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资源型城市重在科学发展 戴启远  
 

□戴启远

资源型城市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淮南市是一个以开发煤炭资源为主的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新形势下,如何加速淮南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以科学发展观来谋求城市崛起之策,走科学跨越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淮南市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新审视新形势下城市的发展与定位问题,积极探索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调整产业结构,建设新型工业化的能源城

对一个新兴的煤炭城市来说,随着煤炭开采业的发展,可能在矿建城兴之后出现矿竭城衰的局面,煤炭资源的有限储存特点,决定了煤炭城市不可能长期依赖煤炭开采业来维持经济发展。

第一,坚持能源带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淮南市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潜力。目前,淮南已被列为全国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这是淮南掌握新一轮竞争的主动权,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做好煤炭资源文章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此,淮南市提出,坚持走以“发展先进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新型能源基地建设的新路子,大力推进煤电化一体化发展,锻造工业化脊梁。一是加快亿吨煤基地建设。采取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技术,以提高煤炭回采率为目标,加快基地建设。二是加快千万千瓦火电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坑口电站,续建装机规模达480万千瓦的平圩二期、洛河三期、田集电厂、凤台电厂等项目,加大后续电厂的核准力度和前期工作,打造“火电三峡”。三是加快大型煤化工基地建设。发展煤化工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最具潜力、最有效的产业链。四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煤电化的发展,将产生大量的伴生物。

第二,依托创新推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针对传统产业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淮南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以建设“创新型淮南”为目标,按照“聚集优势、激励创新、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思路,强化产学研结合,逐年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和投入,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参与国际资本循环和产业分工,加快发展煤炭、电力、化工三大主导产业群,加快推进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建材冶金、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矿业集团、淮化集团等大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为支撑,加快建设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电力实验中心、省级煤化工监测检验中心、环境保护监控中心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一批科研机构,推进产学研结合;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建设淮南生物工程及医药产业基地、煤化工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机械电子基地。

第三,强化消费拉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一是根据城郊型农业特点,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淮南市郊区农村近城靠矿,地域广阔,气候适宜,农作物宜耕宜作,同时,城市人口相对较多,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也很大,因此具有发展城郊型农业的特殊优势。二是开发绿色食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围绕绿色食品开发,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三是利用绿色资源,发展旅游经济。

强化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

淮南市解放前是四县(寿县、凤台、怀远、凤阳)交界的地方,有矿无市。建国后,城市规模逐渐扩展,但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一直没有跟上,为此,淮南市确立了“东进南扩”的城市发展战略,全面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山南新区规划,着力构建“三水环抱、三山鼎立、三城互动”的城市框架。同时,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城乡投入力度,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第一,加大力度改造老城区。淮南老城区和资源枯竭矿区面积较大,“城中村”现象明显,老城区改造意义重大。“十五”以来,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全面展开,矿业集团旧改工程、商贸文化广场、长江商贸新区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与此同时,在老城区改造中推进生态市建设,大力实施以街路绿化为重点的城市形象工程,以广场、游园绿化为重点的精品点缀工程,以公园、风景区绿化为重点的植物造园工程,以单位、小区和绿色通道建设为重点的绿量普及工程,以污水处理、大气污染集中控制为重点的环境治理工程。

第二,推进新区开发。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原长丰县7个乡镇划归淮南,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开发新区,成为淮南统筹城乡发展、城市东进南扩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近年来,淮南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建设新区作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化水平、拉动经济快速发展、落实省委、省政府构建“两淮一蚌”城市群的重要战略强力推进,切实尊重城市建设规律,切实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切实创新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经营城市新机制,努力把山南建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城市新区,促进淮南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目前,10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已经全面启动,重点建设政务新区、农民新村、商贸服务区、高教园区、轻型工业区和最佳人居区。

第三,推进市矿统筹城乡发展。淮南市已建、在建煤矿和电厂多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往往是地上种地,地下挖煤,工业化的进程有很大一部分在农村展开,矿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此,淮南市提出“一统筹、三优先”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及矿区和小城镇建设,落实市矿共同规划优先、保护资源环境优先、符合和争取国家政策优先,探索建立市矿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改变过去市矿割剧的局面。重点是统筹资源枯竭矿区环境修复和开发,建设以山、水、林居为特色的人居环境;统筹国家治淮工程与新型能源基地建设,解放淮南水系的压煤量,提高淮河的调洪和航运能力;统筹小城镇建设与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采取并村入镇、并村建镇、并村扩镇、小村并大村的方法,节约土地资源,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城乡和谐、共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城

近几年来,淮南始终把为民、惠民、富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着力推动人民生活质量由温饱型小康向富裕型小康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群众安居乐业为目标,切实抓好关系群众利益的工作。“十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4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善以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改善城乡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十五”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1.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4.6平方米,分别比2000年增加4.0平方米和1.0平方米。城市、农村恩格尔系数比2000年分别下降3.0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

着力推动人的技能素质由劳动经验型向知识技能型提升。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国民素质是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民素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得愈益重要。高科技需要高质量的劳动力,新技术需要新型劳动者。淮南市是较早提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城市和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十五”期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65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76项。兴办各类市民学校500多所,加强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全体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技能素质,努力以知识求进步、靠素养求发展。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龙头,引领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建设,建设学习型城市、创新型淮南。

着力推动淮南由区域文化城市向文化大市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可以创造先进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凝聚力。近年来,淮南市从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出发,提出建设“文化大市”的总体构想,深刻挖掘淮南的文化内涵,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着力培育花鼓灯、淮剧、少儿艺术、《淮南子》和豆腐文化等文化品牌,积极修复、建造体现淮南历史文化特色的古镇、古建筑、纪念馆、博物馆,改造兴建了图书城、体育馆、博物馆、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文化设施,从而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和学习的课堂。全面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开明开放、文明诚信、铸造辉煌”的淮南精神,为加快淮南崛起提供精神动力。

(作者系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