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全球视域下的和谐发展 闫东 汪彦 吕红娟  
 

——科学发展观引领“和谐浦东”建设

6月15日,和谐,这个时代强音再次唱响在上海浦东。上合组织成员国在这里表达了追求和平、和睦、和谐的共同心愿。中国在这里提出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的建议。

浦东,总是在中国发展关键时期,承担起党中央提出的发展战略调整与实施的示范性重任。

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的新飞跃。”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报告又相继提出,上海浦东新区要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搞好浦东开发开放,加快体制创新,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层次,努力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2005年6月2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浦东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全国改革起示范作用。

浦东,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走出一条全球视域下的和谐发展之路。

和谐浦东充满生机融入了世界,世界也满怀热情拥抱着浦东。

和谐浦东建设的成功实践,印证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时代内涵。同时也印证了16年前中央的决策正确伟大。

浦东的成功,是中国的胜利,更是世界的骄傲。

浦东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勇向前!

全球视域与和谐发展

在全球化浪潮下,一个大国怎么样发展,采取什么样的发展观,备受世人的关注。

中国已向世界承诺,走和平崛起之路。和平崛起,从本质上就是和谐发展,促使和谐世界的实现。浦东的发展,是中国在全球视域下的和谐发展。

首先,浦东的发展定位——全球视域下的和谐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全球化浪潮下的国家战略。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全球化可以带来发展的不稳定,使富国更富、穷国更穷,这又将会促使世界产生发展的两极化。因此,在全球化下,中国的发展定位,是和平崛起,永不称霸,代表着发展中国家的长远利益。浦东的发展定位,就是如此。

浦东的发展,与党中央的国家发展战略不谋而合。20世纪80年代,整个中国发展在面临着何去何从,是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融入全球化的浪潮,还是固守残缺,坚持计划经济思维,封闭保守?

1990年3月邓小平在与中央几位负责人谈到中国的发展战略时,说:“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到上海发展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党中央对浦东发展作出的定位,具有深远影响。

长三角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中国的发展道路与稳定。而中国的健康发展、稳定强大,又关系到亚洲乃至全球的发展。

全球视域,和谐发展。上海浦东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经济带的核心。正如喜马拉雅山被誉为“世界屋脊”一样,大城市带实质上是经济地理上的“世界屋脊”,是财富、人才、信息积聚和商贸、金融、交通、科技发达的高地。以纽约、波士顿和华盛顿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以多伦多、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带,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以巴黎、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带和以伦敦、曼彻斯特为中心的英国伦敦城市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具备了这些特征。改革开放以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总量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这一区域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人口7534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聚集了以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极为核心的16座大中城市。2003年,长三角创造了占全国20%的GDP、22%的中央财政收入、48%的利用外资总额和31%的外贸出口总额。世界500强企业有400多家在此落户,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必争之地。长三角地区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亚太地区脱颖而出,迅速崛起,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被公认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带。

浦东,集聚着世界性商品与市场。仅仅在浦东就有1.3 万家外资公司,投资额超过33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00多家在浦东设立了分支机构。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纷纷进驻浦东。跨国公司——世界经济舞台与经济全球化的主角,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起飞的“火车头”。早在2004年,已经有202家财富500强公司在浦东投资。已经上海市政府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有64家。

浦东的发展,本身就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健康发展中的稳定因素,带动着和谐世界的实现。

其次,全球视域下的浦东发展的实质,是和谐发展。

浦东的发展取得了飞跃性的成就。从荒野沼泽转变为繁华都市,曾经默默无闻、贫穷落后,如今蒸蒸日上、日新月异。

浦东的发展,是一种和谐发展。和而不同,才能称之为和谐。从宏观的层面来理解,和谐就是指在全球视域下,浦东的发展,是惠及全球的发展,是实现世界发展各方的共赢,代表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浦东的发展,不是靠大国的掠夺与强制性贸易、不平等交换,而是以共赢、共发展的精神,呈现和谐发展的特色。

