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邓小平与西藏的和平解放 胡研  
 

1951年5月,以《十七条协议》的签订为标志,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根据党中央的部署,西藏的和平解放和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是以西南地区为主要基地实现的,中共西南局担负了主要任务。20世纪50年代初期,担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在和平解放西藏的过程中立下了丰功伟绩。

和平解放西藏方针的确定

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确定不移的战略决定。西藏问题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在解放西藏的过程中,不仅自然地理条件所造成的困难是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其他方面的困难也非常突出。

因此,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从开始就考虑尽量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西藏的解放。党中央起初是把经营西藏的任务交给中共西北局主要负责的。还在1949年8月初,毛泽东就在给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的电报中指示,在解放兰州及西北各地的战斗中,要“十分注意保护并尊重班禅及甘青境内的西藏人,以为解决西藏问题的准备”。11月下旬,毛泽东提出从西北、西南两路进军西藏的设想,责成西北局负主要责任。后因考虑从西北进军自然等方面条件较西南更为困难,改为由西南局担负进军经营西藏的主要责任。1950年1月初,毛泽东在前往莫斯科参加中苏谈判途中,提出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随后,中央批准了刘伯承、邓小平拟定的进军西藏的计划,同意由十八军担负进军和经营西藏的任务。这样,当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成为解放西藏的第一线总指挥。

进军西藏各项政策和原则的提出

邓小平从全局出发,毅然接受了进军经营西藏的任务,并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初步提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若干政策和原则。

在接到中央的指示后,邓小平很快就把西南局拟成立的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的人员组成上报中央。1950年1月中旬,邓小平在重庆对前来接受进藏任务的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等同志说:西藏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解放西藏有军事问题,需要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但军事与政治相比政治是主要的。他指出,解决西藏问题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军事政治问题协同解决,还必须解决补给问题。后来,他又提出了“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重要原则。为了提高和鼓舞士气,克服少数同志想在川南安家享受的思想,邓小平还专门为十八军题词:“接受与完成党所给予的最艰苦的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

邓小平紧紧抓住和平解放西藏这一核心问题,在部署进军西藏的同时认真考虑与西藏地方政府的谈判问题,并于1950年5月中旬以西南局的名义向中央提出关于解放西藏的“四项条件”: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西藏现行各种制度维持现状;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尊重风俗习惯。(阴法唐《解放西藏:祖国大陆统一的最后一页》,《纵横》1999年第1期)随后,又根据中央的指示,从当时西藏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亲自主持制定了更加详细而全面的“十项条件”(又称“十大政策”),作为同西藏地方政府的谈判基础。这“十项条件”上报中央后,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的同意。毛泽东仅在第八条中加了“西藏领导人员”几个字。经改动后的第八条为:“有关西藏的各项改革事宜,完全根据西藏人民的意志,由西藏人民及西藏领导人员采取协商方式解决。”毛泽东的这一改动,不仅反映出中央尽力争取西藏地方当局归向祖国派员来京谈判,实现西藏和平解放的最大诚意,也表明毛泽东对于邓小平拟定的“十项条件”的内容相当满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十项条件”成为一年之后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的《十七条协议》的基本框架和基础。

“十项条件”非常宽松。例如,其中第三条规定:西藏现行各种政治制度维持原状,概不变更。达赖活佛之地位及职权不予变更。各级官员照常供职。第四条规定:实行宗教自由,保护喇嘛寺庙,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第九条规定:对于过去亲英美和亲国民党的官员,只要他们脱离与英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关系,不进行破坏和反抗,一律继续供职,不咎既往。中央批准了“十项条件”后,邓小平指示将“十项条件”全文翻译为藏文,写入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军区司令部的布告《解放西藏公约十章》,正式公布,并通过各种方式在藏区广泛进行宣传,对进藏部队进行政策和纪律教育,要求部队认真贯彻执行。由于“十项条件”充分照顾了西藏的实际情况和各阶层的利益,受到藏区广大农牧民群众和上层僧俗人士的普遍欢迎,在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途中发挥了巨大的政策感召力。

邓小平当时就指出:“过去藏族与汉族的隔阂很深,但是我们进军西南,特别是宣布了解放西藏的方针,提出十项条件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首先宣布了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同时我们军队的优良作风也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体现出来,例如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藏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住喇嘛寺等,这样就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我们的政策只要确定了,是真正要实行的。对于我们提出的十条,有的西藏的代表人士觉得太宽了点。就是要宽一点,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骗他们的。”事实证明,这“十项条件”在和平解放西藏的进程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领导和部署解放西藏的具体工作

由于西藏当局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挑唆和支持下迟迟不肯派员来京谈判,甚至害死了主动入藏劝和的格达活佛,中央不得不决定于1950年10月进行昌都战役。昌都战役歼灭了藏军主力,使得西藏地方当局争取帝国主义势力援助,武装抗拒人民解放军进藏的幻想破灭。邓小平在战役结束的第二天就致电西藏工委,指示他们抓紧时机,对藏军俘虏和投诚的官兵开展政治工作,为最终实现西藏的和平解放创造条件。他要求十八军进藏官兵用高度的热情和诚恳的态度对待藏军俘虏和投诚的官兵,向他们解释党的民族政策,强调毛主席、朱总司令对于西藏同胞的关怀,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后发给充足路费分批释放,以便在全藏人民中迅速扩大政治影响。对于嘎伦、代本等高级官员尤其要妥为招待,予以教育和争取。同时,还布置了尽快建立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的事宜。

邓小平率先垂范,努力做好党的统一战线工作。1951年4月,由阿沛·阿旺晋美率领的西藏地方政府和谈代表团前往北京途经重庆,邓小平和西南局党政军领导接见了他们,向他们阐述和解释中央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政策和“十项条件”,打消他们的疑虑。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关心少数民族的实际利益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共同纲领》所明确规定的。还在进军西藏的过程中,邓小平就对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他指出:在政治上,少数民族的事应该由他们自己当家,这是他们的政治权利。从经济上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少数民族是想在区域自治里面得到些好处,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不解决,就会出乱子。邓小平说:毛主席对西藏问题就确定了两条,第一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第二是进军西藏“不吃地方”。这两条搞好了,才能解决西藏问题,才能团结起来巩固国防。这两条对所有少数民族地区都是适用的。政治要以经济做基础,……如果我们只给人家一个民族区域自治的空头支票,而把人家的粮食吃光,这是不行的。我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确定了一个原则,就是在汉族地区实行的各方面的政策,包括经济政策,不能照搬到少数民族地区去,要区分哪些能用,哪些修改了才能用,哪些不能用。要在少数民族地区研究出另外一套政策,诚心诚意地为少数民族服务。

邓小平要求进藏的十八军指战员一定要克服大汉族主义。他充满信心地指出“在世界上,马列主义是能够解决民族问题的。在中国,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也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只要我们真正按照共同纲领去做,只要我们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就会把事情办好。只要一抛弃大民族主义,就可以换得少数民族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两个主义一取消,团结就出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最后完成了大陆范围内中国领土的统一。邓小平为西藏的和平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实事求是,关心少数民族的实际利益的思想,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实践。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