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6月5日至8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制度演进带动下的要素投入。所谓制度演进,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要素投入,既包括要素数量的增加,也包括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在人力资本的投入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生产效率的提高。科技进步也必须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基础。

长期的经济增长要依靠技术进步,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反映了科技的进步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研究表明,拉美地区国家之所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乏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年经济增长率平均保持在9%以上,不可否认的是,物质投入或人均资本量的增加对GDP的增长起了主导作用,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1978-2002 年,我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 2.7%,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 29.4%,远高于世界同期水平。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或者以劳动者素质提升为基础的技术进步,对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起飞和赶超至关重要。亚当·斯密早在1776年其《国富论》中就十分强调劳动质量的提高在一国国民财富增加中所处的关键地位。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史十分清楚地证明了这样一个核心思想: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化增长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积累率的提高。

目前及较为长远的一个将来,资源瓶颈是抑制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约束。据统计,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能、水力等)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4%左右,是日本的3倍,1美元GDP能源消耗则是日本的8倍。中国要保持目前的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仅从能源制约的角度看,也是不可能的。

当前,我国仍处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过程之中,物质资源紧缺和低效使用的现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都迫使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中国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长期稳定增长转变的唯一途径。所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将生产从资源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生产并不等同于资本密集型生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的关键就在于对作为第一资源的人才资源这一“知识资本”储存者的开发和利用。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曾经证明,知识资本的总存量每上升10%,总产出的增长超过10%,这就是收益递增规律的一个表现。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众多的人口为人才的出现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如何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大国、如何培养和开发人才资源仍需做多方面的努力。当务之急是,我们需要有良好的制度和机制来为此提供有效的激励。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