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罗斯巴赫之战 祁长松  
 

回望历史,大凡注重军事变革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总能赢得战场上的主动权,并能取得胜利。发生在18世纪中叶的罗斯巴赫之战就是一例。

罗斯巴赫之战是欧洲普鲁士王国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七年战争(1756—1763年)期间,亲自指挥的一场带有转折性的著名战役。它的胜利,挽救了处于危殆之中的普鲁士,唤起了普鲁士的民族自豪感。

局势危殆,普鲁士四面楚歌

1756年,欧洲形成了两大同盟:一方是以英国、普鲁士为首,另一方是法国、奥地利、俄国、瑞士、西班牙、萨克森同盟。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战前的战略态势对普鲁士极为不利。普鲁士不仅在兵力上处于劣势,而且处于5个敌对国的战略包围中。东面有俄军囤兵,西面是法军对峙,北面有瑞典军队,南面有奥地利和萨克森军队驻防。尽管如此,弗里德里希则利用同盟国联军处在不同方向上,远近不一,各自为阵,难以协调的矛盾,发挥自己军队占有的内线之利,选择攻击目标予以打击。

1756年8月,弗里德里希乘联军尚未合兵之际,亲率7万精兵,对萨克森不宣而战,一举占领德累斯顿,迫使萨克森军队投降。随后,又挥师易北河上游,重创奥军于洛博西茨。仅2个月,便占领了整个萨克森。

对普鲁士的入侵,法、奥、俄、瑞等同盟国极为震怒,他们决定从西、南、东、北各个方向分进合击,最后达成对普鲁士军队的围歼。弗里德里希则再次利用同盟各国军队机动困难,行动时间不一,各处一方的时机,向距普鲁士军队最近的奥军,发起了进攻,企图击破联军的包围。结果于1757年6月18日在科林附近遭到奥军的打击,损失1万余人,失去了打破战略包围圈的机会,而且面临从四面八方逼近的近40万敌军的围攻。

面对危局,弗里德里希决定在敌军还未达成最后合围之前,争取时间首先击灭诸路敌军中最弱小的一支力量,即由苏比兹元帅率领的3万法军,然后再相机行动。于是,他以一部兵力牵制奥军主力,另以重金收买法军指挥,让其按兵不动。弗里德里希则亲率科林败兵,与驻扎在德累斯顿的普军会合,寻机与苏比兹交战。但就在这时,普鲁士的牵制部队遭到奥军主力的攻击,奥军一部乘虚进入柏林。普鲁士的军队被围在北起柏林,南至奥地利北部之间。普鲁士军队局势危殆,四面楚歌。

审时度势,弗里德里希先发制人

这时,弗里德里希十分清楚,面对不利局面,必须审时度势,先发制人,尽快赢得战斗的胜利。他频频调遣部队,并亲率2.1万精兵寻找法军元帅苏比兹交战。苏比兹却率领法、奥联军在莱比锡以西建立起坚固的阵地。面对坚固的阵地,弗里德里希于11月4日主动退却,诱使苏比兹离开坚固的阵地,准备在罗斯巴赫迎战。

同盟国军官兵连日来一退再退,疲劳和骄枉使他们对撤退极为不满。当他们看到弗里德里希不战而退时,纷纷要求苏比兹向普鲁士军队发起进攻。苏比兹在希尔德布豪森亲王和将领们的影响下,错误地判断普军此举的动机,遂决定采取侧翼迂回行动,以一部兵力从正面牵制普军行动,主力则插入普军后方,实施主力突击,一举歼灭普军。

罗斯巴赫位于波恩以东40公里一个低缓的土丘上,四周是一片宽阔的平原地,间或有小的丘陵。整个地区树木稀少,视界开阔。 弗里德里希的部下站在罗斯巴赫的制高点上,观察联军的一举一动。

11月5日上午,联军成3路纵队前进,前卫是奥地利的骑兵,中央是法、奥两国的步兵,后卫是法军的骑兵。11时,联军在普军正面留下一支小部队,主力分3路成弧形路线向普军左翼迂回。机动过程中,法奥联军既不派兵侦察,又不设警戒,数万人的迂回行动,是在悠扬不断的军乐声中从容不迫地进行的。

下午两时,弗里德里希断定联军的企图后,面对两倍于己的联军,果断地调整部署,以罗斯巴赫以东两个制高点为中心,形成以18门重炮阵地居中,38个骑兵中队和步兵隐蔽在制高点后侧左、右两翼的攻击型新战阵。整个部署就像张着大口、伸着长长双臂的巨蟹。他的意图是,首先以隐蔽在山后的骑兵,迅猛冲杀联军纵队的侧翼,打乱其队形,尔后再以炮兵轰击、步兵和骑兵的轮番冲杀,彻底击败联军。

3点30分,当联军3路细长的纵队接近罗斯巴赫以东两个制高点之间的鞍部时,普军38个中队4000名精锐骑兵,伴以地动山摇的呼喊,杀向联军纵队的右翼。联军的纵队立时像炸了锅一样乱成一片。这时,18门重炮也向溃乱中的联军步兵猛烈轰击。联军成片成片的被击倒,战斗队形整行整列的被炮火轰散。与此同时,普鲁士亨利亲王率领7个步兵营,在炮火掩护下,快速抵近联军的左翼,并用快捷猛烈的集火射击联军。联军混乱一片,泽德里兹率骑兵在乱军中来回4次冲杀。联军死伤惨重,四处逃窜。溃退中,人马挤成一团,自相践踏。4时30分,弗里德里希抓住战机,命令向四处逃窜的联军实施全线出击。原野上,到处是联军官兵的尸体和落荒而逃的散兵。

战斗持续仅1小时。此战,普军以500余人的伤亡,重创两倍优势的法、奥联军64000余人。其中,毙伤7700余人,被俘5000余人(其中包括8名将军、300余名军官),缴获大炮67门。

注重革新,赢得胜利的保证

罗斯巴赫之战的胜利,使普鲁士解除了来自法军的威胁,击破了联军的战略包围,使岌岌可危的普鲁士得到拯救,也使日耳曼民族的爱国热诚为之奋起。

罗斯巴赫之战的胜利,是弗里德里希实行军事改革的胜利。早在1740年,弗里德里希继承王位后,便以“开明专制”的名义,实行全面改革。在军事改革方面,他不仅大力扩充军队,建立常备军,同时对装备、技术、战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用机动灵活,善长冲锋的骠骑兵、轻骑兵和胸甲骑兵,取代了原有的重装猎骑兵;骑兵训练也一改过去只能徒手射击的做法,使每个骑兵掌握在通过各种地形、超越障碍中能高速冲锋,灵活变向和进行凶狠劈刺的本领;在战斗阵势改革方面,弗里德里希独创了“斜行攻击序列”,通过变换队形,巧妙的将骑兵机动到敌方队形的侧翼,实施密集而凶猛的突击。弗里德里希还首创了一支骑兵与炮兵及重炮兵联合作战的方法。通过改革和对军队实施严酷的训练,普鲁士具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骑兵和装备精良的炮兵,步兵的射速和火力优于欧洲其他各国军队的3倍,被恩格斯称之为“十八世纪最出色的步兵”(《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400页)。弗里德里希强化军队的一系列改革,使普鲁士迅速成为一个新兴的军事强国,并出现在欧洲的舞台上。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