浦东的发展体现着中国的开放战略。浦东人的理念是,“投资者来中国就是要赚钱的,我们要保护他们,而不是眼红他们。”“每种文化都有闪光点,我们也需要从其他民族那里学习。”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经济,浦东的开发开放,体现了开放的实质与政府的行为:要有长远发展目标,这意味着欢迎所有不同来源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心胸开阔。

心胸开阔的精髓实际上是一种在对外事务中体现出来的新型的自信。要接纳外国投资者,但却不是从弱者的角度,也不是当20世纪初西方人在上海中心索要租界时中国所采取的应对方式。这显示了中国在应对全球化发展中的和谐发展理念。中国不仅仅要发展自己,而且是要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一家外国报纸,在评论浦东的开放中,指出,开放还意味着放下包袱承认发达国家的实力;开放还意味着承认东方文化存在某些缺陷,仅仅坚持东方人性本善和依靠自我约束的信念是不够的。这是一个民族新型的自信。

实践证明,党中央的战略眼光是正确的:全球视域,和谐发展。浦东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窗口,中国的品牌,代表着中国的发展的方向,代表着中国的和谐发展对全球化做出的贡献。

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和谐浦东,就是要按照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努力建设一个城郊一体、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城区。

和谐发展本身是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和谐,不是静止不动,是一种动态的发展,发展中的和谐,是空间与时间的结合。和谐,是全面的大和谐。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之间就属于大和谐发展观。集团、组织、个人以及社区等主体相互之间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之间的全面发展,各种资源得到科学配置,这是一种微观的和谐发展之意。

马克思主义理论,早已给我们指出了和谐发展的本质。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来看,不平衡是永恒的,均衡是相对的。中国的发展,是不断解决不平衡的过程。旧的不平衡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不平衡。

浦东,曾经是上海的农村区域。曾经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的民谚诉说着从前黄浦江两岸的天壤之别。如今,时过境迁,上海最俏、最贵的房子在浦东。

浦东,不仅仅是上海的品牌。实际上,上海代表着中国的发展,而浦东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品牌与形象,反映着中国适应全球化的水平。落后与发达就是一对矛盾,表现为一种不平衡的关系。浦东相对于中国其他地方来说,它是发达的,但是相对于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性。有了不平衡,才有向上的发展。浦东的发展,是在和而不同的全球化下的发展。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有着波浪式、阶段性的特点。因此,浦东,在每个发展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在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中,浦东又是一马当先,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上海建设“四个中心”构建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

按照浦东人的和谐发展理念,和谐是一种共赢,和谐是包容、融汇百川。

全球视域,和谐发展,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表现出来的风范,是一种对世界负责的态度。

浦东不仅是开发建设的热土,也是人才创业的乐土。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不拘一格降人才,已经成为浦东人的共识。浦东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视野,开发和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人才在浦东汇聚成流。

浦东面向海内外招聘人才。至2005年,浦东新区共举办各类人才交流活动685场,参加人次84万人,达成意向31万人。1993年1月28日,浦东首创打破户口、身份和行业的限制,面向全国招聘包括2名副局长在内共40名党政机关干部,应聘者1816人,遍布全国26个省市。2001年8月16日,浦东赴美招聘人才,236个需求岗位应聘者2500人。2003年浦东携带180多个高层岗位赴欧洲招聘国际化层次人才。

浦东和谐发展凸显“绿色”含量。

科学发展就是硬道理。浦东2005年GDP达2100亿元,比1990年增长了近30多倍,总体经济实力相当于15年前整个上海市。

浦东经济的高增长是“绿色的”:每万元产值能耗低于1吨标准煤,仅为全国的1/4,比加拿大、新加坡还低。浦东GDP年均增幅超过19%,而用电量增幅只有10%左右,电力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表明浦东已走上低能耗的集约化、内涵式发展之路。

