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研究性教学的十个环节  
 

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性教学在教育领域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但要给其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定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与其说它是一种教学方式,不如说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理念,其旨趣在于“教”和“学”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研究性的特征,包括教师研究型的“教”和学生研究型的“学”。根据党校学员和教学的特点,笔者以为党校实施的研究性教学至少具有以下内涵:一是实行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二是发挥学员的主动性,让学员有机会参与研究工作,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三是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在教学科研结合的氛围中,教师和学员间相互交流,师生互动;四是提供教师、学员研究问题的条件,激发创新的欲望;五是教学的目标不在于必须得出一定的结果,而在于其研究、探讨的过程,培养学员多方面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研究性教学是党校主体班次办学的客观需要

研究性教学是教育教学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党校主体班次教学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性教学适应了新时期党校学员特点的需要。随着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推进,大多数领导干部的文化层次和知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有不少硕士、博士甚至硕导、博导,他们不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对于这样的教学对象,过去以讲授为主的“单向灌输”已经不能适应学员的特点和需求,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党校学员往往是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各级领导干部,在理论联系实际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强,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力较强,可以吸引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实施研究参与性教学。

第二、研究性教学适合党校主体班次教学特点的需要。党校主体班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的,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要内容。新的理论、新的问题不断出现,需要教师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交给学员现成的理论或提供对实际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通过对某一专题的理论分析和跟学员间的交流,帮助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政能力。

第三,研究式教学是答疑解惑的需要。领导干部来党校学习,带来了实际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而且许多是深层次的问题,无论对这些问题的理论思考还是提出解决办法,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水平很高的教师,也不可能对所有重大问题都做出令学员满意的回答,更不可能给学员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这需要教师能够有力地引导学员去发现和探索问题的答案,通过研究式教学,教教相长、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平等讨论,促进问题的解决。

党校主体班次研究性教学的实施

根据党校教学的特点,笔者将党校研究性教学分十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课前调研。开班前要熟悉党在现阶段的中心工作及方针政策,要对培训对象进行摸底调查,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专题研究。专题授课是党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根据党校教育的特点,课题的选择应特别强调针对性,一是针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重点和疑点问题;二是针对学员的实际需要,使学员能够学以致用,学能管用。同时,专题的设计要有讨论性、研究性,能启发学员通过研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研究教学计划。专题一经确定,教学管理部门就要安排学期全过程的教学计划,制定课表,对参考书进行筛选,选择考察调研的地点等等。另外,要组织教师备课,可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既可以防止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又能在教师队伍中集思广益,实现教教相长。

4、学员预习。学员在上课前将教师指定的教材和讲义泛读一遍,对所要讲授的专题做一个粗略的了解,克服完全依赖教师讲课的被动状态。这需要做到教学前移,教师应在教学、研讨前将讲义发给学员,布置思考题,要求学员提前预习有关知识,并将存在的疑惑和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以利于教师在课前有针对性的备课。

5、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在研究式教学中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环节,它对于学员的学习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但党校老师的教学,不再是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员,而是采用启发式,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员也不再是简单的听或记,而是在已经预习的基础上,把所要探讨的问题与教师的提示相结合,主动思考。加强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6、讨论研讨。讨论、研讨是党校教学的一个主要方法,也是研究式教学中激发学员热烈探讨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研讨不应是对现成答案的讨论,而是对社会实践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研讨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员都有发表自己见解和意见的愿望、机会和条件,各抒己见;同时要指定相关教师参加,起引导者的作用。

7、调查(考察)研究。从一个完整的过程来看,研究性教学始于社会实践又回到社会实践,研究问题从实践中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寻找问题的答案,再将答案回到实践中去。因此,研究性教学不是局限于狭义的课堂,而是以整个社会为课堂。当学员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后,围绕课题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到一些典型区域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学员增加对问题的感性认识,扩大思路,提高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考察不能仅仅是实地观察的过程,而应渗透着对现象的思考。调查结束后,形成调查报告,全班交流,组织答辩,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8、形成研究成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员必然对某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可以通过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让学员把对问题形成的新认识、提出的解决方案表达出来,在全班乃至全校进行交流,并将优秀成果推荐有关决策部门。这样使学员既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提高了研究能力和综合决策能力。

9、结业后的继续研究。学员来党校学习,不能仅仅是为了拿到结业文凭,应该说,学期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不可能将学前带来的问题和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全部解决,需要将问题带回去,在今后的工作生活过程中继续探索,继续研究。此过程还可以继续加强与老师、学员之间的探讨与交流。

10、总结研究。对于党校来说,每一期班次的结业也不是代表教学过程的结束,而是意味着新的教学过程的开始。因此,总结经验,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就成为完整教学过程的一个主要环节。成功的经验继续坚持,不足的方面努力完善。 (作者叶绪江:江苏省委党校)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