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俯瞰百年史学前沿  
 

——读《燕园求是集》有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陈铁键教授说,在史学界“注洪先生以研究中国现代史料学与信息学而著称”。这种评价是否贴切?有空您浏览一下《燕园求是集》,便一清二楚了。《燕园求是集》30余万字,是张注洪先生的自选集,于2003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它集中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涉及到史料学、史学史、对外关系史、妇运史、工运史、中共党史等诸多方面,可谓广博,而又具有独到的见解。

史学,通常人们把它看作故纸堆里的学问。而在张注洪教授的笔下,它变成了电脑里的学问、世界学术前沿里的学问。翻开这本书的目录,醒目的标题一下子会映入您的眼帘:《十年来国外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国外和台港关于西安事变研究的特点和趋势》、《国外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评》、《国外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美国关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史的研究述论》等等。真是叫人翻开就舍不得放下。张注洪教授不是把学问拘泥于斗室之内,而是放眼世界学术的前沿。要做好这项工作,除了具有比较坚实的业务功底之外,还要掌握好一门、乃至多门外语,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能够胜任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信息了解和成果评析工作的专业人员实在太少了,这就需要引起广大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者的重视和积极参与。

扎实的学问必须来源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张注洪教授认为:“调查的方法,既要重视出国调查的‘走出去’和来华学者的‘请进来’,又要重视对中国近现代史代表性著作的认真研读;既要重视对国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学派的现状和观点的了解,也要重视世界主要国家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几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的了解;既要注意国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知名学者,也要注意兼治中国近现代史的一般学者;既注意老年学者,也要注意中青年后起之秀;既注意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刊物,也要注意一般刊物上发表的中国近现代史文章。”有了比较全面的历史考察,才能取得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发言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因此,他写出的论著,总是富有新意,令人回味无穷。

在张注洪教授看来,“了解和研究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成果,总结和吸收其研究经验,无疑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科的研究水平。”这是学术经验之谈。有些中国人的著作是在国外发表的。例如:1897年,孙中山先生在英国写的《中国的司法改革》(译文载《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2期),最早是他与英国人联合署名发表在英国的《东亚》杂志上。只有对当时英国研究中国的情况有所考察,才会发现该文。并且可以通过这类文章,进一步深入研究孙中山的思想及其对英国的影响。也有些外国人,如英国的赫德、美国的司徒雷登、苏联的鲍罗廷、米夫、维经斯基,日本的宫崎滔天等等,与近现代中国的关系相当密切。他们的论著都是用外文写成的。假如不熟悉相关的外文资料,不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也就无法深刻地了解他们对中国的影响。国内学者所写《燕京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美国记者与中国抗战》、《美国的“显学”》等论著,之所以提出独到的见解,关键是他们利用了大量档案材料,尤其是外文资料。国内外的档案材料、外文资料、口述资料等,都是极其丰富、非常宝贵的。可是,由于这些材料浩如烟海,再加上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查阅起来就相当费时、费力,没有滴水石穿的精神,是无法做好这些事情的。然而,为了学术的繁荣,必须这样做。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体系,它吸取各种科学方法之所长只能使自身更加丰富。”张注洪教授经过深思熟虑得出这样一种结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历史的方法,会给我们许多指导和启示。当然,要吸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扬弃那些被实践证明不正确的观点,不能照抄照搬。例如:毛泽东曾经写过《〈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的序言和按语》,所作的结论就不符合实际,采用的方法论具有极大的片面性。研究方法错了,得出的结论也必然错误。因此,历史学者除了掌握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之外,还要吸收我国传统史学中的研究方法,如: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训诂学、辨伪学、史源学、历史编纂学等;同时,还要注意借鉴国外的比较史学、口述史学、跨学科史学、心理分析史学、系统分析史学、集团传记史学等。这样就可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研究方法。

针对国内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状况,张注洪教授希望“提高对国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学术状况和成果的评述水平”。目前,这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10多年来,只是看到对《剑桥中华民国史》一书中有关中共党史部分和李德的《中国纪事》等书错误言论的评论,对史实辨证的几篇文章,除此之外,极少读到专门评析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文章,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在评析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文章的过程中,对其精华,可以借鉴和吸收;对其糟粕,予以批判和剔除。相应地,中国学者的视野开阔了,研究档次也就上去了。另外,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创办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和中国近现代史信息方面的刊物,为全面介绍和了解国内外的研究信息提供便利。

对学术界的研究状况说长论短,一般学者可以做到,而要切中要害,非史学大家高屋建瓴是难以做到的;对史学研究的前景,一般学者可以设想,而要具有指导意义,则非史学大家远见卓识是难以做到的。其中的分野,读一读《燕园求是集》,自然会有自己的体会。(赵书刚)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