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社会综合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  
 

●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对外直接投资过分偏重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小;主要以资源开发行业和初级加工制造业为主,缺乏日益成为国际经济主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投资;偏重对国内连锁效应弱的产业投资,而忽视对国内连锁效应强的产业投资;从事商品流通的贸易企业偏多,而生产性企业和金融服务性企业偏少。

●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而且面临着借助对外投资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因此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是现阶段发展的重点。但与此同时,对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也应给予相当的关注。

□赵春明

从国际范围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它们都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提升国内(地区内)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的转型时期,在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进行投资产业选择时,应借鉴这一经验做法,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分布现状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行业领域极为广泛,几乎囊括了三大产业的各个领域,从工业品制造加工、农业种植、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到旅游餐饮、咨询服务、科技开发,以至综合贸易、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等,皆有企业涉足。在工业项目中,又广泛涉及纺织、轻工、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等多种行业领域。投资涉及的产业范围虽广,但从总的经营情况来看,还处于布局零散、个别占领的状态。

2、对外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资源开发业和初级加工制造业。按照投资额计算,在我国全部海外投资中,资源开发投资占29.4%,工农业生产投资占51.6%,两项合计占81%,其他投资仅占19%。在资源开发方面,渔业、林业和矿业资源是主要开发对象。在渔业方面,我国从1985年建立第一支远洋船队,到1994年已经发展到150艘渔船在西非、北美、南美及大洋洲的近20个沿海国家从事捕捞和渔业经营活动。在林业开发方面,中信公司在加拿大、美国有森林开发项目。在矿业方面,首钢投资1.2亿美元收购的秘鲁铁矿,中信公司投资1亿美元合资经营的澳大利亚波特兰铝厂、在美国衣阿华州的中兴钢厂,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投资1.2亿美元在澳大利亚合资经营的恰那铁矿,中国五矿公司在巴西设立的伊塔米纳斯矿业炼换厂等,都是资源开发型企业。

初级加工制造业是生产性海外投资中另一个较为集中的部门。这些行业由于技术相对简单,投资少,见效快,与中小型企业的对外投资要求颇为适应。我国在纺织、服装、制鞋、家具和珠宝加工等领域具有一些优势。初级加工制造业占全部海外投资企业的50%左右。

3、对技术密集型项目的投资近年有所增加,新建了若干高科技企业,如中信公司在香港合资开设的亚洲卫星公司,赛格在香港建立了生产精密集成电路板的工厂(投资总额达3.12亿美元),以及以联想、四通集团为代表的技术型跨国集团等。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目前在海外投资企业中高技术企业的比率还很低,对外投资的低技术格局仍未改变。

4、从业范围出现了“交叉进入”的多样化发展趋势。我国企业在进行境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在坚持一业为主的同时,逐步向多种经营转变,从生产一种产品到生产多种产品,从一个行业向多种行业稳步拓展,从而呈现出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交叉投资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外贸公司不断扩大境外加工制造业的投资比重。工业企业向贸易业和其他行业领域扩展。以劳务输出、承包工程为主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正逐步向纺织、轻工和电子等行业延伸。这种交叉投资的多角化方式,符合跨国企业的一般发展趋势。

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对外直接投资过分偏重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小;主要以资源开发行业和初级加工制造业为主,缺乏日益成为国际经济主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投资;偏重对国内连锁效应弱的产业投资,而忽视对国内连锁效应强的产业投资;从事商品流通的贸易企业偏多,而生产性企业和金融服务性企业偏少;等等。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基准

当前我国在国际分工阶梯中总体上处于中游地位,这种特定位置决定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将同时存在。一类是优势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即以发挥局部相对优势、转移边际产业、促进国内产业调整为目的而对更低阶梯的国家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另一类是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即以汲取国外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为目的而向更高阶梯国家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对外直接投资质的划分为出发点,根据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理论和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探讨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基准。

1、边际产业基准

根据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一国应将本国已处于或即将处于劣势地位的产业转移至该产业正处于优势地位或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国家,这样双方都可以获取比较利益。边际产业扩张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国在纺织、食品、轻工等行业拥有过剩的加工能力和技术,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国内市场上已经饱和,属于“边际产业”。把这些产业转移到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更低阶梯的国家,将有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显然,这一基准适用于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其实边际产业基准从广义上讲也属于下面所说产业相对优势基准涵盖的范围。虽然该产业在投资国处于劣势地位,但它仍拥有相对东道国而言的相对优势,如技术、资金等。只是为了强调边际产业扩张论在转移过剩生产能力、调整产业结构上的作用,我们才把它单列出来。

2、产业相对优势基准

产业相对优势的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产业发展的历史,产业技术的积累和创新,以及资源供给的便利性或产业的市场优势等。例如,根据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小规模技术和经过吸收及创新的引进技术都可以构成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相对优势。这种相对优势产业在投资国的产业体系中可以表现为“边际产业”,也可以表现为“优势产业”,甚至可以是中等水平产业。利用产业相对优势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国与东道国双方都可以获得比较利益。

