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春游古长城 孙英臣  
 

4月1日是愚人节。这一天,我们从省城到秦皇岛出差的三个“傻瓜”,像过节一样兴致勃勃地赶到抚宁县董家口,冒雨游览了从董家口到城子峪蜿蜒数里地的古长城。

中国人几乎都有长城情结,因为长城是世界文明的一大奇观,因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因为长城两边是故乡,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因为长城凝结着太多的光荣与梦想、悲壮与辛酸,熔铸着太多的痛和苦、血和泪……

出发的时候,雨就开始淅淅沥沥地飘落。望着满天阴云,我略有些迟疑。但两位同伴兴致不减,我不想扫大家的兴,就和他们一路同行。经朋友介绍,我们找到董家口村的陈彦民做这次长城游的向导。这位生活在长城脚下的农民朴实、热情,看我们执意要作“雨中游”,二话不说,拎起一把雨伞,就带我们出了家门。

由于年久失修,由于风雨侵蚀,还由于人为破坏,登临处已经是残砖碎石堆起的一条崎岖山路。都说万里长城永不倒,可我们脚下就是坍塌得几乎看不出痕迹的长城。湿漉漉的砖石仿佛我们湿漉漉的心情,在我们眼里,春风已然转成凄风,春雨也早就化为苦雨。

当我们手脚并用,终于攀爬到第一座敌楼时,尽管这敌楼已经是残垣断壁,但眺望远方,崇山峻岭间绵延不断的长城,还是让我们心头为之一振——哦,长城毕竟是东方最雄伟的建筑,它那磅礴的气势、傲人的风骨,怎能不令人惊叹!遥想当年,有多少民工在陡峭的山脊上穿梭往还,一砖一石地修建长城;又有多少将士在苍茫暮色里执戟荷箭,目光警惕地驻守长城。如今,在接天连地的雨幕里,在巍峨浩瀚的群山间,在雄浑壮观的长城上,远远近近只有我们几个人。天地悠悠,万山空寂,目及辽阔,思接千载,雨中的长城仿佛平添了几分沧桑、几许迷茫……

午后1点,雨渐渐停了。雨后初霁,四周的景物一派朗润。长城两侧,楸叶经霜不凋,片片殷红;松柏傲然耸立,苍翠欲滴,丝毫没有北方山区初春时节的枯索、落败。据说,再过半月,漫山遍野鲜花盛开的时候,阳坡的杏花迎风绽放,阴坡的杜鹃热烈似火,景致煞是好看。不过我想,长城的风光四季都养眼,没有红花绿叶的衬托,长城也自有它别致的景象。

两位同伴都是摄影爱好者,天晴之后,他们取出尼康、佳能、海鸥等照相器材,摆支架,选角度,上胶卷,忙个不亦乐乎。趁他们尽情拍摄长城风景之际,我在敌楼内外细细观看,反复摩挲。在我看来,长城的一砖一石都能诉说历史风云,因为它们经历了烽燧干戈、承载着百年沧桑。遗憾的是,虽然历朝历代都不乏热爱长城、修葺长城的人,但是历朝历代也都有玷污长城、毁坏长城的人。长城栉风沐雨矗立了千百年,却承受不起人为的损毁。有人为了垒家里的猪圈,不辞辛苦把长城砖背下山;有人为了捕捉蝎子卖钱,一块一块掀开了长城砖;有人甚至只是为了好玩,就把长城砖推下山崖,寻找长城砖凌空滚落的刺激;还有许多的人则是在长城砖上刻下“某某到此一游”以作留念,流风所及,连放羊娃也一本正经地在长城砖上刻下“某某在此放羊”的字样。“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口号喊了二十多年,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意识还远远没有在国人心目中确立。

在古长城上徘徊、穿越了约4个小时后,我们下山来到城子峪村。这里有朋友为我们介绍的另一位向导——中国长城学会会员、抚宁县政协委员张鹤珊。老张热情地把我们迎入他那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屋,据说,这座宅院明朝时候是驻守长城的一位把总的私宅。由于世代有人居住,这座老宅至今保存完好,对于研究长城驻防史颇有价值。

春游古长城,我们不仅亲眼目睹了长城的原始风貌,而且亲密接触了倾心保护长城的张鹤珊、陈彦民等“长城后裔”。我想,只要热爱长城、保护长城的人一天比一天多,长城的景色就会一天比一天美!实在的另一面,应该值得我们借鉴。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