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翟青  
 

森林被砍伐后,泥石流并不少见

被沙化的黄河岸边

大山上的雪景

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制约

一方面,资源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没有必要的资源保证,经济难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我国90%左右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85%的食物由耕地提供。另一方面,资源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约束作用。许多资源的供给能力不是无限的,资源的承载能力反过来要制约经济增长的速度、结构和方式。近年来,水、煤、电、油等资源短缺尤为严重,如2003年原煤生产量虽达到16.67亿吨的历史新高,增长15%,但仍供不应求,许多电厂、钢厂“等米下锅”,由于缺电、缺煤,一些地区不得不重新启用柴油发电,导致柴油供应紧张,使许多浪费和破坏资源的小煤窑死灰复燃。电力供应紧张地区从2002年的10个省(市、区)增加到2003年的21个,而且缺电地区的紧张程度更加严重,已经对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的瓶颈制约。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强,资源约束将替代资本约束逐步上升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甚至成为伴随工业化、现代化全过程的一个重大问题。

水资源严重短缺。目前我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灌区缺水约300亿立方米,自1990年代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农作物旱灾面积4.12亿亩,约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5,年均损失粮食200—300亿公斤;旱情严重时,全国农村有上千万人和数千万头牲畜临时性饮水困难。全国城市缺水日益严重,2000年我国663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其中108座为严重缺水城市;北方和沿海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正常年份缺水量近70亿立方米,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同时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量开采、水位下降、漏斗面积扩大,直接影响到地下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城市化发展进程。

能源供需矛盾突出。2003年,全国缺电350—450亿千瓦时,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到2020年,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将大幅度上升,这对能源的可供量、承载能力,以及国家能源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仅从满足国内煤炭需求来看,就面临着煤炭精查储量不足、生产能力不足、运输能力不足和环境容量不足等四大压力。

重要矿产资源后备储量不足。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多数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严峻,一些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用量大的大宗矿产资源中,贫矿和难选矿多,富矿少,质量差,后备储量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相当突出。

耕地资源长期短缺。我国耕地资源开发程度已处于世界较高水平,土地复种指数较高,进一步提高耕地资源开发程度的空间十分有限;优质耕地仅占我国耕地资源的1/3;我国部分耕地污染、土地盐碱化、沙化和退化严重,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资源减少和短缺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和现代化进程。

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9.4%。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基础上的。

一是资源消耗大、利用水平低。主要表现在资源利用效率低、效益差,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矿产品消耗强度高于发达国家,从矿产资源的消耗强度看,在现行汇率下,我国每万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4.8、4.9、4.9和4.4倍,即使按购买力评价计算,也高出许多。2003年,我国实现的GDP按现行汇率计算为1.4万亿美元,约占全世界GDP的4%,但为此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经折合后粗略估算为50亿吨。

二是资源浪费惊人。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小型煤矿的煤炭资源回收率只有10%—15%;资源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如公共场所长流水、常明灯现象,过度包装愈演愈烈,浪费粮食问题屡见不鲜,开发区等非农业用地侵占和浪费耕地、破坏土地资源现象十分严重。

三是再生资源的资源化水平低,大量可利用的资源作为废弃物白白浪费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再生有色金属的产量一般占其有色金属总产量的30—40%,而我国仅为15—20%。我国每年约有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的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

资源节约的重要作用

第一,资源节约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选择。节水方面,据测算,到200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若达到60%,可节水60亿立方米左右;到2010年灌溉水利用系数若由目前的0.4-0.45提高到0.5以上,可节水185—370亿立方米。节能方面,1991—2002年的12年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7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同期能源生产总量增加量3.94亿吨标准煤的1.77倍,能源消费总量增加量5.27亿吨标准煤的1.33倍;能源消费以年均3.6%的增长速度支持了国民经济年均9.7%的增长速度。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目前我国废钢的回收率为40%;废旧有色金属的综合回收率为27.7%;近1/3的硫酸原料也是由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综合回收的;铂族元素几乎全部来源于综合利用。“九五”期间,我国累计回收利用废钢铁1.6亿吨,废有色金属600多万吨,废纸4000多万吨。在节约土地方面,10年来,全国公用火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量累计达2.5亿吨,相当于节约土地4万亩;2000年实心粘土砖由1995年的6300亿块减少到5400亿块,累计节约土地近40万亩。木材节约方面,“九五”期间我国木材年节约代用量2000万立方米,相当于年消费量的20%,有效缓解了木材紧缺的矛盾。

第二,资源节约是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污染物排放量与资源利用水平高低密切相关,节约资源,就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3亿吨标准煤的消耗,这将使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1991——2002年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7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碳计)排放4.4亿吨。我国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而且,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控制污染物排放,更迫切要求环境保护模式由传统的“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和源头控制”为主的清洁生产转变。通过资源节约,实施清洁生产,可以有效地防治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三,资源节约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加入WTO后,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据调查,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一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例如,宝钢通过资源节约,吨钢综合能耗和吨钢耗新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大提高了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第四,资源节约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传统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排放”单向流动为基本特征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两高一低”,即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而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两低两高”,即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

19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与知识经济一起,被认为是国际上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1/3、铜产量的1/2、纸制品的1/3来自于循环使用。水的循环利用更为普遍,一些发达国家在17个产业部类的生产中,水资源的消耗速率已达到“零”增长,有的实现了负增长。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在传统经济的资本循环、劳动力循环基础上,强调自然资源也应该循环利用。循环经济的原则是“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包括推行清洁生产、综合利用资源、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绿色产业和促进绿色消费等方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资料

我国资源状况

水资源状况:我国虽然是一个水资源大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6位。2002年,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3万亿立方米左右,但人均淡水资源量只有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目前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用水紧张线,其中有10个低于500立方米严重缺水线。

能源资源状况: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1999年,我国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4.5%;即使储量最丰富的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9%。

主要矿产资源状况:我国矿产资源品种多、总量大,已发现171种矿产资源, 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58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

耕地资源状况: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至2003年底,耕地资源总量18.51亿亩, 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耕地面积仅1.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2000多个县(市)中,目前有600多个县(市)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公认的人均耕地警戒线0.8亩以下。

资源利用状况

我国资源利用状况,一是资源利用效率低,消耗高;二是每单位资源所产生的效益差,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资源的低效利用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水资源利用状况。我国的用水效率很低,水资源浪费量大、污染严重,同时海水和再生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量也较少。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2002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537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足60%,远低于发达国家75%—85%的水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0.45,大大低于国外先进水平的0.7—0.8。

能源资源利用状况。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43%;我国8个行业(石化、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轻工、纺织)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我国建筑采暖、空调能耗均高于发达国家,其中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的差距表明,我国节能潜力巨大。根据有关单位研究,按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目前我国节能潜力约为3亿吨标准煤。

重要矿产资源利用状况。一方面,矿产资源总回采率仅为3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矿产资源采选冶综合回收率及共伴生有用矿物的综合利用率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单位资源产出效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我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只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每立方米水的产出效率,世界平均是37美元,我国只有2美元,英国是93美元,日本是55美元,德国是51美元。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主要表现在土地产出率低。一是农业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尚有提高的潜力(我国尚有2/3左右的耕地为中低产田);二是非农业建设用地产出率低,全国城镇人均用地面积已超过国家规定人均100平方米的标准。 (翟青)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