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在一主多元文化格局下建设和谐文化 高继红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指导。

和谐文化是由一个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所统领和指导的系统或思想文化体系。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面对和立足“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处理好“一”与“多”,“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了传统的在计划经济基础上所形成的“一元化”的文化格局,形成了以往从来没有过的“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这种文化格局对于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建设和谐文化带来了许多新的情况、新的矛盾、新的问题。所谓“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主”就是在指导思想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主体意识形态,在文化建设中居于指导思想的统领地位,起主导作用,“多”就是文化上的多元化,社会意识形态上的多样化。用“一主”统领多元文化的前进方向,从而使现阶段存在的众多不同文化成为发展目标明确、相互包容、结构合理、和谐不悖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历史唯物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及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使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尤其在经济形式上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共同发展的局面。如公有制、个体所有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外资及民营经济,还有农村广泛存在的农户经济等。多样的经济基础和所有制形式,反映到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就必然有相应的多元文化和思想观念。经济基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必然决定了文化建设及在意识形态上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这些科学理论自然成为新文化格局中的一“主”,成为多元文化形态的“主导”和“统领”,进而确立并形成了“一主多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格局。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看,“一主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是一种历史进步和跨越,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成果。因此,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立足“一主多元”文化格局的实际,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一,构建和谐文化要做到多元文化和多样社会意识的“和”而不“乱”。多元文化中的各种文化内涵、文化需求、价值追求、理性认知等都是不同和有差异的,有的甚至是对立和水火不相容的,其必然在文化功能及文化作用中产生冲突与矛盾。如根源于在以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文化,与根源于其他经济形式基础上的文化的性质必然不同,作用不同,其具体表现的道德文化、诚信文化、价值文化等也会不同。这种多元文化及多样的社会意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成果,是我国文化建设日益繁荣的表现。但这“多”的客观现实给和谐文化建设所强调的“和”带来了难题和困难。“多”就会产生“乱”和“杂”,要使多元文化和多样社会意识并行不悖,成为在“一主”的主旋律统领和指导下的和谐文化,做到“多”而不“乱”,“杂”而不“乱”,就要充分发挥“一主”的指导作用。

第二,构建和谐文化要处理好“一主”与“多元”文化的关系。“一主”即指导思想上的马列主义。一个社会尽管文化多元存在,社会意识多样竞争,但国家的主体意识形态是一元的,处于指导和统领地位。所以建设和谐文化实质是用“一主”引导、统领、规范“多元文化”并形成和谐文化。可见,“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用主旋律引导多元化,实现主旋律与多样化的有机统一。多元文化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现实,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目前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所决定的,我们决不能主观地、人为地“罢黜百家”。但也不能在这“百家争鸣”的过程中让多元文化任其发展,这样轻则就“乱”,重则会冲击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因此,必须有一种主流文化和主导的意识形态来统领、规范多元文化,多样社会意识,使“一主”统领到位、引导有方,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使多元化形成共识,服从主旋律,达到文化和谐。不然,主旋律无法引导多元文化,这就会在文化上、理论上、思想上、观念上出现“杂音”、“噪音”及道德上的荣耻不分,文化上的不和谐和冲突,也就难以形成“文化上”的共识与和谐。

第三,构建和谐文化要强化“一主”的导向功能。文化的多元化、社会意识的多样化及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日益增强。这是“一主多元”文化格局对人们的影响。从积极意义上看,有利于促进人们的思想活跃,减少封建依附和盲从意识,从而更好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消极方面看,文化的“多元化”及社会意识的“多样化”,尽管不排斥正确思想对其的引导与规范,但确内含着与“主导”文化的矛盾及冲击和挑战。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错误理论的矛盾,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与非社会主义道德的矛盾,社会主义文化与非社会主义文化的矛盾,积极健康的思想与消极腐朽思想的矛盾等。对于“一主多元”文化格局中这些内在矛盾,我们要强化“一主”的导向功能,在多元化、多样化中确保“一主”的主旋律地位,全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文化越多元化,思想越多样化越是需要有主心骨,越要发挥好“一主”的导向作用,在“一主”的统领和指导下,使“多”而不乱,“多”而不杂,从而形成和谐的社会主义文化。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