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关于石油战略的思考 陈耕  
 

一、我国油气资源潜力、生产形势和供需展望

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油气供需形势的判断,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认识:

(一)我国油气资源总量比较丰富,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150 ~ 200亿吨。其中2020年以前可供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为150亿吨,2020 ~ 2050年随着技术进步和领域拓展,可供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有望再增加50亿吨,达到200亿吨。石油资源总量在世界排第六位、亚洲排第一位。我国天然气可采资源总量为14 ~ 22万亿立方米,其中2020年前可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为14万亿立方米, 2020 ~ 2050年可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再增加8万亿立方米,达到2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总量列世界第五位、亚洲第一位。

截止2005年底,我国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9亿吨、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3.1万亿立方米(不含油田伴生气0.4万亿立方米),油气资源探明率分别为35%和14%。总体上看, 油气资源的探明程度都不高。至2005年底,全国石油和天然 气的累计采出量为44.7亿吨和4324亿立方米,已探明油气储量的采出程度为65%和14%。

尽管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低。我国 石油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11.5 ~ 15.4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73吨的1/5~ 1/6;天然气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1.0~1.7 万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万立方米的1/5 ~ 1/7,与耕地和淡水资源相比,我国人均占有油气资源的情形更差些。在我国,油气资源已经成为一种十分紧缺的战略资源。我国油气资源总量比较丰富,目前石油勘探程度尚处于中期阶段,天然气勘探尚处于早期阶段。通过加大勘探投入和依靠技术创新,还可以获得新发现、增加新储量,发展仍具有比较雄厚的资源基础。

(二)我国石油生产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天然气产量呈快速增长

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油工业十分落后,石油年产量仅12万吨,主要靠进口“洋油”维持国民经济发展。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从根本上改变了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1965年实现石油自给。上世纪60~70年代,又相继发现胜利、辽河、华北和长庆等油田,石油产量迅速增长, 1978年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跨入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 2005年我国石油产量 1.81亿吨,天然气产量500亿立方米,分别列世界第五位和第十二位。

经过50多年的勘探,一些整装性较好、易发现的大型和特大型油气田多数已经被找到,今后勘探发现新油田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但从我国油气资源赋存的地质特点和剩余油气资源潜力来看, 2020年以前,我国石油探明储量可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大体每年增加地质储量8~10亿吨左右,相当于增加可采储量1.6 ~2.0亿吨左右。天然气年增探明可采储量的规模大体在1800~ 2500亿立方米(“十五”年均增 长3009亿立方米)。

我国以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为代表的老油田,总体上已进入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阶段,产量递减在所难免。我国老油田现阶段石油产量的综合递减率大体为5%左右。如果没有新储量投入生产的话我国每年都将会有一个近千万吨规模的大油田消失。要保持我国石油产量稳定增长,每年发现的新储量首先要弥补老油田产量递减之后,石油产量才能“爬坡”。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今后15年内,我国石油产量可以实现稳中有升。如果石油产量大体以每年250万吨左右规模增长,到2020年,我国石油产量可保持在2.0亿吨以上。我国天然气工业是新兴产业,发展大体比石油晚30年。 本世纪前30年是我国天然气工业大发展时期,储量和产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全国天然气管网建设、市场完善和拓展,天然气产量也将快速增长。预计201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在1000亿立方米左右,2020年产 量达到1200亿立方米以上。届时,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达到8~ 10% (目前为2.8% )。

(三)我国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需求大体走过了由平缓增长到快速增长的过程。200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达到2.24亿吨,比改革开放前大体增长了一倍,平均增长速度4%左右,用石油消费增长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

最近五年,石油消费明显加快。2005年全国石油消费量达到3.2亿吨,比2000年净增0.94亿吨,年均增长1880万吨,平均增长速度达7.3%。

从现在到2020年还有15年时间。这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交通运输和石化等高耗油工业的发展将明显加快。此外,城镇人口将大幅上升,农村用油比重将增加。多种因素将使我国石油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社会大力节油的前提下,以平均每年石油需求量大体增加1000万吨的规模估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仍将接近5亿吨,进口量3.0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约60%,超过国际上公认的50%的石油安全警戒线。我国石油安全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四)我国石油利用效率总体不高,节约潜力很大

我国既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又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石油利用效率不高的国家。以2004年为例, 我国GDP总量为1.9万亿美元,万美元GDP消耗石油1.6吨。 这个数字是当年美国石油消费强度的2倍,日本的3倍,英国的4倍。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发动机,百公里油耗设计值比发达国家同类车要高1 0 ~ 15%。我国现阶段单车平均年 耗油量为2.28吨,比美国高21%,比德国高89%,比日本高115%。

