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拉美化”之忧 李光荣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思考(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拉动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促进技术创新、增强经济活力、为国家创造税收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民营经济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民营企业在中国的企业中还是弱势群体,仍然遭受着某些歧视性的“非国民待遇”,如融资渠道不畅、不平等竞争和行业进入限制等等。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迫切期望能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和壮大。怎样通过改革的深化和制度创新,形成这样的发展环境,并保证中国经济避免重蹈“拉美化”覆辙,这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题记

1.何为“拉美化”之忧?

“未来10年或20年,中国企业还能是本土经济的主角吗?中国经济将谁主沉浮?”一种沉重的思考开始笼罩在中国企业界。这种思考,是来自于中国企业家阶层对民族经济的一种担忧。

把脉这种担忧,人们才发现,它并非空穴来风,小题大做,而是源于对中国经济的“拉美化”之忧。所谓“拉美化”,是指拉美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选择“外资主导型”开放道路,而获得了阶段性经济快速发展,但它是以丧失对本国经济、资源的控制权为代价的,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等一系列危机,至今在一些领域造成的阴影还依然挥之不去。

2.拉美国家是如何走入危机怪圈的?

拉美国家走入危机怪圈,应该说是从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开始的。20世纪50年代,“进口替代”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在拉美国家得到广泛推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拉美国家普遍实行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大大削弱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由于拉美国家割裂了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又难以获得国际分工中的比较利益。从60年代中期开始,拉美国家“进口替代”工业化遇到了诸如市场饱和、企业效益低下、产品很难打入国际市场,失业增加,财政赤字不断增加等严重问题。

进入70年代,面对上述诸多矛盾和问题,拉美国家又重新加强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直接干预,以推动“进口替代”工业化向高层次发展。结果这些国家的经济虽维持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但是“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所带来的诸多矛盾根本没有解决。于是从70年代中期开始,以智利、阿根廷和乌拉圭等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国内资本市场,放开利率;大幅度减少或取消对信贷的限制;降低进入金融部门的壁垒;降低银行准备金要求;对一些国有银行实施私有化;允许在国内开设存款账户以及逐步放松对外资流入和流出的限制等。

然而金融自由也不是包医百病的,它使拉美国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80年代初期,拉美国家脆弱的经济,开始受到来自国际形势变化的严重冲击,先后陷入了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之中。与此同时,拉美国家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本国经济,普遍实行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政府大量举借外债,国营企业、公营银行在政府的担保下也向国外大量借债。结果又使拉美国家爆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

进入90年代,拉美地区依旧不得安宁,又相继爆发了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直到现在,拉美金融危机悲剧还在不断重演。据统计,从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间,拉美地区的人均收入仅增长了1/10,本国货币对美元贬值平均下跌50—70%,各国GDP平均下降5%以上。

我们不能否认,金融自由化使拉美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金融压抑”,带来了本国的经济增长。但是,金融自由化也使拉美国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金融危机频频发生,社会矛盾日趋恶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德米尔哥·昆特和德特拉贾凯对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他们认为金融自由化的过度实行和实施顺序的错误,以及实施条件的不具备等,是导致拉美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拉美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实践也证明:一个国家过快地推行金融自由化,往往会引起该国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使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强。因此,过度的金融自由化是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金融自由化给拉美国家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教训是惨痛的。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