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社会综合
 
  打造长江上游空港强区  
 

——重庆渝北探索园区经济发展新模式

园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具有独特的产业集聚优势、成本洼地效应、规模经济效益,其资源设施的共享模式,对加快城市化步伐也起到积极的纽带作用。目前,“园区经济”在美国,特别是在我国已勃然兴起,“园区经济”制度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国家也将大力扶植、引导、规范园区经济,使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然而,在园区经济千帆竞发,园区开发热潮方兴未艾的背后,由于开发上的盲目性,诸多“开”而不“发”的现状逐渐浮出水面。某种意义上,盲目的“圈地运动”使许多的园区成为“杂烩区”、“空壳区”和“盆景区”。

相比之下,在重庆市渝北区风景这边独好,各大园区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发展园区经济也要经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近年来,渝北区从本地实际出发,以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为目标任务,积极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探寻本地园区经济发展新模式,变过去“以地生财”为现在“以业兴财”,“园区经济”真正成为渝北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祖国西南,巴渝故地,两江环抱,群峰环绕。

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后的东北地带,是重庆主城区内唯一坐拥江流而无山峰阻隔的广阔沃野。这里,就是“重庆这只雄鹰重要的一翼”——渝北。

在遥远的周代,渝北区境属巴国领域,几经沿革,1994年12月撤销江北县,建立重庆市渝北区。8年多来,渝北连续以11%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态势,快速完善城市社会综合功能,经济社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56.5亿元,同比增长1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增幅居都市发达经济圈之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0.9亿元,同比增长31.6%;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27.7%,连续18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在全市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考核评价中列主城九区第一名,荣获一等奖。

今年1—9月,渝北区更是以强劲的开发态势摘取了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不含北部新区)的“5个第一”。

是什么神奇的力量拨动着渝北经济发展飞速前进的车轮?

是园区。正悄然兴起的星罗棋布的现代园区给渝北经济发展注入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园区的应运而生

放眼当今世界,园区经济成为“活力板块”倍受瞩目,园区建设也得以如火如荼。

大势所趋,作为重庆市主城九区之一的渝北,能否顺潮流而动通过发展园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渝北现今是否具有发展园区经济的可能?是否具有成熟的配套条件?

答案都是无庸置疑的。

渝北区是重庆市主城九区之一,是长江经济带龙尾重庆通向龙头上海的咽喉,也是连接三峡库区的枢纽。其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越。

立体交通优势。火车枢纽站、港口、机场是人流、物流的集散之地,是产业带的打造之地,是经济发展的首选之地。渝北现已形成得天独厚的立体交通网络优势。重庆国际机场坐落境内,距两路城区1公里,正在实施的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年设计客流量750万人次,2004年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渝邻、渝涪、渝黔、渝合、机场高速5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投资近亿元修建了跨越北部新区连接两路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的金开大道。正在规划建设的重庆城市轻轨有4条通过区境。重庆主城一环、中环、二环高速路连通南北,纵贯东西,渝北已成为“二环八射”公路交通网络的中心枢纽。正在建设的渝怀铁路于2005年竣工,渝遂铁路已经开工,由重庆通往全国各地的8条铁路的枢纽火车站位于渝北区的龙头寺地区。2005年第一期工程形成的20万集装箱、15万辆汽车滚装船吞吐能力的寸滩港口零距离。

发展空间优势。渝北在经济地理上的优势同样明显,发展空间相当大。渝北区属于重庆市经济最发达的区域——“都市发达经济圈”范围,是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主城区“退二进三”、北部新区产业辐射的重要承接地和主城区扩张的最佳腹地。由渝北区人和、鸳鸯、礼嘉、大竹林4个镇组成的北部新区,是重庆未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基地、交通通信枢纽和都市风貌展示区。有市委市政府迎宾大道机场高速路、横跨北部新区的主干道金开大道和金山大道三条城市干道相通,市政设施较为完备,城市管理水平较高,人居环境较好,综合优势较强。在重庆主城区规划面积2616.64平方公里范围中,渝北区占382.4平方公里,是主城区“北移东下”发展战略的主要实施地,具有其它城区不可比拟的发展空间优势。

