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社会综合
 
  竹叶剪春风 绿枝画晴空  
 

大竹 古老而神奇。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自唐朝武则天久视元年,“因竹地多竹,故以大竹名县”以来,岁月飞逝,沧桑巨变,大竹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新的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加入WT0使大竹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竹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百万儿女以更加崭新的姿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进一步审视县情的基础上,利用竹乡丰富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在加大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等多项殊荣,同时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小康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大竹县委也被四川省委评为“‘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暨三级联创先进县委”。

“竹叶剪春风,绿枝画晴空。”今日的大竹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山川秀美、日新月异的川东竹乡,日渐在巴渠大地上崛起!

大竹,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市南部,北连达县,东邻梁平,南接邻水,西濒广安,素有“达州南缘门户”之称。全县幅员2076平方公里,耕地93.14万亩,辖19个镇44个乡577个村,人口103.5万人。

近年来,大竹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作风兴县、名优强县、开放活县、文化育县、依法治县”的工作思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奋力推进大竹新跨越,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3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2567元,比上年增长15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124元,比上年增加466元。在“西部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排序中,居第53位。

达州市委书记晏永和(中)在县委书记刘元成(右一)陪同下视察新世纪教育集团

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

大竹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全县总人口10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就占82万人之多。境内温润的气候条件,不仅适合农作物耕种,而且适宜发展畜牧业。

在大竹,渠堰纵横,土地肥沃,可耕地面积高达93万亩,盛产稻谷、玉米等。农业连连丰收,以超过50万吨粮食年产量,成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经济作物主要有苎麻、油菜、柑桔、茶叶、蚕桑。其中尤以苎麻量大质优,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早在唐代,大竹人就开始种植苎麻。1950年代,国务院就将大竹定为全国苎麻生产基地。1970年代初,大竹县成为全国优质苎麻科技示范基地县,四川省苎麻生产加工基地。目前,大竹县已种植线麻、红皮小麻、W-4等优质苎麻22万亩。采用先进技术精品加工产品麻纱、精干麻、纯麻布、棉麻交织布,远销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苎麻,成了大竹人的“摇钱树”。

大竹,竹大,名不虚传。据说,“大”有两层含意:一指大竹的竹多,种植面积大;二指大竹的竹品质好,开发潜力大。大竹县拥有白夹竹、黄竹、斑竹、楠竹等24个品种,全县成片竹林31万亩,其中成片白夹竹16万亩,活立竹蓄量达68万吨,居全国首位,极具开发价值。

大自然的偏爱,使大竹得天独厚。富庶的竹乡沃土,蕴藏着丰富的煤、天然气、石灰石和锶矿资源。煤储量达1.6亿吨,天然气约600亿立方米。

大竹县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大巴山脉尾系的铜锣山和明月山南北纵贯全境,五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司、百鸟湖风景区,具有西欧风格的清河古镇廊式建筑、三国古道、云雾山寺庙、云雾峡等风景区构成了大竹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丰富的矿产资源、畜产资源、麻产资源、蚕桑资源、竹产资源、旅游资源,构成了大竹美不胜收的资源宝库。

如何将资源优势演变成经济优势?大竹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了“深度开发资源,奋力做强名优,渐与国际接轨,建设经济强县”的经济发展方略,重点实施农业“4321”工程:以培育麻纺、植物油、醪糟、肉类四大加工企业为龙头,以星火禽业协会、苎麻协会、富康蔬菜协会三个专业协会为主体,以禽蛋交易市场、苎麻交易市场两个专业市场为窗口,建设麻、桑、果、茶油、猪、禽、鱼、菇、菜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着眼建成川东第一流的工业重镇,走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重点发展以苎麻、竹制品、醪糟、植物油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工业,以川东电缆、西南汽车磨片离合器为龙头的机电工业,以川环橡胶、宏森化工为龙头的化工工业,促使大竹的经济结构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和跨越,一大批优秀企业如灿灿星斗冉冉升起,50多个国家、省、部优质产品似奇花异卉竞吐芳菲。

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近年来,大竹县着力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上求突破,鼓励兴办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达255个,切实推动了新阶段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再解放、再发展。

