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中国的对外援助促进世界和谐 李荣民  
 

中国领导人多次在不同的国际场合阐述了构建“和谐世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主张和思想。“和谐世界”这一重要理念根植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基础之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文化传统。“和谐世界”的构想将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我国对外工作的新理念。它表明中国和平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构建“和谐世界”最主要途径:一是透过走多边主义道路来谋求安全,以实现共同安全;二是透过走互利合作的道路来谋求发展,以实现共同繁荣;三是透过走相互包容的道路来谋求多种文明的和睦相处,以共建和谐世界。“和谐世界”涵盖了中国对外工作的方方面面。对外援助是中国经济外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构建“和谐世界”密不可分。

早在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4国时就提出了“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其基本精神是:平等互利,不干涉内政;切实帮助受援国自力更生;力求使受援国真正受益;尽量减轻受援国的负担;严格履行承担的义务。援外八项原则阐明了中国对外援助的性质、宗旨,也是中国对外政策在援外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援外八项原则不仅在过去成功地指导了中国的对外援助工作,而且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构建“和谐世界”,需要中国努力扩大与各国的共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合作,以合作谋和平、保安全、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对下一步援外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提高外援工作水平;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搞好每一个合作项目,使受援国真正受益;要注重实效,为外交大局服务。例如,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大宣布了中国政府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援助五项新举措;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第二届中非合作论坛上提出三年为非洲培训一万名各类人才;近年来中国相继对刚果(金)等国派出维和部队和医疗队,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紧急救援工作队,向印度洋海啸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地震灾区提供大量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等实际行动,都表明了中国进一步实实在在地帮助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50多年来,中国尽最大努力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发展中国家也给予中国许多宝贵的支持,促进了共同发展。截至目前中国已向160个国家和区域组织提供了援助,其中包括接受过一次性或少量援助的40个国家和区域组织,援助项目达2000多个,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8万余名管理和技术人才,减免了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华债务,其总额逾160亿元人民币。对外援助方式从初期单一的无偿援助发展为当前的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优惠贷款、混合贷款、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援助内容从物资援助扩展到成套项目、投资合作项目、一般物资、现汇援助、技术合作、人员培训和派遣志愿者等多个领域。中国力所能及地提供无私的援助,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欢迎和称赞。对外援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是通过援助项目建设,帮助了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强自主能力,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二是培养了大批对华友好力量,成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三是增进了与发展中国家的信任和友谊,有力地促进了对外工作,维护了国家利益;四是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的同时,也带动了与发展中国家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搭建了发展双方经贸关系的广阔舞台。

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援助的历史及所取得的成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对外援助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平等相待,维护共同利益;第二,尽力而为,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第三,互利共赢,谋求共同发展。这些特点是我们过去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精神和原则。正因为坚持了这些基本精神和原则,中国的对外援助展示了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包容的国际形象,用实际行动促进着世界的和谐。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