人文环境优势。近20年的开放开发,渝北区已基本形成一套完善的开放开发机制,政策环境十分优越。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养成了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善于开拓的精神状态,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铸就了“坚毅、奋争、宽容、热情”的渝北精神。全区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环境质量有口皆碑,得到了广大市民和观光投资者的交口称赞。渝北区既是全国文化先进区,又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并正在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区。引进了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南方翻译学院、海联学院等大专院校和重庆一中等知名中小学校。先后建成国家级文明单位4个、市级文明单位38个,已有“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区”等14块国家级金子招牌。龙湖花园小区被命名为全国文明社区。

产业布局优势。目前,全区正初步形成以汽摩业及其配套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二产业经济,以现代物流、房地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蓬勃兴起,经济发展速度、综合经济质量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政策支持优势。渝北区处在三峡工程库区范围,享受国家三峡移民政策和对口支援政策。随着重庆直辖,国家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渝北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诸多优势形成了渝北发展园区经济的巨大潜力。机遇难得,时不我待。渝北要发挥优势、借势发展,只有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于是,重庆空港经济开发区、重庆民营经济开发区、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个个园区应运而生了。

园区是怎样建成的?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城,不谋大局者不足以谋一势。”布局谋篇无小事。园区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宏观的发展思路。

渝北的发展思路和开发走向是:一、做大做强龙溪、两路、北部新区,架构“三大经济增长极”。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按照以园区开发拓展渝北主城区,以特色经济指导中心镇,分类指导一般镇的思路,努力建成以两路城区为中心、区域中心镇为结点、城乡网络协调发展的空港强区。三、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正确的发展思路指引了渝北园区建设前行的方向,高效的开发机制则保障了园区建设的稳步前进。

园区就是这样建成的:

科学的领导体制。为了搞好园区的开放开发,切实解决开发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渝北区实行了权责明确的层级管理体制和协作配合机制。对园区做到“四个优先”:领导精力优先保证,生产要素优先供应,困难问题优先解决,服务协调优先到位。区里成立了开发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处理园区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了区级各职能部门主动参与、对口支持园区建设工作的协作服务机制。各开发区设置了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作为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工作。

严密的管理模式。开发区的规划、土地、建设,纳入区政府统一管理,在财政税收、规费使用、土地批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行统一的政策。土地的利用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整治、统一管理”原则和土地一级开发由区政府垄断的原则,实行用途管制、用量控制的集约型土地管理方式。开发区管委会实行“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内设机构原则上不与区级部门对口设置,区里有关部门均可实行权力下放。

高效的工作机制。综合整治发展环境,积极打造信用渝北,把政府职能前移到园区管委会,提高办事效率。建立了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健全了首接首问责任制、招商责任制和招商奖励制度,实行“一站式”办公,提供“一条龙”全程服务。各园区成立招商处,促进项目建设,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对已签约项目实行紧密跟踪协调,促其按期到位资金,尽快进场建设,对提前进场建设的企业给予奖励。成立代办处,直接为客商办结各项手续。实行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加强对企业的保护,切实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和合法权益。

灵活的招商措施。坚持以项目带动园区发展的思路,积极创新招商机制,不断改进招商方式,实行社会化、多元化招商。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以地招商、项目招商、会展招商、以老板引老板和建标准厂房招商等多种方式,大力引进有实力的客商和科技含量高或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到园区落户,使园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制定了鼓励支持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30条,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理念,让利于客商。

多元的投入机制。为了保障园区的开放开发,渝北区还建立了政府债券—银行信贷—投资公司—园区积累四级投入机制。坚持区级领导、部门、业主“三位一体”的机制,多渠道、多方式协调筹措资金,合力解决园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成立了渝港投资公司,融资20亿元。通过与市土地整治储备中心合作、向银行贷款、向企业融资等方式,做好土地这篇文章。加大了对园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各园区产生的属区里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等全部留给园区使用。积极做好项目包装,争取上级投资。去年,空港开发区和农业园区共争取到国债资金1.8亿元,用于污水处理厂建设,使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超前的规划理念。渝北区十分注重园区的规划,注重产业分区,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园区的产业定位,着力培育和打造特色园区,避免产业雷同。在发展方向上,既把园区作为产业的聚集区,同时也是城市的拓展区,通过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高标准编制了各园区的控制性详规与修建性详规。坚持把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以及生物环保工程等产业作为重点,积极引进商贸旅游、仓储运输和特色农业项目。

选择渝北,百年不悔!

