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研究式教学方法探微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效果不佳。为此,我在干部培训的主体班上,开展了研究式教学试验,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的理论深度得到拓展,学员的实践经验修改补充和完善了教案,教学效果显著。我认为采用下列方式,研究式教学易于取得良好效果。

讨论归纳式。提早将教案发给学员,要求学员认真研读教案。上课时,由学员围绕主题,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讨论分析,鼓励发表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或多重见解,激发学员研究的积极性。在学员充分讨论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对主题进行归纳性的小结,并明确表示可将那些意见与见解吸收到教案中去,既提高了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又使教案不断完善。

此种方法能否行之有效,关键在三:一是老师选择的授课主题,必须是广大干部关注的“热点”或“难点”,能引发学员的共鸣。同时,教师备课要十分认真,力求观点正确与完善,并且要写成完整的文字稿,以便让学员事先能详细阅读研究。二是讨论要有准备,讨论的题目要明确,涵盖面要宽,但又要有共性,使学员觉得确实“有题可讨”“有论可放”。教案与讨论题要提前若干天发下,让学员有时间准备。三是教师要有课堂驾驭能力,并能作即兴归纳、小结与评解。

选题竞答式。教师花1—2个小时,将教案主题报告完后,留下1—2小时,进行课堂讨论。讨论题可在上课之前布置,也可当堂布置。要求学员像参加知识竞赛一样进行竞答。看谁答得早,答得好。这样做,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各种有创造性的见解和精彩生动的语言,在竞答中迸发。

有人担心干部学员不适应、不习惯这种教学法,不愿意搞竞答,而我在教学实践中却感觉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现在的干部,尤其是学历高、年纪轻的干部,他们的自我才能展示的欲望是很强的。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能创造出鼓励竞答的气氛,如开展组与组的、县与县的比赛,这种竞答式教学是完全可以开展起来的。

案例评析式。课前将案例发下,要求学员研究并在课堂上作评讲,通过案例评析,将有关理论、政策、法规的掌握与运用贯穿其中。同时,学员可列出新的案例,尤其是通过对自己亲身实践事例的介绍,补充、丰富和完善原案例之内涵外延。教师在学员发言的基础上对自己提供的案例和学员的切身体验,进行评析,使要讲授的理论原理、政策法规,通过具体案例的举一反三的评析,为学员所接受。

此种教学方法,最重要之点在于案例的收集、整理与加工。案例一定要与讲授的主题有关;案例一定要有层次,通过拓展式分析,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对案例的背景及事件发生的环境与条件介绍要清楚;对发生在本地的案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保持事件真实性的基础上,可将发生地及相关人士隐掉或虚拟。

抽查问答式。在研究式教学中,要努力提高课堂讲授效益,采用抽查问答式,是个好办法。所谓抽查问答式,就是在讲课前将教学大纲和相关问答题布置下去,要求学员做好课堂回答的准备。教师在授课时,可边讲授边邀请学员回答有关问题。由于教师的发问是随机的,学员人人都有回答问题阐明观点的压力与机会,因此,在授课前绝大多数学员都能做到事先思考,提前准备。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讲授的效率,教师与学员在问答式的教学中,视野更加开阔,理解更加深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论文交流式。要求学员就有关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并要求将调查结果写成论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评析。这种教学法的好处是,由于参加培训的干部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所提供的调查报告,可以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将某个问题分析得比较透彻,有效地避免了以往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对某一问题的调研及结论,受部门或行业利益影响与制约的情况发生。而且,他们在党校学习期间所作的社会调查,更易贴近现实,更加真实反映情况。教师组织学员交流调研报告,讨论相关问题,往往能形成热烈的气氛。这种讨论式的教学活动,受到学员的欢迎。而教师由于参加了调研活动,并通过对学员众多调研报告的研究与汲取,使自己的知识更为丰富,授课的资料更为翔实,对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更为熟悉,教学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能量。

这种教学方法的组织,关键也有三点:一是要把学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能自觉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研,注重论文写作;二是要精心组织调研课题,可采用学员自报与教师出题相结合的方法,征得好题目;三是论文交流活动要组织得好,调研报告或论文可写得长些,交流时必须规定时间,明确要点与中心。在交流时,要发动和鼓励学员“评头论足”,使对某一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更加深入。

(作者季建林系江苏省南通市委党校教授)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