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结合德清经验 探讨新农村建设 李怀义  
 

全国县域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 全国县域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6月12日至13日在浙江省德清县召开。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中央党校教育长李兴山、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昭典同志在大会上发言。

王伟光在发言中指出,“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出路问题,而“三农”问题的解决最终要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作重点在“三农”,难点在“三农”,关键在“三农”,突破点也在“三农”,出路还在“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市场化道路,必须实现农业工业化,进行协作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并通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城镇化和社区化,最终的结果就是要使传统农业和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业脱胎换骨,变成现代化的、社会化的、市场化的农业,一部分农民成为工业和其他产业的经营者、劳动者,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现代城镇居民,农村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认为,德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新农村建设的“德清模式”在全国具有推广意义。

李兴山结合全国县委书记、县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上提出的问题和德清的经验、做法,重点谈了三个问题。一是在现有的耕地保护政策问题上,既要严格保护耕地,又要适当放活经营。出于粮食安全考虑,在保护耕地政策方面绝对不能松口,但在经营的层面上不能控制过死,在不改变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放活,允许农民发展经济效益更好的养殖或种植业。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自然村为基础,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应该允许适当集中。以自然村为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得已;适当集中可以节约成本,也有利于农村的城镇化方向发展,这些都要以当地实际情况为根据,并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一刀切”。三是既要重视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又不能放松县域经济、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工业化、城镇化不仅和建设新农村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而且从根本上就是一回事。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昭典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德清的农村“五化”即推进农业企业化、居住社区化、就业非农化、社会保障化、管理民主化工作,是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和亮点,湖州和德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借鉴。

湖州市委书记孙文友同志介绍了湖州市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与会代表对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和德清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纪玉祥、中央党校科研部主任张伯里、浙江省委副秘书长兼省农办主任王良仟、浙江大学副校长朱军、中央党校科研部副主任郝永平、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沈建明和浙江德清县委书记杨建新等领导同志出席了研讨会,全国县域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征文获奖人员、德清县各乡镇和局办负责同志以及有关新闻单位的同志1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李怀义)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