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切实抓好党校教学基本建设  
 

党校教学基本建设是党校基本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加大力度推进党校教学改革,像国家集中精力抓基础设施建设那样,抓好党校教学的基本建设,是摆在各级党校面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党校教学基本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和队伍建设等。

学科建设是基础。学科建设是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加强学科建设,是提高党校教学质量,增强党校教育吸引力,扩大党校社会影响力,促进人才成长的迫切需要,是事关党校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党校学科建设既要围绕新的教学布局,立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突出党校的特色和优势;又要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顺应国际国内学科发展的趋势,使学科建设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前瞻性。一是做强传统优势学科。要继续发挥党校传统优势,重点巩固以“三基本”为主干的基本理论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建等传统重点学科群。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培养目标的需要,与时俱进地赋予传统优势学科以时代新内容。二是完善重点学科。要以“五当代”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一批重点学科,主要包括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经济管理学、现代科技知识、国情省情学等。三是培育前瞻性学科。要加强一批培训党政领导干部必需,而目前又比较薄弱的知识学科,主要有战略学、改革学、宪政学、民族学、宗教学等。同时,要围绕当前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关注党的理论发展大局,调整和充实学科建设的内容和形式。

课程建设是核心。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具体化,是党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积极探索教学新布局的有效实现形式,具体讲就是:一要体现主旋律意识。党校的课程建设必须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大局做文章,必须关注党的理论发展的态势。二要体现“精讲”和“管用”的原则。让学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读书,研究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三要加大专题更新力度。通过规定专题更新比例、推行教学专题招标制、评选教学专题精品奖等办法,直接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四要规范配套课程。要着力解决好学员“主食”与“零食”的协调关系,同时,加大外请报告力度,落实选听讲座,扩大学员课程自主选择权。五要分类别、分层次。要分清不同班次,在内容设计上切实解决“上下一般粗、左右一样”的问题。培训类班次着眼于系统性培训,轮训类班次着眼于现实性,加大课程设置的现实针对性,引导学员集中时间和精力研究重大现实问题和政策问题,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手段建设是保障。手段或方法建设是实现教学基本建设的目标,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形式。党校的教学手段建设大体上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所谓硬件建设,主要是指信息化手段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化手段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员和学员有新的理念和感觉。所谓软件建设,是指大力推进研究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它的内涵和外延是十分丰富的。研究式教学是包括课堂讲授、学员自学、小组讨论、双向交流、学员论坛、社会调查、战略问题研讨以及案例分析、答疑式、模拟教学、辩论等多种方法并用的教学方法群。推行研究式教学有利于实现党校教学科研研究成果的相互转化,有利于实现两者一体化,并能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互动式教学,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教教相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教材建设是载体。教材建设是衡量党校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载体。教材建设要围绕党校培养目标,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适应新的教学布局。要注重处理好通用性和地方性、主导性和辅导性、重点性与系统性、鲜活性和理论性四个方面的协调关系。一是要在“三基本”、“五当代”教材的完善化、地方化上下功夫。要做好相应的配套的简明读本、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写出版工作。二是要在重点编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党建设基本规律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教材上下功夫。三是要在编好反映当前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教材上下功夫。同时注重编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和反映地方特色的实用教材。

队伍建设是关键。当前,随着党的干部队伍实现整体性新老交替,数以万计的年轻干部走上更新更高的领导岗位,党校自身的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压力和动力。党校教员和学员出现年龄、学历、实践经验上的“三倒挂”,使党校教师在培训资源上失去了某些优势。此外,近年来高校教师收入水平大幅度地提高,对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也产生较大冲击。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把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党校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深化改革,稳定骨干,培养后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担当重任的教师队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和重要。一要用好现有的教师。对现有的党校教师一方面要求他们从敬业精神、理论功底、政策水平、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和讲课艺术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为教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在职攻读学位、做访问学者、出国培训考察、社会调研、参加重要科研课题,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党委和政府部门挂职或参加重大文件、规划的起草和研究工作等方式,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努力培养和建立起一支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在课堂教学中受学员欢迎,在科研中出精品,与党校的地位和任务相适应的教师队伍。二要引进急需人才。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制定可行的人才引进规划,出台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和措施,引进一批有真才实学、立志党校事业、党校也急需的人才到党校工作,充实党校教学科研队伍。三要聘用社会人才。要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从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聘请一些兼职教授,组成党校师资库。四要激励青年人才。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从政策、机制和待遇上向青年教师倾斜。对年轻而且适应能力强的教师,通过培训,转到急需人才的方向去;对不适应的要果断进行调整,使其充实到科研行列,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岗相宜。(作者顾杰系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