5年前,一个投资10亿元的造纸项目被浦东婉谢,这是因为浦东早就为招商引资设置了一道“绿色门槛”。无论开发开放有多热,被挡在这道“绿色门槛”下的投资项目数以千计,涉及的投资额超过50亿美元。 记者发现,早在1995年的浦东对外宣传资料上就明确列出了不受欢迎的项目门类。

15年的历程,锻造了浦东崭新的发展理念:引进精品项目、聚集精英人才、发展精华经济。仅1.7平方公里的小陆家嘴地区,累计吸收1215亿元投资,其中外资46亿美元,要素市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中外金融机构、贸易和中介服务,这些现代经济的精华连同10万白领精英的云集,托起了可观的“楼宇经济”,年税收超亿元的楼宇就有7幢,其中一幢超10亿元。以“研发经济”取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荟萃了6万多芯片、软件、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去年专利申请数达3122件。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既崛起为代表国家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科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高地,又同时成为ISO14000国家环保示范区。

在资源节约方面,浦东是“斤斤计较”:财政总收入突破400亿元,堪称家底殷实,公务员的名片、一次性纸杯却一律使用再生纸,打印纸正反两面都得用。在生态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浦东又是出手不凡:为保护一棵千年银杏,改变原先的建楼计划,专门辟建一个公园。陆家嘴寸土寸金,以10亿元的代价镶嵌了一块10万平方米的绿地。15年前,浦东人均公共绿地不到1平方米,只有一张桌子大小,现在达24.5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大客厅。浦东绿化覆盖率超过37%,赢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区”等“绿色”称号。

浦东的“绿色”发展,是一种和谐发展。能源的节约、生态环境的护养,都是浦东对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的一种回应。

和谐发展:文明创建的本质

浦东不仅是“经济浦东”,还是“生态浦东”、“文化浦东”,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一切尽在和谐发展之中。

和谐浦东建设,是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促进国家的和谐与世界的和谐。

和谐,是一种美德。和谐的社会,是一种文明的社会。如果社会要达到和谐,就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公民的法律意识、公平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组织意识、生态意识、节约意识、效率意识、友爱意识等,一旦培养成型,深入人心,文明的社会就自然生成。

浦东的和谐发展,是通过创建文明来实现的。文明催生和谐,和谐促进文明。一个文明和谐的浦东正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和迷人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浦东,早已就意识到文明创建,对人与社会、自然的塑造。

浦东在文明创建中独具特色。早在2001年4月,浦东就制定了《浦东新区创建文明城区规划》,提出文明创建以建设管理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和生态文明为主线。

管理文明。管理文明,是政府体现出的公共服务理念与意识。政府,是其他文明创建的先锋,可以说没有政府的管理文明,就很难有其他文明的普及。

围绕管理文明的目标,浦东新区在外高桥保税区率先实行“大通关”、“空运直通式”和无纸化报关,在张江园区率先试行行政审批和政府服务“零收费”,在上海市率先实施放宽自然人投资主体资格试点和区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外高桥港区与保税区联动的改革试点,在全国建立了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并获得全国首届政府创新奖。

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浦东通过“减、降、扩、增”,政府管理文明更加具有法制性、责任、服务等特点。

减:减少审批事项。

浦东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式启动。经过四轮改革,浦东的行政审批事项从原来的724项,减少到244项,只有原来的1/3。同时,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通过推行告知承诺、并联审批、联合验收等,让企业感到更便捷。减少了审批事项,缩短了审批时间,并不意味着政府的工作减轻了。相反,政府事后监管的任务更重了。从“重审批”到“重管理、重服务”,凸显了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

降: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一年前,上海市工商局率先在浦东试点企业注册资本分缴办法、人力资本出资办法和企业年检申报备案办法,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企业商务成本,促进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截至去年末,工商浦东新区分局已核准注册资本分缴企业197户,注册资本总额63亿元;人力资本出资企业37户,人力资本出资3094万元。今年4月,上海市工商局又在浦东试行扩大工商浦东新区分局登记管辖权、允许商标专用权作价出资、优化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登记办法等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手续,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

