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布什访欧:美欧尽释前嫌? 赵晨  
 

6月21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霍夫堡宫,布什与欧盟首脑举行一年一度的美欧峰会。虽然这次会议只有短短一天时间,但欧美外交界人士却给出了不成比例的热情评价。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提到近期的美欧关系都用了“极其理想”这个词,美国国务卿赖斯手下主管欧亚事务的丹尼尔·弗雷根本不愿再提伊拉克战争中的美欧分歧,“2003年已经过去了”。欧美外交官们声称伊战造就的美欧关系伤痕已然愈合,现在我们谈的是“美欧在能源、伊朗问题和中东事务上的共同行动”,这些是布什访欧的中心议题。布什也说:“争吵已经过去,我们面临伟大的责任,让我们开始大西洋两岸团结的新时代吧。”美欧果真破镜重圆?我们需要认真思考。

布什的“欧洲路线图”

喜欢简单的布什总愿意用“路线图”这个直观的词概括其重大外交问题的解决方案。此次峰会,他又把这个曾在巴以、中东问题上多次使用的词汇移植到美欧关系之上,希望以此次峰会为起点,完全修复跨大西洋关系,与欧盟领导人联手勾勒一幅强化外交战略互动的新“路线图”。

布什在第一任总统期间,受新保守主义圈子影响,“单边主义”色彩浓厚,不顾欧洲盟友的反对发动伊拉克战争,给欧洲民众留下极其恶劣的印象,大西洋两岸关系之紧张,为二战以来从未见过。成为“孤独的超级大国”的美国,受到“伊战后遗症”的严重困扰,这种情况下,布什在第二任期一开始就不得不调整战略,着手修复与欧洲的关系。从2005年年初开始,赖斯、布什先后访问欧洲,展开了一连串的“争取欧洲”行动,力图挽回欧洲盟友的心。连著名的强硬派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都以玩笑的口吻承认自己犯了错,称他在伊拉克战争中著名的“新老欧洲说”是“老”拉姆斯菲尔德说的,请求“老欧洲”的原谅,现在“盟友必须合作”开辟大西洋关系的新时代。

应当说,布什政府的举动使得美欧关系出现了回暖的趋势。又赶上这两年原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德国总理施罗德卸任,去年法国公决否决《欧盟宪法条约》,巴黎爆发街头骚乱,受国内问题掣肘,总统希拉克在欧盟内的影响力减弱;这样,伊拉克战争期间向美国说“不”的欧洲三驾马车解体,而新上任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相对来说比较愿意同美国接近,他们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一道隐隐形成了一个新的欧洲外交事务的决策三角,这对美国改善同欧洲的关系相当有利。

今年,关塔那摩监狱美军虐囚,中情局间谍飞机过境欧洲,在欧洲设立“黑狱”等问题曝光,引起欧洲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布什访欧前夕,欧洲议会通过决议,要求欧盟领导人在此次峰会上向布什施压。对此,布什在此次峰会前也做了一些准备,没等欧洲领导人质疑,他主动在访问前夕发表声明,表示关塔那摩监狱有损美国的海外形象,他将对之加以了断。在维也纳,他重申他了解欧洲伙伴对关塔那摩监狱的看法,美国已经遣送了460多名囚犯中的一部分,但剩下的都是些“冷血杀手”,他们要受到美国法庭的审判,现在美国最高法院正在准备设立专门的军事法庭来处理此事。

此次峰会,布什大打“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牌,希望展现西方世界“团结和谐”的精神面貌,做给伊朗和朝鲜看。布什暂时接受了欧洲提出的伊朗核问题解决方案,但对伊朗总统内贾德说到8月底前给以答复,十分不满,认为“伊朗不应当花这么长时间,这是一项合理的协议”。欧盟轮值主席国奥地利首相许塞尔支持布什的说法,“伊朗最好尽快同意,因为时间无多”。布什和许塞尔还共同向朝鲜施压,要求朝鲜遵守协议,不要试射远程导弹。

欧洲的得意与失望

三周前,欧盟对外关系总司副司长访华,谈起美国的转变他很自豪地说,这是欧洲的“软力量”发挥了作用,在伊朗核问题上,英法德三国和欧盟一道说服布什接受了欧洲的方案,是欧洲影响美国,使它放弃了对伊朗动武的打算,这有可能是美国重新返回多边主义轨道的开端。

此外,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开始,着力在前苏联地区推行“民主化”战略,美欧峰会结束的第二天,布什就奔赴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发表鼓吹民主的演说,纪念“匈牙利事变”50周年,继续煽动在白俄罗斯、俄罗斯等国发起“颜色革命”。欧洲虽然不赞同美国直接插手当事国选举这样的“鹰派”手法,但它只是主张用“鸽派”、渐进、机制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影响前苏联国家,其本质目的与美国并无不二。此次峰会发表联合声明,把“在全球推广和平、人权和民主”列为双边合作的重点,表明美欧在这一点上站在一条船上。另外,这次峰会上,欧美发表声明,加强了双方在能源安全方面的战略合作。欧美在这方面的合作包括保障全球能源供应、消费以及过境安全,追求建立全球开放、透明的能源市场等等。