在渝北,人们都知道这样一件事。长安公司入驻渝北后,总裁尹家绪曾明确表示:选择渝北,百年不悔!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蕴涵着无尽的深意。

它充分表明了投资者对渝北的信任,表明了他们在渝北发展的信心。

这八个字也是对渝北八年多来环境建设的充分肯定和最高评价。

得环境者得效益。多年来,渝北区坚持把不断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增强对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力,多管齐下着力构建重庆乃至西部发展环境的高地,形成了良好的开发环境。

——硬件环境日趋完善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交通建设年”成果,完善城市承载能力,创造功能完备的硬件环境,打造“绿色渝北”,建设生态城区,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

基础设施超前。区内有日产30万吨的重庆梁沱水厂和日产7万吨的两路水厂供水,共有11座变电站供电,天然气配气站10座,用气率达98%,现已率先在全市实现电话“村村通”。城北、肖家河污水处理厂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双龙湖污染治理工程正全力实施。

交通建设提速。着力支持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渝长、渝合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渝怀铁路、渝邻高速公路、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进展顺利。筹资近亿元建成金开大道、金山大道等一批重点工程。区内的“一小时渝北”交通工程如期推进。新建公路桥梁31座,新修乡村公路835公里,全区公路实现“村村通”。

“青山绿水净空工程”提档。突出大气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两大重点,提高区域环境质量。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加强了尘污染控制和工业废气治理,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突出地质灾害防治、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四大重点,建成一批生态型乡镇、园林式场镇,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平方米,空气质量长期为优。

——软件环境优化提升

渝北的领导班子,把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列入了全区十项重点工作之首,围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机关作风建设、打造“信用渝北”、依法治区四大重点,全力把渝北建成“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安全宝地”。

行政审批改革步伐加快。按照“应减必减尽量减”的原则,对审批项目数量、办事程序、申报材料、审批时限、收费标准等,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压缩,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率先在全市实行了“双章制”和项目联办制,营造了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

开发管理制度规范完善。部门服务社会评议制、经济“110”举报投诉制、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制、企业办事首问制、“三乱”资金财政直接支付制、损害发展环境曝光制等先后出台。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坚决逗硬执行,凡是连续两次评议得分倒数第一位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免职。建立了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对违纪违规人员,实行“一次投诉、查实下岗”。

打造“信用渝北”有序开展。制定出台了《渝北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双龙大道信用一条街创建活动,启动了“诚信纳税”活动,深入开展了“农村信用村镇”创建活动,使渝北区成为全市的投资安全区、金融安全区、消费放心区。

招商引资政策特别优惠。制定出台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砍掉一批不利于加快渝北发展的审批项目,试行“税后无费”的新机制,真正营造一个低成本、零障碍、高回报的投资环境。

依法治区大力推进。坚持依法行政,注重公正执法,加强法律服务,全面实施平安与富裕同行工程,构筑了群防群治的平安网络,争创了一批平安大道、平安单位、平安社区,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措施,营造了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机关作风建设明显加强。下发了《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工作意见》、《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八条意见》,通过了《区政府工作规则》,实施政府“阳光工程”,制定出言简意赅、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行业禁令,全面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团结型、廉洁型的“四型政府”。全区上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亲商、敬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十分浓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渝北区环境创建工作已是硕果满枝,建区以来获得多项殊荣。

1994年获得国家卫生城称号;

1995年至今主城四街先后获得重庆最佳绿化街称号;

1997年获得全国文明先进区称号;

1999年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区称号及重庆市第一个环境保护模范区称号;

1999年至今获得重庆市卫生城区免检区称号;

2000年获得全国综合治理先进区称号和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区称号;

2001年获得重庆市文明城区称号及全国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称号;

2002年获得国家卫生区称号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区称号。

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中外客商纷至沓来。整个渝北园区形成了“争相来,来则安”的良好局面。

红杏枝头春意闹

各大园区争奇斗艳,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使渝北这枝红杏充满了盎然春意。目前渝北区已形成以两路、龙溪为主要展示区,三大园区为主要支撑的整体发展格局。

