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经典名著于我们的意义  
 

——《世界社会科学名著速读》评介

人类几千年的文字文明史中,曾经出现过的书籍可以千万、亿万计,真可称得上是恒河沙数。但真正被誉为名著和经典的作品,却是凤毛麟角,少而又少。名著,即指有价值的出名著作;经典,即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名著和经典,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缩写,能够穿越时间的隧道和历史的长河,为人们所长久研读。名著和经典所表述的是思想的传承谱系中的精华,是各民族文字表达的典范之作。名著和经典的影响潜移默化,可以沉淀在个人的行为举止中,成为一个人思想中最深沉的基质。因此可以说,是名著和经典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注解着时代的精神风向。

有人曾说,所谓名著与经典,就是众人皆知其名,却又没有读过的大部头书。虽为戏言,但也不无道理。没有读经典名著的原因很多,概言之,无非有以下几点:一是篇幅问题。不可否认,相当部分的经典名著卷帙浩繁,让人望而却步。二是内容缘故。名著的内容博大精深,但有的表述艰深,有的表述晦涩,有的是为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同行所撰,有的是对此颇有研究的后学所增补和改写,等等,给后世读者凭添了些许理解上的跨度。三是翻译的原因。无庸讳言,由于西方经典文本语句欧化,不合汉语的阅读习惯,兼之译者行文风格不一,以己言来表述原作者之意,还有的一再转译,文意失真,语义走形,凡此种种,无疑都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世界社会科学名著速读》这个导读本,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而产生的。

名著导读,首先是选。鲁迅先生曾说过:“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世界社会科学名著速读》在选择上遵循了三个原则:一是以西方原著为主,二是各时代兼顾,三是重点流派突出。中国近代伊始,便是欧风弥漫、西学东渐的过程,现代化虽不能说就是西化,但以西为师之风由来已久,拿来的精华有赖于西方也很多,学界对西学的认可与推崇,早成公理。况且西方学科发展成熟,范式早成,所以很自然侧重西方经典。西方文化命脉系于古希腊文化之精髓、基督教之神韵、罗马法之风采,源远流长,传承数千年,泽被来者。中华文明独树一帜,可以说是唯一延续衍生的文明,自具其特有的向心力。文化的发展脉络,在不同时代有迥异的主题,不同时代的经典按序顺列下来,就是一部大略的文化发展史、思想演变史。各个时代都是历史的逻辑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样,各个时代的经典也是逻辑的历史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此各代兼顾,顺序排列,可谓异彩纷呈,让人一目了然,于历史与逻辑都有所知晓。思想发展是多头并进的,诸多思想大师,或杏坛授业、或潜心著述、或论辩求知,传播薪火,祖述前思,登高一呼,应者景从,流派云起。至今让人想见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文艺复兴巨人蜂起的情景。如果说历史是大人物的活动史的话,那么,思想史则可以说是大师的历史、流派的历史。文有文眼,他们可以称得上思想的“眼”,他们思想的光辉投下巨大的阴影,掩盖了其他文人的风采,突出重点流派,无非是再一次证明了他们的光辉而已。

其次是读。文本的解读各人殊异,大家解读的角度、方法、目的以及口味各不相同,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大相径庭。《世界社会科学名著速读》的作者力图在几千字的短文中准确地传情达意,意在引领、启发读者思维,对原著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激发读者进一步阅读、研究原著的兴趣。

这本书精选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名著70余部,所有名著均选自“全国重点高校名家推荐书目”。每本名著的介绍主要包括:作者生平及成就简介、主要内容及作者观点概述、来自经典原文的精彩语录、成书时间及推荐版本。成书时间一般以初版时间为限;推荐版本侧重中译本中较为出色者;内容概述是将作品的主要内容按照专题的形式逐一介绍,注重前后的理论逻辑联系,并力争言简意赅,让读者明白作者到底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说以及作者的思路。须知为什么说比说什么更为重要,难的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提出问题;评价一般是把它放在整个思想史的轮廓中加以评述,看其在人类心灵发展的轨迹中留下了什么印痕,探究其理论的得失,看它怎么承前、怎么启后,名著与经典的奥秘端在于此。精彩语录,言简意赅,余味悠长,虽是一斑,仍可窥全豹。因此,该书可以满足读者在短时间内广泛涉猎、了解经典名著的需要,对每本名著的介绍条理清晰,精练易懂,涵盖了尽可能多的信息,既具有工具书的实用价值,又具有精品书的收藏价值。 (井琪)

(《世界社会科学名著速读》/ 李茂森主编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