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大企业负大责任 大责任出大企业 陈拥军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三重责任彰显企业“软实力”

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下称南海石化项目)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与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合资建设,中外双方各持50%股份,总投资42.87亿美元,建成后年产值约150亿元人民币,年纳税17亿元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项目位于广东大亚湾地区,预计年产230万吨高附加值石化产品,主要是具有广泛的民用和工业用途的乙烯和丙烯衍生产品。

从1989年中外双方签署合作意向书到今年项目正式投产运行,作为项目中方大股东的中海油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企业的三重责任(又称为企业的三重底线)——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充分展现出了中央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在现代工商文明高度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硬件竞争上升到软件竞争的新时期,中海油高度的责任意识无疑为企业增添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经济责任

——为投资者赢利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企业的经济责任就是在社会制定的竞争规则内,利用资源从事创造利润的活动,从而为投资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投资回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利润从何而来?南海石化项目主要是从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等方面来获得。

以世界级规模与投资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所谓规模经济效应是指随着企业生产规模(产量)的增长,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合理下降,从而使企业获得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大量事实和研究表明,在现代石化工业中,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表现明显,大型化和综合化趋势已成为石化企业提高投资效益、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80万吨乙烯裂解为龙头的11套化工装置、 15万吨的原料码头和3万吨级的液体化工品码头各一座、两条共33公里的大口径海底管线显示出了南海石化项目的超大规模和恢宏气势,从而确保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和国际竞争地位的确立。

以国际一流的技术确立项目的竞争优势。当前国际石化市场上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商品价格或生产成本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产品技术含量的竞争。在合作立项的初期,中海油与荷兰壳牌公司就共同确立了项目的市场定位,就是要走一条高端的差异化竞争之路,通过国际一流技术的引进,开发出一些与国内其它项目差异很大的产品,从而有效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根据扎实可靠的基础数据和科学的市场研究,通过精心对比、国际招标,南海石化项目最终选择了13项专利技术,其中有3项技术为壳牌不转让技术,只有通过项目合作方式才能引进。其中乙烯裂解的超选择性裂解炉对乙烯原料的适应性十分广泛,不仅可以加工石脑油,还可以加工油气田生产的凝析油以及加氢尾油和减压柴油。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乙烯原料单一的问题,而且为降低乙烯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壳牌的苯乙烯单体和环氧丙烷的共氧化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一套装置不仅可以同时生产两种高品牌的产品,而且减少了工业污水和废气的排放。

以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管理效率的提高,不仅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针对项目技术先进、规模大、界面关系复杂的特点,南海石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成套设备引进、建立指挥部的做法,采用了国际管理承包商的模式。通过招标选择了在石油化工和发电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美国柏克德公司(Bechtel)、对乙烯技术十分擅长的英国福斯特韦勒(Foster Wheeler)和熟悉中国石化工业、具有设计管理经验的中国石化工程公司(SEI),共同组成了联合体对项目实施管理,充分结合了国内外的管理优势。

项目在建设期间还同步实施了ERP系统,选择了世界先进的石化设计模板,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操作性较高、规范性很强的业务管理流程,极大提高了项目的信息化水平。同时,项目建立起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综合运用微处理器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自动控制的全数字化。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建立把企业管理与生产自动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现场仪表的智能化、控制功能分散化、控制系统开放化。

项目投产后,合营公司按照国际同行业的运营管理理念进行管理,把辅助领域如维修和服务外委给其他专业公司,其经营管理、生产操作、市场营销和日常维护人员仅1300余人。和国内同行业企业相比,合营公司的管理效率明显提高,管理成本大幅度下降。

社会责任

——让利益相关者满意

《福布斯》中文榜2004年度“中国企业慈善榜”上,上榜的百家企业均为中国知名的民营企业,进入前10位的企业现金捐赠额均超过1000万元。中国社会科学院一项针对“企业捐赠社会公益”的课题研究表明,在各种所有制企业中,国内私营企业的捐赠水平最高,国有企业则排在倒数第三,仅领先于联营经济企业和集体企业。或许是因为“企业办社会”的时间太长、影响太深,很多国有企业领导人对企业社会责任非常敏感,往往一听企业社会责任,就本能地加以排斥,以至于有些卸下包袱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缺乏。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由各个相关利益者所构成的“契约联合体”。企业的资源不仅仅来自于股东,而且来自于企业的雇员、供应商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企业不是简单的实物资本的“集合物”,而是一种“治理与管理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因此,企业绝不能等价于一部简单的“利润机器”,只知道为投资者追逐利润。同时,企业还要努力让其他利益相关者也满意,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果企业只是局限于为投资者谋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这种观念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对现代企业的要求。

发展科学,政府放心。

对于南海石化项目的主要投资者——中海油来说,单纯的投资回报率显然不能令其完全满意。作为大型中央企业,中海油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仅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而且还是国家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肩上除了经济责任之外,还有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首先,石油是我国重要战略物质,石化行业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如何确保产业安全,是中石油投资项目时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中海油通过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在南海石化项目基础上成立的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中海石油化工投资有限公司(中海油持有90%股份)持股50%,而且董事长由中方代表担任,从而在机制上保证了我方战略意图的实现。