3、对国内相关产业的辐射效应基准

衡量对外直接投资辐射效应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产业内垂直贸易量,即某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所能形成的与母国相关生产环节的交易份额,它主要由产业内各生产阶段的关联度或连锁度所决定。一般而言,产业内垂直贸易量与产业关联的深度和广度成正相关关系。因此,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方向应选择对国内相关产业具有较强关联效应的产业部门。这一基准既适用于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也适用于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

4、产业结构高度同质化基准

产业结构高度同质化基准要求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方向与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趋势相藕合。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型时期,经济发展已由传统的低层次、粗放型扩张方式转变为以集约化、高度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必须体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重视对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具有直接助长作用的投资方向。产业结构高度同质化标准适用于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

结 论

结论一: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重点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对国内(地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国际经验表明,不管是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其产业选择大都经历了从资源开发型——制造业——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过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分布状况表明,资源开发业一直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发展资源开发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缓解资源缺乏这一经济发展的瓶颈,发挥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前向辐射效应。但是,资源开发业毕竟属于低附加值的行业。国际经验表明,虽然资源开发业是对外直接投资初期的重点投资行业,但随着一国(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其所占比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我国现阶段面临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的任务,而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能更有效地实现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因此,我国当前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应从以资源开发业为主转向以制造业为主,加大制造业对外投资的力度。

结论二:在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应遵循边际产业基准。

日本是这方面的典范。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的主导产业渐次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行业转向资本密集型的钢铁、石化、造船行业,进而向技术密集型的汽车、精密机械及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通过这一过程,日本不断把边际产业向国外转移,为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了条件。

我国在纺织、食品和轻工等行业拥有过剩的生产能力,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国内市场上已经饱和,属于“边际产业”。按照边际产业基准,借鉴日本的经验,把这些行业转移到拥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国家,在当地进行生产销售,是这些“夕阳产业”的出路所在。通过产业与技术的梯度转移,在国内集中发展比较优势较大的产业,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结论三:注重发挥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相对优势。

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相对优势主要体现在成熟的标准化技术和适应较小市场需求或适应当地投入要素的技术。由于本国(地区)市场容量较小,资金技术实力较发达国家不足,他们往往要对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技术进行改造,使之符合自身需要。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海外子公司充分利用这些已经发展成熟的小规模劳动密集型技术进行生产。由于这些技术更符合那些国内市场有限、劳动力众多的发展中东道国的实际,因而在这些国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对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而言,应选择能够发挥产业相对优势的行业。迄今为止,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出口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虽然我国的工业制造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但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纺织、食品、冶炼、化工、医药、电子等产业上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此外,我国还拥有大量成熟的适用技术,如家用电器、电子、轻型交通设备的制造技术、小规模生产技术以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这些技术和相应的产品已趋于标准化,并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阶梯度较小,易于为它们所接受。

总之,对我国现阶段的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而言,我们认为投资重点应放在生产能力过剩、拥有成熟的适用技术或小规模生产技术的制造业上。

结论四: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方向应与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趋势相一致。

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当前它们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重点大都落在了第三产业上。例如,1999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55.2%集中于服务业,1998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61.9%投资于第三产业。同时,它们对高技术产业的对外投资也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当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产业选择与国内支柱产业的选择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吻合。当然,我国目前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产业结构的层次还比较低,因此不可能盲目地要求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但是,这些产业代表了我国未来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重点的发展方向,在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大有可为。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其海外投资能够及时追踪、获取国外最新技术成果,分享国际技术资源,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因此,对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而言,投资的重心应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那些高新技术含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行业上。这符合对外直接投资的辐射效应基准和产业结构高度同质化基准。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而且面临着借助对外投资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因此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是现阶段发展的重点。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它将决定我国未来在国际投资领域的竞争力。在发展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对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也应给予相当的关注,这体现了在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上的跳跃性和创新性。

背景链接

中国海外投资现状

亚洲是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地

联合国贸发会议最近发表的世界投资报告估计,截至2002年底,中国累计海外投资达到350亿美元,而在1991年,中国海外的投资总额不过30亿美元左右,1995年也只有150亿美元。中国海外投资在近10年出现了很大的飞跃。

尤其在最近两年,我国大企业开始在海外进行较大规模的并购:中海油先后购买印尼和澳大利亚油气田部分股份,三宗收购累计金额达到12.08亿美元;2003年,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株式会社,金额达3.8亿美元;安玻彩管收购位列世界500强的彩管业“老祖宗”美国道—康宁彩管分部;上海海欣集团、上海制皂和TCL分别收购美国格利奴、美国莫泰克和德国施耐德电子,这些都是数百万和数千万美元的大手笔。这表明一批中国的跨国公司正迅速成长,并跻身全球化竞争。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3年底,经商务部批准的我国非金融类海外企业累计达到747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14.27亿美元。其中2003年达到20.87亿美元,同比增长112.3%。而且单项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截至2002年底,平均每家企业投资134.20万美元;2002年当年,平均每家投资280.86万美元;2003年,平均投资额达到409.21万美元。亚洲是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地,其次是北美、非洲和南美,最后是欧洲,而且投资主要集中在中东欧。

