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城乡协调发展的三大矛盾  
 

人口压力上升与土地承载力下降、粮食消费趋增与耕地面积趋减、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与农民滑向边缘化贫困化的三大矛盾,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农”问题的集中表现,要有效地化解上述矛盾,必须统筹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在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的布局和关系上做出根本性的调整。

人口压力上升与环境承载力下降的矛盾

对比农业文明之初全球总人口400万,工业文明之初全球总人口10亿,今天世界发达国家的总人口12亿,我国13亿人口可谓数量巨大。再对比历史上人类所经历的无数饥荒苦难、争夺资源的战争以及数十个因过度开发资源导致环境崩溃而衰落的文明,我们今天的人口压力与环境承载力的矛盾不可谓不严峻。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我国即使保持较低的生育率,每年人口净增也高达1000万,按低水平的人均消费400公斤粮食计算,每年需增加粮食生产40亿公斤。我国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平均亩产为325公斤左右,要增加40亿公斤粮食,需要增加种植面积1230万亩。巨大的人口压力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农业的自然风险:

①增加耕地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退缩,付出森林、湿地等被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代价,使自然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湿地涵养水土、保护物种、自净环境、调节气候的功能受损,从而导致环境污染积累和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旱灾害频发。

②过度耕作会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有机质耗损加剧,使丰水地区耕地自然肥力下降,粮食产区的土地生产力普遍下降;缺水地区地下水消耗加快,地下水濒临枯竭,我国的地下漏斗已高达15万平方公里。

③长期的自然肥力耗损和单一作物年复一年的大面积种植,使粮食生产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加重,既增加了农业生产投入又污染了生态环境,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和农产品质量下降。

④过度放牧、过度耕作、水土流失和干旱化,导致荒漠化蔓延,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人与自然已走向两败俱伤。

⑤转基因作物只能固土壤中的氮而不能固空气中的氮,即使撇开转基因食物的生态风险不论,其增长的潜力也是有限的。

人口压力上升与环境承载力的下降是长期困扰我国“三农”问题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矛盾,如不找到化解的途径,就会愈往后愈加严峻,

粮食消费趋增与耕地趋减的矛盾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膳食结构中的肉禽蛋奶比重会提高,肉禽蛋奶是粮食按食物金字塔规律转化而来的。发达国家人均粮食消费量为1000公斤,亚洲国家受饮食习惯影响但主要是受发展水平所限,膳食结构中的肉类比重较低,目前的人均消费粮食也有500公斤,以此为标准,按2030年后我国人口16亿的粗略计算,需消费粮食8亿吨。我国历史上粮食总产量的最高水平是1998年的5.12亿吨,此后连续5年下降,2003年已降至4.31亿吨,这个数字与2030年的粮食消费总量相差3.7亿吨。目前的粮食缺口可以通过进口来平衡,但世界粮食贸易总量长期稳定在2亿吨左右,如果一国的粮食缺口远远超过世界粮食贸易总量,其后果肯定是灾难性的。

1996年,我国共有耕地19.5亿亩,人均1.59亩,2003年,耕地减少到18.5亿亩,人均1.43亩,耕地减少年均超过1000万亩。平原是我国最珍贵的农业资源,耕作条件最好、亩产量为其他耕地2倍以上的约9亿亩优质平耕地主要集中在平原。但是,工厂、城市、道路也主要集中于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的侵占也主要发生在平原。2030—2050年间,我国人口将稳定在16亿左右,这期间城市化率在达到70%后开始稳定,我国的城市化率要达到70%,就将有11亿城市人口,比现在要净增6亿,按1998年以来我国城市化人均占地0.8亩计算,增加6亿城市人口需占地4.8亿亩,如果这主要是以侵占优质平耕地而获得,其后果无疑也是灾难性的。

粮食消费趋增和耕地面积趋减,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并将长期困扰“三农”和发展全局的又一大矛盾,如不找到化解途径,会使本已严峻的人与自然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和农民边缘化贫困化的矛盾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的过程中。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过程,也是一个农业人口非农转移加速的过程,这种非农转移的加速,既能不断增加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又能不断减少农业劳动力,在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成本稳定的条件下,在计算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数学公式中,这是一个分母不断减少,分子不断增加的过程,从而是一个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和农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会激励农民扩大耕种面积或提高单位农田的产量以增加供给满足需求。

但是,这一过程被耕地不断减少,农业劳动力难以有效转移,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过小,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农民负担过重,农业扶持和保护力度不足等因素所阻滞,农民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被边缘化了。1950—1980年的30年中,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比在2.5:1左右,1986年,这一比例曾下降至1.86:1,此后虽有波动,但总体呈升高趋势,2003年升至3.25:1。目前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有3000万左右,初步解决温饱的低收入人口有6000万左右,此外还有一大批基本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而农村居民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的户数仅为11%。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在校大学生的农村生源约有70%,现在只有约30%,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年左右,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者占54.17%。农村中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大大低于城镇,学生辍学率、流失率也大大高于城镇。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与农民边缘化贫困化是多年来困扰“三农”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它导致8亿农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工业产品供给低水平过剩和工业生产经营困难,投资过多流向城市房地产和与之相关的高能耗高物耗产业,导致能源原材料紧张加剧,经济增长主要靠部分工业高速扩张和城市扩张自我循环,这一矛盾如不找到化解的途径,必将带来三大后果:少数富人过度消费资源,从而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多数穷人靠竭地而耕生存,又从另一个方面恶化生态环境;贫富悬殊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和社会结构失稳。上述矛盾和问题如不断相互传递、加强,有可能导致极难应付的局势。(作者孙家驹系江西省委党校科研部主任)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