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社会综合
 
  “首战即决战”对国民经济动员的影响  
 

在经济动员中:高新武器装备和科技动员越来越重要;信息动员的主角位置越来越明显;运力动员的比重越来越大。

□杜桂华

国民经济动员作为战争的历史产物,总是伴随着战争而产生、发展和变化,每一次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变革都会给经济动员带来重大变化。

“首战即决战” 对国民经济动员的影响

“首战即决战”对经济动员观念提出了新挑战。一是“首战即决战”使战争进程表现出明显的短暂性,要求进一步强化国民经济动员准备观念,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以提高国民经济平战转换的能力;二是“首战即决战”要求极大提高武器装备的科技水平,从而对传统的人海动员观念提出了新挑战,要求牢固树立以科技信息动员为主导的观念,努力提高经济动员的科技含量;三是“首战即决战”中作战物资需求结构尤为复杂,从而对动员部门各自为政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新挑战,要求进一步强化国民经济动员协作观念,大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以提高协同动员与联合动员的能力;四是“首战即决战”使战争物资消耗巨大,对经济动员传统的储备模式提出了新挑战,要求进一步强化国民经济动员储备意识,经济动员既要在战前做好充分的战略物资储备,又要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持续动员能力。

“首战即决战”对经济动员内容增加了新因素。“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古代战争对经济动员的真实写照。作为战争产物的经济动员,随着战争的演变而演变,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其内容由最原始的粮草供应,逐步发展为财政金融动员、军需物资动员、交通运输动员和卫生勤务动员等。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出现的“首战即决战”,除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动员内容外,又增加了新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新武器装备和科技动员在经济动员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二是信息动员在经济动员中的主角位置越来越明显。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科学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技术,在经济动员中将担负起主要角色。三是运力动员在经济动员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现代立体战争中,海空的威慑力量非常重要,二十一世纪又是海洋世纪,当今世界各主要大国纷纷优先发展海上力量,力图倚仗海上优势,威慑全球控制世界,海上之争愈演愈烈,与此相适应,运力动员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在伊拉克战争中,从战争开始准备到战争基本结束,在短短的数月内,美军把30多万作战人员和300多万吨作战物资,700余架直升飞机和2000多辆坦克、装甲车等重装备,漂洋过海、高效有序地运送到1.9万公里以外的海湾地区,其主要运输工具就是靠军舰、民船和商船,美军为保障有足够的运力输送部队和武器装备,仅商船就动员征用了60多艘,其中租用国外商船11艘,这些船只与军用辅助舰船一道承担了95%的装备和物资运输任务,可见其强大的运力动员能力。

“首战即决战”对经济动员形式提出了新要求。一是“首战即决战”要求经济动员要运用好法律手段,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作用。依靠法律进行动员,是世界多数国家进行动员的成功经验,如美国制定的与经济动员有关的法律就有《总动员法》、《国防生产法》、《战备与重要物资储备法》等,这些法律规范了被动员对象的义务和利益、组织方法和动员内容等涉及经济动员运行机制的重大问题,这些法律在伊拉克战争中,对成功组织美国的经济动员起到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二是“首战即决战”要求经济动员要运用好经济手段,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杠杆的作用。经济动员必须从“市场”和“战场”的实际出发,充分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动员;三是“首战即决战”要求经济动员要运用好计划手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首战即决战”对完善经济动员机制提供了新机遇。世界新军事变革所引起的“首战即决战”,既给经济动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完善经济动员机制带来了新机遇。一是“首战即决战”要求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我军正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和研究军队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这必然给我军的编制体制、作战指挥、武器研制和后勤保障等各个领域带来深刻变化,这在客观上对完善我国国民经济动员机制带来了新契机;二是为完善经济动员机制提供了新启示。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远离本土作战,为保障战争胜利,全面开足战争动员机器,先后征召了20余万后备役人员,征用、租用了78架运输机和60多艘大型商船,战争耗资高达400多亿美元,对巨大的战争需求,从武器装备到后勤物资,基本做到了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从容应对,这主要得益于动员决策、动员法规、动员计划、动员编组和应急动员预案等各方面的有效机制。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快速高效的国民经济动员体制,健全国民经济动员机制,从而为正确应对“首战即决战”创造体制基础和机制保障。

建立适应“首战即决战”需要的经济动员体系

(一)着眼平战转换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建立健全平战快速转换体系。“首战即决战”不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而且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同时也是平战转换能力的较量,谁能在战争最需要时,迅速把经济实力转化为战争能力,谁就赢得了时间,也就有可能赢得战争。未来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我们要实现经济实力向战争实力的快速转换,确保战争的胜利,必须着眼平战转换能力的提高,建立平战快速转换体系。首先,要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建立适合平战快速转换的政策体系。第二,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把国防建设寓于经济建设之中,建立适应平战快速转换的基础设施体系。第三,完善法规制度,依法进行动员,建立适应平战快速转换的法律、法规体系。第四,按照“军民兼容”的方针,抓好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建立适应平战快速转换的技术标准和工业生产体系。第五,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平战快速转换的国民经济动员组织体系,深入探索“民转军”、“平转战”的新路子,在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和军事对口企业建立平战快速转换机制,确保战时能够及时把蕴藏在经济建设中的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

(二)着眼快速动员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信息动员体系。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仅靠经济动员部门自身的力量要形成信息动员体系,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必须采取“依托”的办法进行建设。要依托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优势,建设经济动员信息基础设施;依托军队信息技术优势,建设经济动员信息化网络;依托军品生产动员中心的优势,建立经济动员信息数据库。

(三)着眼协同动员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建立健全快速高效的动员指挥体系。“首战即决战”是大规模的三军联合作战,它不仅要求大力加强三军之间的协同,而且要求经济动员也必须适应这种联合作战的需要,搞好协同动员。经济动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内容上涉及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在组织上涉及地方、军队、行业的许多部门和单位,动员内容的广泛性和组织形式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建立平战结合、军地一体、精干高效的指挥体系。

物资基础做后盾,才能确保战争的胜利,特别是“首战即决战”对战争物资的需求,是一个自始至终的高消耗过程,它既要求平时国家具备适度的战略物资储备,又要求战时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同时要求战前动员的各种物资必须尽量提前到位,以创造首战必胜的充分条件。


 
   
Print This Page
Email This Page
相关文章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人民网学习时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