其次,由于项目涉及到大量的拆迁安置、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等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中海油在项目论证过程中对此一直高度重视。最终选定重视社会责任、推崇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荷兰皇家壳牌公司为合作伙伴,双方在项目理念方面形成广泛共识;在项目决策方面,从1989年3月中外双方签署合作意向书到2002年11月份双方股东做出最终投资决策,南海石化项目历经长达13年半的论证过程,就项目的经济、技术、环境、社会影响作了全面细致的论证,充分体现了企业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

再次,作为特大型中央直属企业,中海油还是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率先响应者和认真实践者。中央明确提出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海油利用其股东身份,进一步加强科学发展观在项目实施中的落实力度。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中海油在企业内部营造和谐氛围的同时,在项目所在地大量投入,积极构建和谐的周边环境。

社会和谐,百姓满意。

对于南海石化项目来讲,除了投资者之外的最大利益相关者是因项目征地而迁移的2700多户居民,共计8300人。能否让其满意,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们换位思考,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不但圆满完成了整个安置动迁工作,而且帮助迁移居民建立造血机制,提高生活质量,在大亚湾地区成功打造出一块和谐园区。

高标准进行拆迁补偿。在对搬迁居民进行拆迁补偿的过程中,选择国家征地补偿标准中的高档标准。并由当地政府协调在两年过渡期内按月向村民提供生活补贴,向搬迁村村委会提供集体补偿款用于生计恢复,提供工业回拨用地和商铺用以发展商业。另外,还聘请国内外专家对安置动迁工作进行一年两次的第三方独立监测,项目内部则进行三月一次的监测,监测报告及整改措施在网上公开发布。

积极帮助搬迁村民就业。南海石化项目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机会和其它方式,帮助村民建立造血功能。两年来共有2064名搬迁村民参加了新技能培训,并为其提供劳动岗位,平均每月有330名动迁村民参加项目建设工作。还帮助搬迁村组建了两家公司,将一系列合同授标给这两家公司。中海油南海西部公司无偿为两家公司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传授专业技能,提高村办企业的竞争力,帮助其真正建起长效造血机制。

努力提高拆迁群众的生活质量。南海石化项目为两个搬迁村兴建了包括篮球场、健身器材、儿童娱乐场在内的社区公园。与当地政府机构共同组建社区健康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例会,举行座谈会、讲座等。通过帮助1500多户村民实施“屋顶菜园计划”,解决了村民吃菜和对新生活模式不习惯问题。

全心全意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南海石化项目努力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建立起政府、企业、居民互惠互利、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为改善整个社区的卫生健康医疗状况,合营公司与地方政府、地方医疗机构的代表成立了“社区健康联合指导委员会”,以提高公众卫生健康意识,并积极为当地医护人员提供培训及建立石化工业园的卫生健康数据库。不定期举行环境、安全等科普培训和夏令营活动,增强居民的环境意识。

认真建立良好邻里关系。通过定期走访困难户和当地敬老院,每年春节分发慰问金和新年礼物,并利用节假日与地方联合组织居民参加各类庆祝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合营公司与地方成功建立起良好的睦邻伙伴关系。

热心支持当地教育。合营公司和项目承包商都积极支持帮助当地的办学工作,为当地6所学校(包括两所搬迁小学)先后建立了图书馆并提供设施,向当地学校捐赠课桌椅、书架、阅览台、电视、DVD机等教学设施。2004、2005年对搬迁村经济困难家庭的近200名学生资助了一年学费。公司还为当地在校大学生提供暑期实习和培训机会,两年来共有110多名当地大学生受益。

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南海石化项目落户大亚湾,不仅给这一地区带来经济的繁荣,也彻底改变了周边的人文环境,昔日沉寂的小渔村变成初具规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民告别砖土房、茅草屋,搬进了独栋楼房,除了可以坐收不菲的房屋租金外,每月还可从村办公司领到200元以上分红。身着园服的孩子们在窗明几净的幼儿园里嬉戏,从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工余饭后的村民们在村中央广场的健身器材上有说有笑……,一派繁荣景象。

切实保护施工人员的权益。项目建设期间,公司规定所有的承包商均需为自己的员工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否则一票否决——禁止进入施工工地。为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公司重点强化健康安全环保管理。各承包商每天进入工地前均要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工人进入施工现场不仅要安全帽、安全鞋、安全镜、安全耳塞、安全眼镜等全副武装,两米以上的空中作业还必须系安全带。安装工人宿舍实行标准化管理,统一配备桌椅板凳、蚊帐、电风扇等生活必需品。

区域增长,一方受益。

南海石化项目的落户还为粤东的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使惠州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乙烯作为基础性材料,其产业拉动效应一般可达1:25,预计南海石化项目可带来约6000亿元的工业产值。仅大亚湾开发区,围绕南海石化项目的在建项目投资总额已达720亿元人民币。这些项目投产后,可为当地GDP贡献约500亿元人民币、 提供直接就业岗位约2万个,间接就业岗位近10万个。

