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独立评论》的管家——黎昔非 李秀云  
 

胡适及其所主编的《独立评论》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刊物的幕后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杂志的总管黎昔非先生。

黎昔非(1902—1970),广东顺德兴宁人,出身贫寒。1929年从上海持志大学文史系转学到中国公学大学部文史系,次年毕业,此间,胡适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任文理学院院长,并曾为黎昔非、罗尔纲、吴晗等同学授课,有师生之谊。1931年春,黎昔非考入北京大学研究院国学研究所读研究生,此时,胡适也在北京大学任教,担任文学院院长和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胡适与黎昔非再次成为师生关系。此间,胡适正在酝酿创刊《独立评论》,在为经理人的人选发愁。1932年4月,黎昔非和吴晗一同去协和医院看望生病的胡适,胡适向黎昔非提出请他帮忙。

胡适说:“我觉得昔非同学为人最为诚实,责任心特强,又有工作能力,担任《独立》的经理最合适了”。1932年5月22日,胡适、傅斯年、蒋廷黻主编的《独立评论》问世。在读研究生黎昔非就担当起《独立评论》的总管。他一手包办了从付印、校对到发行的大量工作。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在《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中谈到黎昔非在独立评论社的工作时说:“他从《独立评论》出版至抗日战争停刊时止都是他主持排印、发行工作。……他很忙,从来没有工夫去玩。”

黎昔非做事认真负责,本来他是做编辑以外的工作,但是,有时候校对者粗心,他不放心,非亲自校对不可,因此,当时的评论印出来,是极少有错字的。胡适曾在《独立评论》“三周年特大号”上用了较多的笔墨谈到这位幕后英雄:“在这贺周岁的日子,我们不要忘记了这个孩子还有一位忠心的看护妇。我们创办这刊物时候,就请黎昔非先生专管发行所的事务。……这三年的发行,校对,杂务,全是黎昔非先生一个人支持。每到星期日发报最忙的时候,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总有他的许多青年朋友赶来尽义务,帮他卷报,装封,打包,对住址。”在《独立评论》四周年纪念会上则说:“我们借这个机会谢谢黎昔非先生和章希吕先生。他们终年勤勤恳恳的管理独立评论的发行,校对,印刷的事务。他们对于这个刊物的爱护和勤劳,常常给我们绝大的精神上的鼓舞。”自《独立评论》创刊到1937年7月停刊,《独立评论》共出版了244期,发行量最多时达1万多份,发行达全国各地以至南洋,黎昔非始终担任该刊经理,该刊是胡适一生创办刊物之最。黎昔非为办好这份在中国现代史上影响重大的刊物付出的大量的心血,得到胡适的肯定和赞许。

黎昔非一生的追求明确而简单,就是做一个学者。自1929年他读大学三年级时就开始发表学术研究成果,有《〈采芑〉时代的质疑》、《唐以前的七言诗》。出任《独立评论》经理人之前,黎昔非主要从事《诗经学史》的研究。有《从“其军三单”说到古代兵农之分》(讨论古代兵制)、《读〈诗〉杂记》等篇,用史学的方法对诗进行重新考察,之后又完成《诗经学史》、《诗地理考》二部专著,可惜后来在抗战爆发后遗失。虽然在胡适的再三邀请下,他投入到繁忙的《独立评论》的编务和发行中,但是他的内心世界一直在编织着他的学者之梦。

黎昔非把自己的学业看得很重,中断研究生学业,投身到《独立评论》,做一个无名英雄,实际上他是有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的。通过一些史料可知,得知胡适的意思之后,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黎昔非都没有回复,后来由于吴晗从中斡旋,胡适再次请求黎昔非帮忙,他才答应,而且也只是把在《独立评论》的工作作为继续研究生学业的权宜之计。没想到那种工作这么繁忙,有时忙到连报纸都要到夜深才得闲来看,也没想到一再推辞,直到北京沦陷前夕都还没和它完全绝了关系。对于研究工作是有极大妨碍的。他为了学业也几次欲辞掉不干,但是并没有如愿。所以他的研究只能是在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工作之余,利用点滴的空闲时间来进行。他多次向胡适请教学术的问题,但是研究生学业一直无法完成。一直到“七七”事变,黎昔非不得不离开北平,研究生学业不了了之。黎昔非先生在出版最后一期《独立评论》之后,离开北平,离平时,将数年来草成的诗经学史初稿及曾经发表和未发表的诗、史论文约四五万言,小说约十万字,为避免日寇检查,邮寄广州,结果稿件失踪。对于一个痴心学术研究的学者而言,有什么能够比遗失多年辛勤钻研的成果更让人伤心的呢?

若干年后,当昔日的同学已经功成名就时,他却仍在家乡一所中学任教,在资料奇缺的条件下默默地做着《诗经》研究。不幸的是,黎昔非在中学教坛执掌教鞭30余年后,在“文革”中含冤去世。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