中国海外投资仍在起步期

尽管中国海外投资在近10年出现了很大的飞跃,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外投资存量还是很低的。截至2002年底,日本海外资产总存量为365.9万亿日元(约合34500亿美元),美国同期为68912.51亿美元。即便按贸发会议统计的350亿美元计算,我国累计海外投资额只相当于日本的百分之一,美国的千分之五。

全球2003年的跨国直接投资总额为6530亿美元,我国的海外投资额即便按每年50亿美元计,也不到全球跨国投资总额的千分之八,这大致相当于英法19世纪末的水平。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计算,扣除通胀因素,2002年底的1美元相当于1929年的11.49美分(1929年以前美元实行金本位制),即350亿美元相当于1929年的40.2亿美元。英法两国从1860年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海外投资,1882年英国累计达到44亿美元,法国1892年累计达到40亿美元,同我国现在水平相当。但英法的海外投资高潮是20世纪初才开始的,因此我国海外投资尚处于起步期。对世界还谈不上重大影响。

中国海外投资有四大类型

第一类,绿地投资型。

这种投资是指投入资金设立独资或合资子公司,在家电、电子、轻纺领域特别明显。海尔在全球建立了13家工厂,在美国和巴基斯坦建有工业园。TCL在越南建立年产50万台彩电的生产线以及年产30万台数码相机和电工产品生产线,总投资逾亿美元。格力在巴西生产空调、中兴在巴基斯坦建厂,都属于这种投资类型。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开始成批向海外投资。无锡市光明集团在柬埔寨建立的金卡门制衣有限公司产量占集团近1/3,产品百分之百外销,每年带动国内原材料出口约750万美元。

第二类,跨国并购型。

这是在国际上非常普及,而我国却是近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投资类型。按目标或做法又可以归纳为四种:

第一,资源开发。中海油采取的是购入东道国现成油气田股份的方式,成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商。中石油也收购了印尼部分油气田。

第二,生产与营销全球延伸。这类情况最多。上海通用集团购入通用大宇10%的股份,走上国际化经营第一步。2002年9月19日,TCL以820万欧元收购破产拍卖的德国施耐德电子公司,连同“施耐德”和“DUAL”两个世界知名品牌以及产品分销渠道,成为欧洲高端彩电主要生产商。上海海欣集团2002年4月购入美国格利奴公司在纽约的纺织分部,连同两个面料厂,以及格利奴原有全部销售渠道和46个知名品牌。新疆德隆则购入了美国具有70年历史、年销售额8亿美元的户外机械开发生产商穆瑞,用后者的品牌和销售渠道销售自己的合金产品,利用中方基地加工穆瑞产品,共同开发欧美市场。

第三,逆向代工。万向以280万美元购入纳斯达克濒临摘牌的美国汽车零部件厂商UAI,后者每年从万向购入2500万美元的制动器,使万向销售成本大为降低。

第四,获取技术。我国高端显示器的生产技术距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京东方科技购入韩国现代显示株式会社,是一举获得它产品和技术的很好途径。

第三类,研究开发型。

最突出的是华为。华为的海外研发机构遍及8个地区总部和32个分支,在硅谷、达拉斯、班加罗尔、斯德哥尔摩和莫斯科设立了研究所,同摩托罗拉、英特尔、微软、日电等成立联合实验室。截至2002年底,华为申请国际和国外专利198项,是发展中国家企业里最多的。华为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在86个国家和地区注册600多件次,受到巴黎公约和世贸组织保护。2003年,其交换机接入网连续三年全球出货量第一。这是通过海外研发取得居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功案例。

第四类,战略联盟型。

这比跨国并购又复杂一层,是指通过同跨国公司的某方面联合,达到优势组合和跨国发展的目的。2003年11月,TCL同法国汤姆逊公司合并双方彩电和DVD业务,使彩电年销量达到1800万台,为全球第一,并占有世界市场10%。TCL从而可以利用“汤姆逊”和“RCA”品牌和销售网络,并在亚欧美每个主要市场拥有一个高效率的制造中心。这比自己直接投资快得多,又不需要并购汤姆逊这样的大公司。

青岛啤酒又是一种做法。2002年10月,青啤宣布和世界著名啤酒厂商安海斯—布希公司结成战略联盟,青啤向后者强制性发行可转让债券,在香港筹资14.16亿港元,同时利用后者的全球战略布局、技术、预算和管理,提升了青啤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同仁堂的海外投资也属于这一类型。

尽管我国海外企业还存在若干问题,但海外投资的整体成绩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扩张了企业的全球产能和市场,为我国增加了就业和出口;另一方面还提升了企业品牌的国际形象,海尔、华为、TCL和青啤等企业已经取得了世界性声誉;此外,海外投资为企业拓宽了资金来源,如青啤通过同安—布联盟,在香港筹得资金;中石化通过与埃克森美孚和英国石油联盟,促进了在纽约证交所交易的筹资,这些都为企业的全球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Print This Page
Email This Page
相关文章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人民网学习时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