由于南海石化项目30%的产品是通过隔墙供应的方式向周边辐射,目前已有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的10多家著名公司在周边建厂。一批与石化工业相配套以及产业延伸的现代工业如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汽车及其零配件、船舶、机电、港口、物流等企业相继建成或筹建。此外,南海石化项目还将拉动建筑、金融、信息、商贸、餐饮、宾馆和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由此,惠州全市将形成电子信息产业、石化工业产业两根支柱,并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形成惠州经济结构三大支柱。

在南海石化项目西侧,中海油又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兴建了全球第一个集中加工、年加工1200万吨海洋高含酸重质原油的炼油厂,也是国内单系列最大的炼油厂。该项目的建设,可为南海石化项目提供原料,并通过原料互供、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共享,实现优势互补,降低投资,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发挥一体化效益。

在南海石化项目的建设与落成过程中,合营公司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不仅为自身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力提升了企业形象,同时促进和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树立了大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环境责任

——对子孙后代负责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把环境责任纳入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已成为一种共识。1999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了“全球协议(UN Global Compact)”,号召全球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包括应对环境挑战未雨绸缪、主动增加对环保所承担的责任,鼓励无害环境科技的发展与推广。但是,由于我国发展水平较低,技术水平仍相对落后,环境意识普遍淡薄,与国外企业比较,我国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受制于环保压力、被动性地开始污染治理的第二阶段。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仍处于以掠夺性的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第一阶段,基本上属于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经营。

在南海石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合营企业始终把环保和资源节约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方位入手,以建立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型企业为目标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履行企业的环境责任方面做出了榜样。

为了不破坏大亚湾生态环境,不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损害,在大量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经中外双方反复磋商,合营企业最终制定出严格的环保控制措施,投资1.7亿美元用于污染治理。开始于2003年10月的环境监测涉及40多个项目,包括水质、排气、生物多样性和噪音水平等。合营公司按中国法规和《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报告》要求,对多个参数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该项目的污水净化排放达到了国际水平。

环境保护从源头抓起。南海石化项目严格遵循国际环保标准进行论证,在项目源头设计上确保了引进的技术装置环保达标。高标准的设计使南海石化项目90%的液体和固体废物可被循环利用或重新使用;苯乙烯单体和环氧炳烷共氧化专有技术是当今世界上生产环氧丙烷最先进的技术,可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工艺技术选择及装置设计方面遵循效能最大化原则,最大程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各工艺装置产生的废气可通过多种方法被再次利用;所有可压缩的废物废水处理厂的淤泥、排出物等废料在现场的焚化炉内焚烧;建设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49%项目现场产生的垃圾被重新利用或循环利用。

生态保护真抓实干。南海石化项目使大亚湾海上化学品运输量不断增加,为保护海洋环境不受污染,合营公司建造了一艘命名为“碧海1号”的浮油回收船,2005年底启用,作为预案协助清理万一发生海上油品和化学品泄漏事故的油污。公司在2003年初进行海底生态调查时,预计一些健康生长的珊瑚可能会受到引堤施工影响,遂决定将面积为400平方米的珊瑚移植到10公里以外区域,以便珊瑚继续生长,现在珊瑚存活率达99%。在土地平整中,施工人员发现灌木丛中有一个鸟巢,鸟儿正在孵蛋,公司为此专门请来了鸟类学家,分析鸟蛋何时孵化、雏鸟何时长大飞走,最后根据专家意见改变了作业计划,先平整其他部分的场地,两个月后,才将鸟巢搬走。

资源消耗明显降低。参照国家和省级标准,结合欧洲和壳牌的设计标准,合营公司采取提高能效、节约用水和减少废物的三大措施。南海石化项目的设计遵循能效最大化原则,各工艺装置产生的废弃碳氢化合物经收集后被用作其他装置的燃料气,从而使排放的废气可通过多种方法被再次利用;石化装置的用水量通过精心设计降到了最低;该项目在整个运营期的大部分用水来自冷却塔提供的补给水,并尽可能地使用空冷,冷却水用量降低了约20%。

努力减少水土流失。大亚湾地处敏感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中。合营公司采取在裸露场区植草、修建水泥防洪坝、为无植被区移植灌木林等措施以避免现场沉积物直接流入大亚湾。并修建庞大的临时排水系统,将雨水引入沉淀池,经沉淀后循环用作公路洒水以减少扬尘。同时,公司还成立专门现场排水管理小组,密切监视暴雨后排水系统的工作状况,定期临测水质,确保其符合项目标准。

一点一滴总关情。中海油南海石化项目工程浩大,涉及的问题众多,错综复杂,是什么力量促使企业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三重重任,圆满完成了从项目论证到施工投产的全过程?“建设大型工业项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建设运营大项目过程中,统筹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统筹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统筹好企业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是一个很现实和重要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国有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大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在项目建设中我们更体会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上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建立企业百年基业的基石。” 面对我们的疑问,中海油总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中海壳牌石化公司董事长罗汉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陈拥军)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