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政治发展的历史过程考察  
 

政治发展是由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变迁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需要我们在宏观意义上对政治发展问题进行一般的理论考察,找出贯穿于政治发展过程的核心线索,由抽象上升到具体,进而对政治发展的复杂历史过程做出正确的阐述。

社会结构理论和历史过程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握社会历史运动的两个基本视角,其作为一般意义的哲学世界观,为我们进行政治分析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框架。如果我们将政治发展纳入这个框架进行考察,就可以发现,政治发展就是适应一定经济与社会变革要求的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构建、调整及其变迁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表现形式,但就其本质而言,应该将政治发展看作是人类政治生活体系在结构上日趋合理、在功能上日趋完善的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过程。

我们之所以把自国家产生以后,与社会形态历史演进总体进程相对应的奴隶制政治制度、封建制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几个基本阶段的依次过渡称之为具有上升意义的政治发展,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就结构性质而论,政治发展从实质上说首先是政治制度的变革,它的每一次变革都程度不同地表现为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在不断地增强和扩大,亦即随着作为政治统治力量的阶级及其同盟者的不断增多,专政的对象越来越少,而享受民主的人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取代奴隶主阶级专政,因使农奴获得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而被认定为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资产阶级专政取代封建地主阶级专政,打破了世袭等级特权,在形式上推行了以议会制、普选制为特征的民主政治,不可置疑这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政治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变革,因为它彻底结束了少数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局面,使占全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第一次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另一方面,就功能作用而论,这几个基本阶段在越来越高的层次上顺应了生产方式变革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在体制层面,组织结构的规范有序、决策管理的科学高效、协调控制能力以及自我适应与变革功能的不断增强等等,它们在越来越高的水平上为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总体性的社会进步开辟了道路。

在一般情况下,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政治制度在经过复杂的矛盾冲突而最终得以确立之后,就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调适期。因此说,政治制度的变革绝不是每时每刻都会发生的。这种调适通常通过一系列的组织形式、管理形式和运作形式即政治体制在结构上的健全和功能上的完善表现出来。一般来说,政治体制要受到政治制度的制约,但它本身具有做出变化调节的灵活性,如果这种灵活的体制调节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且在结构和功能上变得更加合理和完善,那就是常态下的政治发展。归纳起来讲,它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具有政治体系规范化的特征。经济发展的社会化使得人们彼此间的联系和依赖程度日益增强、组织规模也不断扩大,因此,不仅要求政治结构相应的扩充,而且还要形成一种规范化的政治体系,从而消除政治典则与政治行为的歧异和矛盾,建立统一规范的立法体制、司法体制和行政体制,以利于现实政权进行政治输出、实施价值分配,有效地整合社会。

具有政治结构合理化的特征。经济发展的社会化总是以加速其构成要素的分化为前提的。因此政治体系不仅要设置专门机构,并要形成分工合理、层次清晰、职责分明、协调有序、运转灵活的合理结构,避免政治体系由于体制的简单或僵化,而无法适应伴随经济扩展而带来的复杂多元的社会要求,甚至使社会陷入一种无序的混乱状态。

具有政治功能完善化的特征。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政治体系的功能完善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政治体制立足于全局的控制能力日益增强,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更为适应;二是要求政治体制在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事务中,专业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而使其与社会结构要素分化的多元化趋势相适应。这种适应能力的提高增强,集中表现在现代决策和管理中能够做到及时准确、应变自如。由此表明,增强政治功能已经成为促进政治发展、推动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具有政治改革创新化的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总是在向政治体系不断提出崭新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这就决定了政治体系的规范化、政治结构的合理化不是一蹴而就、凝固不变的东西。在中国共产党看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具有政治管理技术化的特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事务的分化越来越精细,运作程序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政治体系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挑战。在现代背景下日益突出的社会管理职能具有浓郁的技术性特征,因此政治体系在行使社会管理职能时,要广泛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并注重实际操作中的技术规范,亦即依靠准确、迅速和灵敏的反应来处理、解决和整合社会问题,以求得最佳效果。

从总体上说,政治体制的发展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框架内进行的,政治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对于巩固政治制度、推动政治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马克思认为,虽然从一个方面来说,政治的强大功能使得探讨政治发展成为必要,但是另一方面,理解政治发展之所以发生的关键,却不在于政治生活的本身。从本质上讲,政治发展作为总体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必须结合社会基本矛盾的辨证运动来认识,政治发展归根结底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革的运动过程作为客观基础的,即使思想理论、价值观念、领导才华是制约政治发展的因素,但它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能否顺应社会变革的客观要求。随着生产方式变革生生不息的矛盾运动,建立在这一物质基础之上的政治体制和制度也必然要与之相适应地发生变革,这就是政治发展最一般、最本质的进程。

在这个进程中,如果一种政治制度仍旧能够处于合乎历史潮流的上升时期,那么在这个框架范围内的政治体制就进一步预期自身不断完善的发展前景。历史发展到今天,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有过开明的政治体制改革,而这种体制改革又都使政治制度得到了程度不同的巩固和持续。但是,如果一种政治制度已经从根本上丧失了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要求的历史合理性,那么,不仅政治体制本身的发展终结了,而且要通过政治制度的彻底变革,为政治发展开辟新的道路。这就是政治发展演进和上升的普遍规律。 (作者蒋京议系吉林省委党校科研部主任)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