扩:扩大市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

在浦东新区新建的市民中心,专门为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和市民留出了活动的空间。他们可以在这里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展示以及专题讲座、研讨会、交流推介会、洽谈会等活动,形成市民参与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有效机制。除了市民中心的有形平台,新区政府还通过政务网站、“区长网上办公会”等虚拟平台,加强与市民和社会的沟通交流。此外,政府还将进一步加大购买社会服务的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扶持和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成长壮大,逐步形成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良性互动的新型合作关系。

增:增强社会监督。

目前,一个专门的浦东新区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正紧张筹建。从2006年7月1日开始,行政效能投诉、效能评估、审批电子监察、首长问责制等 4项新制度将在浦东新区实施。通过建立体制内外的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把政府的行政行为置于全方位的监督下,把政府服务的评价权交给群众,使政府的行为变得更加规范、透明、廉洁、高效。

让社会自身管理自己,培养公民的自治习惯。如今善治、民间组织理论很流行,反映了政府与公民相互合作管理公共事务,这是一种历史潮流。公民社会组织,是社会自治的载体。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管理服务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浦东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委托社团管理的社区服务中心——罗山市民会馆,实行“政府支持、社团管理、市民参与”的新型管理机制。

社区文明。和谐社区是和谐浦东的基石。社区是人民生活的中心,是形成公民文明意识的平台。社区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民主水平与自治能力。

其中,笔者到花木镇,深深体会到花木的魅力浦东的魅力:“天蓝、地绿、水清、居佳”。

花木社区,显示了浦东的和谐发展。在社区一个楼面4户人家,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和俄罗斯4个国家,作为唯一的“东道主”,花木二居委的罗羽影觉得和洋邻居们相处得挺融洽,见面也总是“哈罗”“How are you”地互致问候。在5月18日下午举行的区人大代表和选民座谈会上,罗羽影以花木镇102选区选民代表的身份告诉自己选出的人大代表——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杜家毫,浦东舒适和谐的生活氛围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居民落户。

滨江国际社区,来自德国的律师Eva等组成的“洋调解小组”,在“小小联合国”里,化解生活中的小矛盾,这便是国际社区的“洋调解”。在浦东住了8年的德国居民Joe,不仅积极为浦东的发展献计献策:“浦东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拷贝一个浦西或者其他城市。”他还以一个浦东居民的身份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浦东就是我的家,我要为浦东的文明建设做事情。”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住在浦东,浦东居民在和谐社区中深感邻里间的“相认、相知、相助”已经成了新区最温馨的人文风景线。

浦东始终将社区文明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将安居乐业作为社区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创建力度的加大,新区已初步形成了文明家庭——文明楼组——文明小区——文明社区以及文明村镇的社区文明创建链。同时,新区也初步建立了以社区服务为基础,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区域服务网络和专业性社区工作者队伍。目前,已有3000多支群众文化团队活跃在社区乡镇。

生态文明。浦东以创建生态型城区为目标,坚持在发展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上协同推进,确保两者之间有序互动的发展。

浦东大手笔泼绿,先后建成世纪公园、滨海绿色生态、外高桥港区绿色走廊、浦东国际机场绿色屏障。浦东人均公共绿地从1999年的8.7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24.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37%。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园林城区”,浦东初步形成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布局。

张家浜,曾经是浦东“臭名昭著”的“龙须沟”,垃圾成堆、蚊蝇成群、水质黑臭,让人望而生畏。浦东投资10多亿元,历时5年,将这条10.3公里的臭水河变成了水清岸绿、景色宜人的景观,被誉为浦东的塞纳—马恩省河。2003年,张家浜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化腐朽为神奇才是上策。对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实施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浦东的得意之笔。

投资6.7亿元的御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座日处理千吨级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发电厂,每年可上网售电1亿度。垃圾焚烧剩下炉渣还可以用作路基材料,或制成路砖。

