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社会综合
 
  STS视野中的当代社会发展  
 

□冯鹏志

“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简称STS)是人类在进入20世纪以后所建构起来的一种把握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之互动关系的规律性的新研究范式和思维模式。尤其是自1960年代以来,从STS的特殊研究视角出发来把握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思维、行动和价值观念适应了现代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引起了学术界和各国政府对STS研究的强烈关注。

从STS研究范式的分析视角出发,我们看到,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为“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展现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舞台,也为我们从STS的视角去把握当今世界尤其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特质与规律提供了历史性启示:

——当代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得到充分展现和加速深化发展的过程。纵观20世纪社会发展的历程,归根到底有两大动力,一是求发展,一是求平等。在这两个方面,科学技术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发展的方向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在平等的方向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福利的改善和社会关系的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的论断,始终照亮着整个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所有这一切,不仅极大地增强了STS关系的紧密程度,提升了STS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把这一关系本身深深地嵌入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构和机制之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又是一个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上充满矛盾和悖论的进程。可以看到,与发展和平等这两大追求本身即充满了悖论相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STS关系领域中也包含了太多的悖论、矛盾、对立和冲突,而且往往是老的问题尚未解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同时老的问题也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也许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并没有任何社会悖论性质,但一旦科学技术的发展被绑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战车上时,其福祸相依的性质也就出现了。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本身已经成为了一种财富和权利,它一方面迫使世界各国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上逐渐趋于一致,一方面又在世界范围内制造着“数字鸿沟”,成为扩大先进与落后、贫困与富裕、发达与不发达的差距的新的动因。这就是STS关系在当代社会发展上留给我们的一个悖论。

——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人类在STS关系问题上既遭遇了巨大挑战、又获得了值得珍视的思想财富的历史进程。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来说,无论在STS关系领域中有什么样的悖论,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STS关系的复杂化和深化以及其向全球的扩展,在正在展开的21世纪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其利弊同在、福祸相依,也是难以避免的。这不仅是20世纪STS关系的演变留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提示,也是一条包含着“两点论”的发展上的“规律”。置身于这样一个在STS关系问题上悖论纠结、矛盾丛生的时代中,如何以理智和自律的精神与力量来驾驭飞速发展的当代科学技术及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综合国力、人民利益以及生态环境的关系,并使之迈向合理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轨道,无疑应当成为当代发展研究中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

——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中国在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的把握上逐渐获得清醒、自觉和正确的思想认识与实践智慧的进程。整个20世纪中国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实践已经充分地表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在16世纪以前科学技术水平远远高于当时的其他国家,但在16世纪(明朝中后期)以后由于闭关锁国开始远离世界科技中心的舞台,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科学技术落后而在近代饱尝屈辱和痛苦,其后又终于在20世纪后半叶尤其是1978年以后通过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重新走上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始终坚定地把对STS问题的认识落实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是当代中国能够在发展问题上获得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有效的实践成果的一个重要支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重要思想的提出,“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就是其最明显而突出的标志。

STS关系演进的历史脚步永远不会停息,STS关系领域中的社会历史规律的外在强制性作用也注定要高悬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时空之中。从STS研究范式的视角来看,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上,以下两个方面无疑构成了我们必须始终高度关注的两个主题:一方面,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STS领域中的内在规律和时代特征,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努力地利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提高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善于从更宽广的视野来理解和把握STS关系上的复杂性,更有效地预见、规避和化解由于STS关系的复杂多变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确保科技进步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二者之间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并使之始终能够成为推动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两者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的两个“永恒主题”。


 
   
Print This Page
Email This Page
相关文章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人民网学习时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