大竹县着力龙头企业规模化。引导和支持金桥
麻业、富达麻纺、开源麻纺、新自然竹业、东汉醪糟、大枫树丝业、通源油脂等龙头企业实行低成本快速扩能。

大竹还着力品种优质化。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无公害生产战略,水稻、苎麻、水果优质率分别达75%、86%、65%。在基地规模化方面,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全县土地流转累计已达10万亩。鼓励龙头企业、协会和涉农部门通过“订单农业”方式,不断壮大基地规模。金桥麻业和富达纺织、通源油脂、东汉醪糟等龙头企业分别建立了10万亩优质苎麻、5万亩优质油菜、5万亩糯稻基地,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大竹通过布局区域化,因地制宜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农村重点发展苎麻、优质粮油、水果、蚕桑等,初步形成了苎麻产业、优质粮油、优质水果和蚕桑产业带;城郊重点发展蔬菜、花卉、休闲农业等,初步形成了观光农业圈。

全力加速新型工业化

工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快城市化的必由之路。作为以农为主的农业县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大竹始终把工业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是主抓民营经济。强力推进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成功引进了山力建材、新自然竹业、升泰铁合、鸿源机焦等民营企业。如今,大竹县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已达47户,民营经济总值已占到全县GDP的86.6%。

二是强抓企业改制。将任务明确到领导、部门,强化考核,奖惩分明。全县工业生产型企业改制面已达100%,商贸流通企业改制面达79%。

三是重抓做大做强。突出抓好33户规模以上企业和纺织、机电、化工、食品等特色立县产业,优化重组苎麻纺织业,强力扶持食品加工业,提升壮大机电工业,巩固扩张化学工业,整顿规范建筑建材业,稳妥发展煤炭能源工业,已培育出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户。

四是狠抓企业技改。积极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大胆引进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3年已投入技改投资6521万元。

目前,大竹县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机械、纺织,建筑建材等五大工业支柱,有“黑象牌”电缆电线、“川环牌”PVC输油管、“西立牌”汽车膜片离合器、“东汉牌”醪糟等多个省名牌产品。

兴城活商 打造城乡经济闪光点

近年来,大竹县全面加快了经营城市步伐。

他们大力实施“经营城镇”战略,加快了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市场化经营,2003年经营城市收益达2.16亿元。同时,大竹县旧城改造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一环、一街、两线、三片”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强力推行“门前三包”,加大县城综合整治力度。城镇绿化覆盖率达24.3%。对重点乡镇场镇规划、投资、建设、管理、营运的新体制和新机制他们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将经营城镇与发展民营经济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城镇化水平达28%。

重点实施“流通活县”战略。一是健全市场体系,构筑“流通活县”新格局。坚持城市建设与市场建设同步和“突出重点、建设骨干”的思路,完善城乡市场和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截至2003年11月15日,大竹县个体、私营新发展数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6.3%和71.2%。大竹县交易市场已达113个,其中2003年新建6个农副产品市场;打造12个专业市场和12条专业示范街工作初见成效。二是发展现代流通,拓展“流通活县”新领域。创新业态,千方百计扩大商品销售。大型超市、专卖、代理等新的商业形式不断涌现;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工业品下乡,农副产品上街”活动,促进了城乡商品交流,繁荣了城乡经济。

做大旅游产业 打造大竹新亮点

天公造化,厚赐大竹;三山两糟,风光旖旎。大竹207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明珠般地散落着多姿多彩、美妙绝伦的自然景观。百岛星布,湖光山色,游船如织,是游人寻诗觅句的最佳去处。苍茫竹海,凝碧滴翠,荫翳蔽日,是游人品味竹乡神韵的理想境地。长长的三国古道,有道不尽的传说,诉不尽的故事。高高矗立的白塔,令游人勃发古之幽思,尽洒今之豪情。五峰山省级森林公园、东湖公园、青烟洞、立石寨、华蓥天池、西山溶洞群、九盘寺、哈儿故里……众多胜景,叫游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竹乡风情浓,古城文化深。在大竹这方热土上,盘山巍巍,柳河潺潺,令大批志士争膜拜,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代佛学宗师破山禅师的遗迹可寻,学富五车的清朝探花江国霖的墨宝犹香,声名远播的抗日爱国游击队的故事,家喻户晓、有口皆碑。

大竹县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主动融入重庆——广安旅游圈,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经济。实现年旅游收入超亿元。

繁荣社会事业 建设精神文明

大竹县从不以牺牲精神文明换取物质文明的建设胜利。他们按照“以先进文化为目标,以科教兴县、人才兴县为主线,以群特文化为载体,加速建设文化强县”的思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科教兴县关键是人才,根本在教育。大竹县积极整合教育资源,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66所,其中中学60所,学生61240人。这些年,大竹县大力实施“三名工程”(争创名校、争当名师、争做名校长),集中优势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大竹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建设有序推进,大竹县职业中学正积极准备创建全国示范职业中学,民办教育蓬勃发展,全县各类民办学校已发展到89所。大竹县因教育事业成绩斐然,获“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竹县发挥科教优势,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县”成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拓展“农村经济信息技术服务网”服务领域,努力提升信息转化率,积极促进科技成果与工农业的结合,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41.5%。

