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约克敦战役 祁长松  
 

约克敦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后期美法联军与英军于1781年8-10月在约克敦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

约克敦战役的胜利基本结束了美国独立战争。此战的胜利除了战争的正义性,美国人民和军队士兵的革命热情、勇敢精神,以及实行灵活的对外政策以外,军事上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战术上的创造性思想,值得研究和借鉴。

抓住战机,集中用兵

1781年夏,英军北美洲司令克林顿率领1.6万名英军退守纽约,康沃利斯率领7000余名英军撤到弗吉尼亚州东部沿海城市约克敦。这两个点相互孤立,背靠大海,极易受到分割围歼。

美军统帅华盛顿意识到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只要法国海军能掌握制海权,切断纽约和约克敦之间的海上联系,就可以集中力量分而歼之,而纽约城兵力较多,华盛顿决定以一部兵力牵制纽约之敌,集中力量打击约克敦。8月21日,华盛顿派3000人从北路对克林顿实施佯攻,另以6000美法联军迂回到纽约南面,发起牵制性攻击,自己亲率美法联军强行军秘密向约克敦进发。

8月30日,法国海军舰队到达切萨皮克湾。9月上旬,法国海军与英军舰队展开战斗,成功地驱逐了从纽约增援约克敦的19艘英舰,掌握了附近海区的制海权,切断了约克敦英军的海上补给线和退路。

步步进逼,四面合围

9月17日,华盛顿率领的美法联军由法军运输船接运到达切萨皮克湾,与当地美军会合。9月28日,在法军舰队的配合下,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包围。美法联军1.6万余人(其中法军4个步兵团、1个炮兵营,共7000余人)分别从三面展开,形成半圆形的包围圈。英军处在四面包围之中,四面受敌。美法联军则采用沃邦攻击法,以构筑平行壕和火力袭击相结合的方式对英军主阵地步步进逼,逐渐缩小包围圈。

10月10日,美法联军各种火炮同时发射。约克敦上空炮火纷飞,硝烟弥漫。英军的工事被攻破,被迫放弃外围据点,退守内线阵地。美法联军在炮火掩护下向前突击,向前推进,右翼联军趁机抵近约克敦。10月14日夜,联军沿着一条直通该城的道路,发起攻击,占领了控制约克敦南面的两个重要堡垒,打开了通向约克敦的大门。

10月15日,英军发起反冲击,结果被迅速打退。10月16日夜,康沃利斯孤注一掷试图将部队撤过约克河,也因狂风暴雨受挫。第二天,美法联军全部逼近英军,把他们团团围住。康沃利斯无可奈何,请求进行投降谈判。

10月19日,康沃利斯率领8000余名红衫军走出约克敦。服装整齐的英军,在沉默中走过衣衫褴褛的美军面前一一放下手中的武器,美军乐队奏响了《天翻地覆,世界倒转过来了》的乐曲。

英将康沃利斯的投降,实际上也就是大英帝国的失败,此后,美国独立战争基本上结束。在这次战役中,英军共伤亡482人,8077人投降,联军方面共伤亡274人,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国人。

机动灵活,注重创新

此战从战术上说,美国军队注重创造,采用机动灵活的散兵战术,这是取得胜利的直接原因。18世纪,欧洲国家的军队都还是线形阵势、横队齐射和呆板的步兵横队。而美国革命军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熟悉情况,机动灵活,采取疏开队形,人自为战,单兵瞄准射击,开散兵战术之先河。并且同游击队配合作战,巧妙地利用突然性因素,他们或是用奇兵突袭,或是用重兵包围,尤其是利用夜战和近战,取得了各个歼灭的效果。恩格斯曾经指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起义者的队伍曾经同这种动转不灵的线式队形作战。……他们并不像英国人所希望的那样,以线式队形在平地上和他们对抗,而是以行动敏捷的散兵群在隐蔽的森林中袭击英国人。在这里,线式队形是无能为力的,而且被既看不见又不能接近的敌人所击败。于是又发明了散兵战——由于兵士成分的改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作战方式(《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165一166页)。”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