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俄罗斯举办少年军校的特色与经验  
 

俄罗斯早在1730年就开始兴办第一所少年军校,到十月革命前夕,以苏沃洛夫命名的陆军少年军校和以纳希莫夫命名的海军少年军校共有30多所。现代的少年军校,则是1943年根据前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中央委员会的决定兴办的,目的是安置、培养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苏联军人、游击队员和公民的遗孤。战后,又逐步转变为给正规的军事院校培养、输送符合军队要求的少年学员。1991年,戈尔巴乔夫曾下令取消少年军校,但没多久前苏联就解体了,而少年军校仍然被保留下来,只是经费紧张,难以为继。1998年,叶利钦下令正式恢复少年军校。普京担任俄联邦总统后,进一步要求少年军校要办出俄罗斯特色,为军队输送身心健康、具有一定军事知识和技能的少年军人。据2001年3月《红星报》透露,当时俄罗斯国防部系统共有16所少年军校,其中苏沃洛夫军校8所,纳希莫夫海军少年军校l所,少年军事音乐学校1所,少年导弹兵炮兵、军事航天和军事技术、航空飞行学校等武备中学6所,共有学员7500名(另一说是1.2万人)。其特色与经验是:

学制有长有短,学员全部住宿。少年军校学制分七、五、三年三种,分别吸收十年制学校年龄为11岁至16岁的男生入学。除军人孤儿可免考入学外,对因公致残和服役一定年限现役军人的孩子也优先录取。考生需通过俄语听写、数学笔试、体检与心理测试。由于声誉好,报考人数十分踊跃,录取比例达到8:1。学员入学后,集体住宿,过军营生活,经费全部由国家负担。之所以有少数军校接收十一、二岁的孩子入学,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少年对航空、航海、电子以及音乐的兴趣和才能最容易培养,对其军人气质的造就也有利。但从便于管理的角度考虑,多数学制为三年,基本上也能体现出早期培养的优势。

文化与军事课并重,强调打好基础。学校配备高质量的师资,有良好的教学设备,不仅有图书馆、体育馆,还有技术兵器专修室,并根据每所学校的特色,配备航空、航海等某一方面的特殊器材。这样,学员在校期间,能够打下良好的科学文化基础;同时,又开设军队条令、军事地形学、军事通讯等课程,并进行队列训练与战术训练,也打下了扎实的军事知识与技能基础。

紧张有序的军营生活,养成服从命令、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少年军校的生活是按照正规部队的生活训练要求实施的。命令和纪律是新学员铁打不动的信条。学员们在校学习期间,每天清晨7点起床,经过半小时的操练后,要迅速整理好被褥,吃完早餐,接着便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少年军校课程一般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才结束,中间有一段午饭时间。课后,学员们必须首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才可以参加课外小组的活动,包括进行体育、音乐和文学活动等。晚上6点吃晚饭。饭后,在没有其它训练活动的情况下,学员们可以看电视或在营区内做自己想做的事。晚间l0点半,必须熄灯睡觉。这样的生活方式难免有些枯燥,因此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是开小差、抽烟之类,只要保证下不为例,校方一般都能宽恕。但是极个别品行不端、屡教不改者将无法逃脱被开除的惩罚。

独具特色的训练方法,锻造军人特有的理想与意志。俄军认为,十几岁的孩子可塑性强,对从小当兵习武有浓厚的兴趣,加之接受能力强,所以很容易造就军人特有的理想与意志。因此,学员一入学,少年军校会请心理学家帮助他们摆脱孩子气,实现由孩子到军人的转变。然后,一步步地引导小学员们自觉培养坚强的军人意志和崇高的军人理想。一年四季,不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冰天雪地的冬季,每天早上一起床,小学员们都要坚持用冷水擦洗上身。晚上,再用冷水洗脚。其目的是培养学员的吃苦精神,同时强健他们的筋骨,增强他们的意志,使其尽快成为坚强的合格军人。此外,在学员住的集体大宿舍里常常安放着一张受人敬仰、被保护得很好的空床,这张床是属于一个已经在战斗中牺牲的前本校学员的。学校把他睡过的床原样保留下来,并且每次集合点名的时候,队领导都要提到他的名字,以此来引导小学员向先烈学习,增强保家卫国的信念。同时,俄罗斯少年军校还十分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员。据俄《红星报》报道,俄罗斯边远城市萨拉托夫的少年军校曾派小学员们协助当地森林警察参与护林行动。小学员三人一组,协助当地森林警察搜寻盗林者。不过他们只负责侦察,如果发现盗林者,他们会与森林警察联系,抓捕任务由森林警察来干。当地的森林警察对小侦察员的行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虽然是侦察行动,但对盗林者有震慑作用。”

正是通过这种严格的训练,使不少身体和心理都很出色并极有天赋的少年后来成长为俄军的军事人才,有的还成为战功卓著的将军。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指挥十万俄军消灭车臣匪徒,后来被任命为俄总统驻北高加索地区全权代表的卡赞采夫上将,就是从少年军校走出来的杰出典型。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