大竹是美丽富饶之乡,也是人文荟萃之地。为繁荣文体事业,大竹大力实施精品战略。1999年以来,大竹先后由市级文化先进县到省级文化先进县再到“全国文化先进县”,成功实现了文化事业“三级跳”。文艺创作精品迭出,作品频频获国家、省、市级奖状。戏剧创作,蜚声四方,享有“小戏之乡”美誉。方言话剧《粉祸》、《包谷神》、《天国梦》,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行业、企业、社区、乡镇、校园群众性文化活动千姿百态。大竹还全力打造“竹文化”、“苎麻文化”等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地方文化,充分发掘石河镇“唢呐之乡”、柏林镇“歌舞之乡”、庙坝镇“龙舞之乡”的传统地域文化优势,丰富大竹地方文化内涵。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积极规划筹建“竹城文体艺术中心”。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等,不断丰富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文艺创作硕果累累,文化市场管理繁荣有序。

卫生事业欣欣向荣。为增强群众防疫能力,全力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大竹县加大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体制改革。被命名为“全国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县”、四川省“中医工作先进县”。

注重协调发展,合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这些
年大竹县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县三分之二的乡镇实现了光纤联网,综合覆盖率已达92%以上。大竹县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被四川省表彰为“体育工作先进县”。邮政绿卡全国联网,通讯电路可用率达到99%,宽带网投入运行,交换机总容量超过8万门。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设备方便快捷。电报、传真、无线传呼、特快专递等通讯电信手段,使大竹形成了空前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群众高兴地说,大竹变“小”了。此外,大竹县深入扎实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达到94.64%,被四川省表彰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社会保障体系、环境保护也卓有成效。

强化“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大竹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系列措施。围绕“依法治县”,选拔一批管理人才。每年确定50名年青干部培养对象,实行县级领导对口联系,进行重点培养;围绕“名优强县”,培养一批科技骨干。重点抓好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民营企业技术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文化素质高、能够适应先进制造工艺、熟练应用先进设备的技术工人队伍。全县1.1万名科技人才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为推进大竹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智力保障。

实施依法治县 建设政治文明

社会的发展进步日益呼唤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将政治体制改革列入议事日程。为此,大竹县加大了依法治县力度,为实现政治文明的进步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首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全面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为大竹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县委被四川省委表彰为“‘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暨三级联创先进县委”。

切实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完善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改进党委政府议事和决策工作制度,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水平,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行政统一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各个环节。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扎实开展以“与党贴心、与民贴心、与经济建设贴心”为主题的“贴心”党建活动,深化“三级联创”、“三村建设”、“先锋工程”等活动载体,着重在一户企业(川东电缆有限公司)、一个社区(竹阳镇新华社区)、一所学校(大竹中学)、两个村(月华乡川心村、庙坝镇老场村)、一批县级机关(财政局、教育局等)进行基层组织建设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开。按照达州市委要求,率先在达州市开展了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去年,县委在全县机关开展了“四治”(治假、治乱、治赌、治奢)活动。2003年3—5月,又在全县深入开展了以“一强化(强化纪律)、两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三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为主题的县级机关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出台了“八个严禁”,规范了干部行为。6—9月,围绕“一个主题”(强班子、建队伍、严纪律、促跨越),分为“三个层次”(执法队伍、组织人事干部队伍、全县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划为“四个阶段”(学习教育、深入剖析、整改建制、总结考核),集中三个月时间进行机关党员干部队伍集中教育整顿。切实解决了党员干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以优良的党风带动促进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各项廉政制度,依托“四大中心”(政府采购中心、财政支付管理中心、土地统征储备事务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通过关口前移抓警示教育、建章立制抓源头治理、从严从重抓案件查处,构筑强有力的党风廉政建设立体教育和职务违纪违法犯罪预防体系。19个重要执法单位的“一把手”向社会实行了公开服务承诺。

切实推行政务公开,保障人民民主权利。通过加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自治机制;不断完善公开办事制度,加强基层群众对干部和基层政务的监督,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前不久,大竹县首次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

切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了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全县各地各部门宪法、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作用,发挥了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以及领导干部在学法用法上的带头作用,“四五”普法工作扎实有效。

当前,大竹县广大干部群众正按照“依托成渝、强工重农、兴旅活商、引外激内、勇争一流、富民升位”的思路,稳定发展第一产业,突出发展第二产业,强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把大竹建设成为川东的经济文化强县。 (吕红娟)


 
   
打印本页
Email This Page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