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文保三卫士印象记 余青  
 

我和同事去年在河南搞文化产业及文物保护方面的调研时,不仅为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惊叹,更结识了许多文保方面的基层民间的文化奇人。他们的身份职务并不高,金钱收入也有限,但他们保护文物的热情和丰富的文保知识却叫人暗自称奇。他们从来不以自己的位置自显,甘愿守着寂寞和清苦,小心守护着文化的血脉,这些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老张

我们见到的老张,是个40来岁的汉子,他负责管理一处汉代冶铁遗址,这里离城区有40多华里,就与一座村子毗邻。他的职务是所长,可只是“光杆司令”——全所上下就他一个人。其实他更像个乡村小学老师,面色黝黑,满口土话,身上的西装显然是待客的时候才穿上的,有一种浓浓的樟脑味。老张不善言辞,见我们来了,只是笑着搓手。只要说起他管的文物,那几个汉朝时候的铁疙瘩,他的精神头立刻就来了,好像换了一个人。他会娓娓道来,这铁疙瘩怎么发现的,现场是个什么样子的,汉朝时的规模是多大,工艺水平如何等等。如果听者很专注,还不时提问,他就像遇到了知音,就这么几块废铁,他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几个小时。

我们早就听局里的领导说了,老张性子很“面”,多少年一个人守着遗址,从来没有为自己的事向上级提过条件,诉过委屈,而且从来没和当地村民闹过矛盾,这在文保界可不容易做到。因为远离市区,文管所别说一般的游客很少光顾,就连上级领导也难得下来视察一趟。他却每天都把小院打扫得一尘不染,窗户擦得干干净净。门口拴了一条凶猛的大黄狗,威风凛凛地守着这片千年古迹。后来,市里要在这里建汉文化苑区,老张也为此事东奔西走,不知他怎样“忽悠”了本地的村民,拿着政府文件反复做村民的工作,结果,村民非但未向征地部门讨价还价,还主动集资40万元支持这个项目。这件事让人对老张刮目相看。

老黄

老黄是我们在古城开封参观时见到的。他在大宋皇帝住的龙亭旁边开了一家旅游纪念品商店。店里挂着一个小招牌:“免费讲解《清明上河图》”,很是扎眼。老黄有60多岁的年纪,头发花白但纹丝不乱,衣着整洁得体,眼睛里透着精明,还有那么一点点自负,不像一般的生意人。果然,见游客渐多,他就拿起一根专用的小棍,对着《清明上河图》细细地品说起来。对画的布局、笔墨、人物安排等等,说得是有鼻子有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还穿插了各种小幽默小故事,即通俗又高雅,即传统又现代,还不时来点儿小噱头,卖弄一下历史知识,让人忍俊不禁。他的古代历史文学知识,说得上不寻常,可见读过不少书。又问他的经历,他说,从前在部队上干过,转业回来后,在机关当过干部,退休了,就做了点小买卖。他认为,《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开封的一张名片。讲解这张名画,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他的家乡开封,是他的爱好,也是他的责任。所以,就在自己店里挂了这么一副招牌,开展了这项免费的业务。游客听了他的讲解,自然也不白听,多多掏银子买纪念品,因此他的生意总是很兴隆。

宫局长

去登封,见到了宫局长,他是文物局副局长。一看宫局长就是那种心里有数的人,面相很有棱角但说话很文气。他告诉我们,他父亲是本地的文物保护前辈,所以他应该算得上出身文物世家,虽没有上得了大学,高中毕业就入了这个行当,但他的文物知识就是发蒙的教材,练的是“童子功”。别看他终日在嵩山里转悠,读的书却很多,视野也很宽阔,特别注意全世界在文物保护方面的科技成果,他陪我们参观,边走边说,几个小时滔滔不绝,对所见的文物,哪怕是一块砖,一片瓦的来历都如数家珍,还不时对照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分析,简直就是一部活的文物档案。

由于当地的文物多而且分属管理的级别不同,保护起来相当困难,破坏文物的现象不仅发生在不法分子身上,偶尔也发生在政府部门,甚至是文物部门本身。为文物被破坏的事件,他已经心痛得掉了好几次泪,他实在是把那些文物看得比自己家里的宝贝还金贵。陪我们参观一座名刹时,正撞见一位高鼻子的外国摄影师架着照相机在禅房的壁画前拍照,闪光灯频频闪亮。虽然这古刹并不属于宫管辖的范围,但他毫不犹豫上前干涉,告诉他不可以这样做。那老外显然谙熟中国国情,笑了笑,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宫。这名片可能是某个大人物的,可以给他撑腰,也可以震慑一下宫局长,没想到,这宫局长不怕,还是不依不饶地要老外收摊子走人,老外不走,宫局长就站在门口瞪着他,显然很愤怒。直到叫来工作人员,那外国摄影家才收了家伙离开,他还为那些被闪光灯照坏的壁画可惜:“闪光灯比正午的太阳光还厉害啊!”这时他也很无奈。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