除了发电、制砖,垃圾还能做成有机肥料,回归大地,滋养树木草坪。上海浦东美商生物高科技环保有限公司是美商国际集团在大陆投资兴建的第一座千吨级垃圾生化处理厂。该厂占地209亩,总投资2.3亿元人民币,日处理城市居民生活垃圾1000吨,年产有机肥3.6万吨。

浦东积极培育干部和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并下大力气推进环保、绿色产业,提高资源重复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进一步发挥绿化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果,初步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新区加大了浦东地域范围内的革命先辈故居、文化名人遗迹、近现代建筑、乡土文化等传统人文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促进休闲观光、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浦东的人文底蕴。

行业文明。它是社会进步的窗口。浦东新区重点推进机关、公交、物业、商业、交警等重点窗口行业的创建工作,将窗口行业建设同优化投资环境、展示浦东开发形象紧密结合起来,并始终将创建工作与推进产业文明、建设区域文化相结合。新区开展了具有浦东特点的文明开发区创建工作,组织开展了陆家嘴楼宇文化节、金桥国际社区主题长跑、张江龙舟赛等区域文化活动。

通过多年努力,浦东区建成了全国首个“国家园林城区”,并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物保持先进县(区)”。2005年,浦东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区”的光荣称号。

和谐发展:城乡一体化的主轴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分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的主要举措。只有农民富起来,郊区才能发展起来,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共处。

城乡一体化是在高度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基础上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生态、人口和资源全面、协调、一体化发展的过程。尤需指出的是,浦东人的理念是:一体化发展,而不是消除城乡之间的天然差别,把一体化变成一样化。

以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化,是浦东新区推进郊区和谐发展的大思路:

浦东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和战略重点体现在:一是加大投入、加快延伸、完善网络,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构建布局合理、国内完备、生态宜居的现代城镇体系;二是调整结构、资源共享、提高水平,推进郊区产业联动发展和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三是巩固完善提高、公共财政倾斜、转换衔接一体,稳定城保、推广镇保、完善农保、提高低保,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事业一体化;四是生态环境高度融合、生态环境有效保护、资源利用实现循环、加快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五是深化镇村综合配套改革,探索郊区行政管理体制、集体经济组织、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等综合配套改革,为新郊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城乡一体化体现了浦东的和谐发展。

浦东的和谐发展观,不仅惠及浦东的农业、农民,而且还惠及了其他地区的农业、农民。

比如,浦东农业从城郊型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过程中,大力渗透科技因素,成果惠及全国各地,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和谐发展。如退牧还草治沙技术、蔬菜种子驯化育种技术、温室制造、优质种猪杂交技术及职务天敌技术等。这些科技农业技术,辐射了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域外受益面积达700多万亩。

浦东新区,把解决农民工问题纳入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加以考虑。浦东健全了综合保险扩覆责任体系,浦东建委加强了建筑企业农民工的参保工作,成建制建筑类单位参保人数达7.9万人;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企业依法参保和农民工维权意识;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维护外来劳动力的合法权益。浦东加强劳动监察和纠纷调节力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防欠、纠欠的长效机制;抓住源头,加强劳动纠纷的预防调节工作;借助媒体,加强对“欠薪”企业的舆论监督。浦东加大农民工职业培训和教育力度,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加强指导、引导和支持培训机构提供职业培训服务;加强督导,提升培训机构的伴随水平和培训质量。

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为世界的发展与和平作贡献,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浦东和谐代表了中国的全球视域下的发展。全球视域下的和谐浦东建设,是一种宏大的和谐发展理念。

浦东的发展显示了中华民族一种新型的自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他们正在以一种更加包容、开阔的胸怀迎接新的挑战。

浦东的昨天、今天、明天,都会为我们的祖国带来自豪和荣耀!

(学习时报社综合部城市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调研组 闫东 汪彦 吕红娟)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