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成品油定价 唯有市场化 时卫干  
 

如果不改变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那么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粗放高能耗型向未来的集约低能耗型转变将是一句空话。

中国是一个石油进口国,40%以上的需求通过进口满足。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中国现行的石油流通体制:原油及成品油的进口、提炼、销售等主要被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等央企所控制,原油交炼油厂提炼后以成品油通过加油站进行销售。目前,原油价格已经与国际价格接轨,但成品油价格依然由政府定价。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在持续不断地变动与上涨,一方面,成品油价格受到严重管制只能做间歇性调整,成品油与原油在价格上会出现较长时间的不匹配,这也就相应地衍生出两大问题:一则炼油企业经营风险极大,例如2005年中国炼油企业全行业净亏损300亿元,而2004年却是净盈利208亿元,相形之下原油生产企业则是大赚其钱;二则可能打击炼油企业积极性从而出现油荒。

更严重的是,目前的定价机制之下,成品油价格远远偏离国际市场价格,而扭曲的价格向市场传递的必然是错误信息:一方面,廉价的能源使得高能耗、低效率的产业继续运营,能源浪费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长期的低油价之下,2.0以上的大排量汽车而不是节能型汽车成为市场主流,而这将很可能是中国能源的最大隐忧。总之,如果不改变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那么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粗放高能耗型向未来的集约低能耗型转变将是一句空话。

尽管市场定价一样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效率远比政府定价对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高。政府把定价权控制在自己手上,其实是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长此以往,束缚会越来越大:担心上调成品油价格会带来通货膨胀、担心成品油价格上调会影响社会稳定……殊不知,市场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管制得越死,市场越没有活力。

回过头看,2005年的中国经济曾经面临过几次重大危机:人民币汇率升值危机、股权分置改革危机,最后,这两场全球瞩目的改革均取得巨大成功,其成功的根本经验在于以推动市场化定价为改革的根本指引。油价涉及通货膨胀、涉及千家万户,而人民币汇率、股权分置一样事关全局,那么,石油价格改革是否可以从中借鉴些什么呢?

(2006年5月25日《广州日报》时卫干)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