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孙子谋略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 李炳彦  
 

1990年代以来,接连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不断强化着人们这样一个认识:技术的因素对于战争的胜利更加重要,填补技术上的“时代差”,是实现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基础,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关键所在。

当人们的认识在发展中,所形成的共识点象潮水般涌到一个方向时,就容易出现一种 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有一种说法,打高技术战争,主意再好,点子再妙,没有新的技术手段也白搭。持此说法的朋友,经常用“老鼠怎样给猫脖子上挂铃铛”来讽喻孙子谋略在高技术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主意。

一般说,西方对策论是一种“以力取胜”的理论,以理想“局中人”,即双方都不会犯错误,作为按“最大最小原则”进行决策的前提。与此不同,孙子谋略包含有制造和利用信息,来影响和控制对方决策活动的特殊手段和方法;因势利导,诱使对方采用可以使我方获利最大的策略。

从对策论的角度看,猫是老鼠的克星,老鼠是无法给猫脖子上挂铃铛的。按照孙子谋略的思路,老鼠可以设法诱使猫自己戴铃铛。

还有一种说法: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努力从“谋略大国”的自我欣赏中解放出来。我觉得,“谋略大国”的提法不妥。固然,中国的传统兵学,主流是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权谋”。这反映了东方军事文化的特点,但是不是就可以由此说我们是谋略大国?值得研究。在谋略已走入工程化、商品化、产业化的今天,在西方社会的智囊团、思想库为发展军备、打赢战争,乃至为国家内政外交发挥积极作用的时候。我们的决策者还没有形成利用咨询机构,特别是利用民间咨询机构为国防事业服务的习惯。与此同时还应当看到,我们现在的主要思想倾向,不是“孤芳自赏”,而是思想浮浅。当我们面临纷纭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研究对策时,当我们积极推进中国军事变革、寻找自己的特色时,当我们进行信息化建设、探索“跨越之路”时,当我们抓紧军事斗争准备、谋求“打赢”之法时,常常感到不是智谋超群,而是显得智力不足。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潮中,当西方军队展开“《孙子兵法》与信息战”的大讨论时,我们更多的是失去自我,对孙子谋略感到不屑一顾。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就一直在反思落后挨打,被列强欺辱的原因。开始只看到了表层的技术落后,于是搞洋务运动。甲午海战惨败后,进而认识到不完全是技术问题,深层的是文化、是制度。后来,推翻了帝制,唤起了民众;靠毛泽东军事思想打赢了战争,赶走了列强。其实,毛泽东思想是东西方优秀军事文化的融合。从《孙子兵法》到毛泽东军事思想,有一脉相承的根。当我们面对新的国家安全形势,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时,应该汲取历史经验,不能丢弃自己的军事文化之根。

有同志曾问,打非接触精确战,孙子谋略的作用是什么?我说,孙子谋略不可能提高导弹的精确度,这一点必须承认。但孙子谋略可以帮助指挥员提高作战指导思想的正确性。战争不只是个打得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打得对;不只要追求军事效益,更要讲政治效益。那种赢得了战役失去了战略,赢得了战争失去了政治的教训,是战争指导者应当汲取的。非接触精确战,并非是不讲战略战术的作战,并非可以不要谋略的作战。精确性不可少,这是技术问题;正确性更重要,这是战略战术问题、是谋略问题。

春秋时期的惠子和庄子,是一对经常吵嘴的好朋友。有一次,惠子讥讽庄子说,你的学问太大了,大得象个大葫芦,以至既不能用来炒菜吃,也不能锯开作瓢用。大得象个大椿树,致使木匠无法把它伐倒做家俱用。庄子说,我的学问本来就不是用来炒菜吃的,也不是用来当瓢用的。我的学问足用来作舟船,帮助人们渡江河湖海用的。我的学问也不是供木匠用来做家具的,是供后人乘凉用的。

如何评价孙子谋略在今天的价值,庄子和惠子的对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