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社会综合
 
  扬优成势 做大做强——加速萍乡发展  
 

□陈安众

2003年,是萍乡在江西甚至在全国的地位和形象有所改变的一年。据统计,萍乡市去年主要经济指标不仅好于年初预期,增长的速度、质量、效益有明显提高,还在江西省良好的大发展势头中抢得了先机。新的一年,萍乡市将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工业园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牢牢把握加大投入和狠抓项目两个关键,努力保持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率先发展的持续上升势头,争取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开放型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继续保持前列。为此,要紧紧围绕实现萍乡在江西率先崛起的目标,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速、财政增长、群众增收,努力在“六个做大做强”上下功夫。

扬优成势,做大做强工业园区,努力壮大经济增长极

一是充分发挥萍乡高新技术工业园的龙头作用,着力提升工业园区的规模和水平。要按照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合理布局的原则,首先把萍乡高新技术工业园、武冠民营科技工业园、湘东工业园、芦溪工业园、莲花工业园打造好。要统筹规划、相互协调,扬长避短、分工合作,加强产业配套和互补,重点培育一批布局集中、特色鲜明的工业基地,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二是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提升园区产业的层次和水平。要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和技术研发机构到园区落户,引进一批高成长、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使高新技术工业园成为萍乡市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区。三是加快园区机制体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重点抓好工业园区的环境系统创新,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切实搞好软环境系统的建设。

有的放矢,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萍乡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的问题仍然突出,要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积极培植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一是坚持项目带动,优化工业主导产业。积极承接沿海和海外产业转移、融入沿海产业分工,加快引进一批有产业集聚效益的重大项目,发展对经济增长有强劲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要紧紧围绕把萍乡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和未来的亚洲涂料基地,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以冶金、建材、机械、医药化工等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制造业发展。要以萍钢、萍矿等核心企业为依托,拉长产业链,发展关联度高的配套产业,走集群化发展道路,真正形成技术先进、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群,构筑支撑萍乡市新型工业化的产业体系。二是坚持品牌拉动,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要着眼于充分发挥萍乡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内涵,努力把萍乡塑造为英雄之城、绿色之城、文化之城。加快萍乡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打造“红色、绿色、古色”特色旅游精品,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外经外贸,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充分发挥萍乡连接东、中、西部的立交桥作用,加强与东部、中部、西部各大经济区域的对接与互动,着重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产业关联度高、区域带动性强的工业项目。要创新招商引资的机制和方法,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市场化水平。要着眼于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紧解决影响外经外贸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加强涉外服务机构建设,争取早日设立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建立全市出口退税垫付基金和企业产品参展布展补贴专项资金;进一步优化出口主体结构,大力发展自营出口企业,加快培育壮大出口队伍,实现外经外贸跨越式发展。

励精图治,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速推进城市化

一是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好中心城区。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发达地区先进的规划理念,构筑城市发展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二是要按照“功能配套、适当超前”的方针,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市功能,不断提高城市的品位。三是坚持以市兴城、产业兴城,把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摆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尽快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强势产业为纽带的城市经济圈,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发展后劲。四是坚持文化兴城,提升城市文化品味。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保护和弘扬萍乡的历史文化传统,加强现存文化古迹的管理、修缮和维护,增强城市的文化厚重感。

锲而不舍,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加快扩张经济总量

把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进一步打破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在市场、信息、人才、科技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在鼓励发展的同时,重点抓好提升产业和集约化程度、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民营经济增长质量。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产业链长、带动面广、竞争力强的非公企业集团,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持续扩张能力。

扎扎实实,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一是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重点实施好“一园五工程”,即抓好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抓好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良种山羊、中药材、优质稻等“五大工程”建设,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形成一批以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为主的区域特色产业。同时,要采取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形式,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在市内外有影响的省级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一批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大户。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二是突出区块特色,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重点抓好技术改造和层次提升,抓好与市内外大企业和沿海地区产业的配套跟进。各县区要充分发挥工业园的集聚效应,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布局集中的产业群、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三是进一步落实好简政放权的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四是切实抓好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加速城镇化进程。以县城所在地和重点镇为依托,进一步抓好县、乡、村公路建设,实现全市半小时至一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健全小城镇居住、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等功能,增强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要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联动,全面提高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系中共萍乡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Print This Page
Email This Page
相关文章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人民网学习时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