——两大板块疾速推进

环境优美的两路地区。从1992年开始开发建设,10年共投资36亿元,修建道路53条33公里,各类桥梁10座,公园、小游园10个。引进重庆一中、南方翻译学院、海联学院、重大医学研究院等综合开发项目442个,其中亿元以上的7个。城市人口从1万余人增加到近15万人,城区面积从1平方公里扩大到近20平方公里。市政设施和公建配套设施完美,城市管理、园区绿化工作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基本建成集工业、商贸、物流、旅游、住宅为一体的新兴工业城、卫生城、花园城、旅游城、文化城。

蓬勃发展的龙溪地区。从1984年底实施开发建设,龙溪地区城市人口从不足千人发展到城市面积1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的新兴城区。初步形成以房地产、汽车市场、建材市场、金融、通讯、餐饮、娱乐等为特色的第三产业群。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2亿元,实现税费收入2.55亿元。随着市政府造址到该地区,龙溪正朝着重庆市的行政中心和商务中心发展方向迈进。

——三大园区势头强劲

全区城市规划总面积为258平方公里(其中北部新区129平方公里),建成区和在建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重庆空港经济开发区、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重庆民营经济开发区三大园区,已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共引进了长安福特、长安工业园、模具工业园、安凯汽车等骨干工业项目600多个,其中外资企业近50家,并有60余家生产性项目建成投产。目前年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年利税5亿元左右。“园区经济”已成为渝北新的经济增长点。渝北区已成为重庆市最具活力和最具吸引力的开发热土。

重庆空港经济开发区。建于1998年1月,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科技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远期规划控制面积为35—40平方公里,设有高新技术产业园、汽车工业园、摩托车工业园、食品加工园、服装工业园、最佳环境居住园等功能分区。投入资金3.8亿多元,建成道路、水、电、气、通讯及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及公建服务配套设施,3平方公里区域已基本建成。已引进长安CM型汽车、长安福特、银翔摩托车、安凯汽车、台湾理正、渝帆机械、中汽吉龙、段记服饰等大中型生产项目100个。2002年实现产值30亿元,利税3亿元。

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于1997年,是市政府批准成立的重庆市第一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全国21个首批农业科技园区之一。10年期规划面积为14.6平方公里,分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示范区涉及16个镇街,规划面积达120平方公里。已投资5亿元用于土地整治,实现了水、电、气、路、通讯、排污、雨水七通一平。引进项目169个,2002年实现GDP近3亿元,实现利税近亿元。

重庆民营经济开发区。于2001年6月动工建设,已完成首期4平方公里的平基工程,引进民营企业68家,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7个,出让土地近千亩,预计工程建设总投资近5亿元。已有16家企业入驻标准厂房。西部地区最大的模具工业园已落户该园区。

——三大产业逐渐形成

迅猛发展的工业经济。汽车摩托车配件制造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体。工业总产值达到63.8亿元,年均递增11.3%,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60家,超亿元企业10家。着力打造“汽摩名城”,建设“工业强区”。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嫁接、提升制造业,已初步成为重庆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地区的汽车城在重庆,重庆的汽车城在渝北已成为现实。快速增长的商贸经济。商贸流通日趋活跃,新建商品市场23个,连锁超市等新兴产业逐步发展,两路、龙溪餐饮业形成较大规模。商贸经济市场成熟度较高,具有很大的发展条件和商机。

独占鳌头的房地产业。2002年房屋竣工290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300万平方米;近三年来,渝北区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均列全市第一。优秀楼盘占全市的60%,高档住宅小区占据主城区半壁江山,涌现出了龙湖花园、锦绣山庄、天骄俊园、皇冠东和花园、黄金堡花卉小区等多家市级“十佳住宅小区”、4家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渝北已成为重庆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区之一。

后记

自1997年重庆市第一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立到重庆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民营经济开发区的相继建成,继而发展到今天,渝北园区经济大发展已经走过了6个春秋。

6年的时间对浩淼的历史长河来说,仅仅只是惊鸿一瞥。然而,渝北的园区经济在这短短的6年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园区经济已经成为渝北的一大亮点,舞动了渝北发展的龙头,带动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围绕空港做文章,着力建设园区经济,到2020年,建成长江上游空港强区是渝北的奋斗目标。

渝北人民正以冲天豪情和凌云壮志成就其希望和梦想。

(吕红娟)


 
   
打印本页
Email This Page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