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社会综合
 
  经济增长目标为何定在7%  
 

□倪 震

经济增长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目标。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很多人有些不解。因为,即使在去年遭受SARS疫情和其他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都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经济增长达到近年来创记录的9.1%的水平。再看前两年,经济增长也分别取得了8%和8.5%的不俗的成绩。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经济周期的上升期。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为什么把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在7%,而没有定在一个相对较高,比如8%或9%水平?

笔者认为,把经济增长目标定在7%,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7%是一个导向性的、留有余地的预期目标,是为了在现有经济体制下防止片面追求高速度,防止盲目攀比、层层加码的现象。中央的举措对地方政府具有示范效应。虽然现在已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但在还没有建立一套反映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评价体系的情况下,如果中央把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在一个较高水平,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的需要就会层层加码甚至提出一个不切实际的增长速度。这在过去是有过深刻教训的。事实上,今年大多数地方的经济增长目标都定在8%或9%的水平,一些省市也达到了两位数。在社会资源总量既定的前提下,经济增长目标定高了,用于实现这一目标的资源也就会多,从而用于其他社会发展的资源会相对减少。这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有悖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其次,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所说,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既考虑了保持宏观调控目标的连续性,也考虑了经济增长速度与能源、重要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实际条件的衔接,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尤其是后者。目前经济运行中能源、重要原材料、交通运输等方面已出现明显的瓶颈制约。去年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明显。高能耗、高资源消耗、且污染环境的粗放经营状况比较严重。很多地区已拉闸限电;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交通运输紧张。这种情况今年来看也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因为,至少到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依然要靠“三高”(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来支撑,创造单位GDP所用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掉的金融资源以及带来的环境污染,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而一个合适的经济增长速度,有益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第三,这是防止金融风险的需要。去年货币信贷投放偏快,全年新增贷款3万亿元左右,比上年高出1.2万亿元。在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社会诚信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一些高速发展的行业过分依赖银行资金,加大了潜在的金融风险。有鉴于此,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是“稳定政策、适度调整”,国债发行减少300亿元,银行新增贷款增速降低,建设用地也总体减少20%左右。把握好货币信贷这个“水龙头”的有扩有控、有松有紧,将会减少因信贷紧张而引起的潜在风险。

第四,我国经济仍处于调整型增长阶段。这几年来,经济出现好于预期的良好形势,明显得益于投资和出口的高增长,特别是政府投资对拉动投资高增长依然发挥了主要作用。当前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不足。消费增长仍然偏弱,不仅农村消费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影响而持续不振,而且除一些大城市消费增长较旺外,中小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城市,消费需求普遍不足。即使在一些大城市,虽然出现了住房、汽车等几十万元级的“重型”消费所形成的购买热潮,但尚未形成对这种“重型”消费的排浪式、接续不断的强大购买力,还应注意市场需求面的动态变化,不宜把市场需求看得过于乐观。在解决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未取得全面的、突破性进展之前,经济仍将处于调整型增长阶段。在经济调整型增长阶段,不宜把各项指标定得过高,这样可以为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培育经济的内在增长动力。

由上可知,7%是一个适度的经济增长目标,既照顾到了群众发展经济的热情,又考虑到了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一句话,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Print This Page
Email This Page
相关文章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人民网学习时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