的确,布什做出的一些姿态让美欧峰会显得气氛热烈,成果颇丰。但在这些象征性文件之外,欧盟会前准备提给布什的一连串实质问题,布什一项都没有给出明确答复,这令欧洲人甚为失意。第一是不平等签证,美国对14个欧盟老成员国免签,老成员国希腊和除斯洛文尼亚之外的9个新成员国公民即使短期停留美国也需要申请签证。这种双重签证系统遭到欧盟的强烈批评,巴罗佐甚至不惜要以采取报复措施向美国发出威胁。布什使用美国政府的惯用手法,推脱到美国国会头上了事。有意思的是,美国国会有规定,伊拉克或阿富汗战争出兵300人以上的国家,其公民可以享受居留美国两年以内免签证,符合这一条的欧盟新成员国只有波兰。第二,多哈回合世贸谈判进程应在今年完成,但欧美在农产品补贴和市场准入上的争执,在这次首脑会晤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布什只是答应本月底举行部长级会谈,但没有表露决心,也没有设定时间表。第三,气候和环境问题。近年来,欧盟和英德等大国领导人每次与布什会面,都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对美国提出质疑。此次峰会,欧洲配合地没有再提布什坚决拒绝签署的《京都议定书》,作为回报,美方仅仅同意建立一个新的“关于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欧美高级对话机制”。美国是否会真在环境方面做出努力,还不得而知。

修复不等于恢复

美欧有共同的价值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们构成西方世界的主体部分,双方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相互间有着极为密切的经济利益联结,这些就决定了美欧关系不可能长期处在伊拉克战争期间赫然分立、争执的状态之中。布什为情势所迫,适时软化立场,调整美国对欧政策,收到了不小成效,跨大西洋关系在官方层面得到相当程度的修复。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冷战结束,欧洲一体化不断向前迈进,意味着过去“美主欧从”的美欧关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欧洲更愿意以美国的一个平等地位的伙伴自居,它也要发挥自己的全球影响力,弘扬自己与美国不同的国际理念,这是为什么伊战期间出现大西洋政治裂痕的真正原因。此外,现在欧美关系除经济摩擦之外,在人权规范、冲突解决方式和发展模式方面依然抱持截然不同的立场,这三点影响了欧美从民众到决策者各个社会阶层的心理:

美欧都标榜尊重人权、自由和法治,但美军在伊拉克虐囚,关塔那摩监狱不经审判就关押战俘达四年之久的集中营式行径,美国中情局在欧洲不少国家设置秘密“黑狱”,非法囚禁、酷刑审讯、秘密转移恐怖嫌疑人等等,这些新闻经媒体报道,引起欧洲民众对美国和布什政府的极大反感。哈里斯民意调查机构联合英国《金融时报》进行了一次最新民调,向英、法、德、意大利、西班牙民众发出了5000份问卷,其中36%的人认为美国是全球稳定最大的威胁,处在第二位的是伊朗,只有30%。对此布什的回答是,欧美对“9·11”恐怖袭击的理解不同,“对欧洲人来说,9月11日只是一个日子;但对我们来说,它意味着思维方式的改变”。不过,以“反恐”的名义,就可以滥施暴力,践踏人权吗?同样经历了“3·11”马德里爆炸和伦敦地铁恐怖袭击的欧洲人并不同意布什的说辞。6月19日,代表欧盟的奥地利外长普拉斯尼克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届会议上发言说,反恐与尊重人权是相辅相成的,进行反恐战争的同时必须充分尊重人权与法律。另外,此次也不要高估布什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的声明,就算从古巴转移到美国,那里的战俘要受到的一样是美国的军事法庭,而不是国际机构的审判。

欧洲国家厌恶布什,喜欢克林顿的主要理由是布什奉行极端“单边主义”,而克林顿很多国际事务征求它们的意见,比较愿意用“多边”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此次布什在伊朗核问题上向“多边主义”回归,令很多欧洲领导人兴奋。但要注意美国国内对伊朗动武的声音远没有平息,布什政府的决策仍有待时间考验。甚至连美国民主党的重量人物还发出“世界上只有一件比动武更糟糕的事,那就是伊朗核武化”,警告欧洲与伊朗的谈判不要像当年与越南的巴黎谈判那样失败,论调很像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的情景。

当今世界面临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人与资源的关系日渐紧张,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都在欧洲的两倍以上。但布什政府根本不愿参加《京都议定书》等全球多边安排,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表现得极其不负责任。对这样一个自私的“超级大国”,欧洲人也一直隐忍扼腕,非常不满。所以说,美国不解决这三个突出方面的问题,尽管布什踏足欧洲已达15次之多,尽管他反复强调巩固大西洋关系的重要性,我们还是难以现在就给出美欧关系已经整体改善的结论。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