要把我国2020年石油总消费量控制在5.0亿吨以内,这 就要求在过去15年石油消费的平均增长水平上,每年降低 25%以上。

上述状况,一方面说明我国节约用油的潜力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节约、控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难度相当大。

二、关于我国石油安全对策的几点思考

提高油气安全稳定供应的保障程度,是建立我国石油安全体系的核心内容。总的考虑是:在继续保持国内石油产量稳定增长、天然气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海外油气资源,建立经济、稳定的油气供应渠道和石油安全保障体系,满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对策措施方面,主要有以下六个要点:

(一)坚持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我国石油安全的最大风险在于我们自己。目前,我国石 油利用效率低,节约工作任重道远。我国能源总的利用效率仅有32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这种依靠高投入、高能耗、高资本积累带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方式必须转变。我们不能走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靠大量消耗廉价资源实现经济发展的老路,否则不仅使包括石油在内的能源供需矛盾日益严峻,而且会引发包括环境恶化在内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中央把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明确提出到 2010年GDP单位能耗要在现有水平上降低20 %的目标。石油是我国供需矛盾最突出的紧缺资源,必须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把节约放在首位,采取综合措施,努力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浪费,提高利用效率。要采取强制性措施,重点抓好高耗油行业节能降耗的工作。仅以交通运输为例, 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以每年超过200万辆的规模增加,平均增长速度达14.6%。到2005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180万辆(不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149万辆)。按这样的速度,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一亿辆。无论从石油供应、道路交通和环境保护看,都是难以承受的。

(二)加强国内勘探开发,发挥国内油气资源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实现国内石油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是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基础。一是要加大勘探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加快资源向储量的转化,多找储量,夯实发展的资源基础;二是要加强油气开发依靠技术进步提高采收率,把已发现储量尽可能多地采出来。

我国东部主力油田总体已进入产量递减阶段,稳产难度加大,但开发上仍有潜力可挖。目前,全国油田的平均采收率并不高,只有26.9%,其中采收率最高的大庆油田为41.2%,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仍有较大潜力。如果采收率能提高一个百分点,可采储量就可增加2亿吨以上。

要坚持“加快西部、深化东部、发展海域、探索新区”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勘探力度,努力增加新发现、新储量,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老油田开发水平,延缓产量递减,确保2020年石油产量在2亿吨以上。要按照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原 则,做好资源勘探、市场规划和管网系统建设,推动天然气产业发展,确保2020年天然气产量达到1200亿立方米以上。

(三)积极开发利用海外资源,构建多元稳定的油气供应体系

利用海外油气资源支撑本国经济发展,是多数石油消费国的共同做法,也是保障我国油气安全供应的必然选择。利用海外油气资源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发展国际石油贸易,这是解决我国石油需求缺口的主要途径。必须加快建立多元稳定的国际石油贸易网络体系,努力实现油气进口来源、品种、渠道、方式和通道的多元化。二是积极参与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努力提高获取权益油的能力。我国石油公司走出去已有十五年的历史,2005年我国石油企业通过合作、参股、并购和独资等方式,在海外获得的权益油达到2382万吨。我国石油公司在海外获得权益油的能力越强,进口资源的保障程度就会越高。

(四)建立石油储备和预警制度,构建应对石油风险的安全保障体系

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使世界各大石油消费国深刻认识到建立石油储备的重要性。石油储备已经成为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手段。

2003年,我国首次确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制度,规划了四个储备基地即浙江的镇海和岱山、青岛的黄岛、大连的新港。一期建设计划形成储备相当于3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能力。其中浙江镇海的石油储备基地已基本建成,储存量520 万立方米,年底即可投入使用。

根据国际经验,统筹考虑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我国石油储备能力建设,近期目标可按上年度60天净进口量来考虑,即2500万吨以上。从长远看,2020年左右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0%时,应按90天净进口量的规模来安排我国 的战略石油储备。同时,国家还要建立安全预警应对机制,以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石油供应急剧变化甚至中断,提高我国石油安全的保障程度。

(五)积极发展替代能源,缓解石油供应压力

开发利用石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和热点。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石油供需形势,我们要积极推进车用替代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车用替代燃料包括压缩天然气( CNG)、液化石油气( LPG)、 天然气合成油( GTL)、煤基液化( CTL)、生物质燃料和氢燃料电池等。按现有技术的成熟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技术成熟、可以推广应用的,如CNG、LPG和燃料乙醇等;第二类是技术较成熟,但成本高、推广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的,如GTL和CTL等;第三类是在应用上存在较大问题,技术有待成熟的,如氢燃料电池等。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比较丰富,预计可再生能源每年的可获得量为73亿吨标准煤。其中,可经济开发的5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资源总计1.25亿千瓦, 50%分布在西南地区。 据保守估计,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有几亿千瓦,地热、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也都有相当大的潜力。应当采取多渠道和灵活方式鼓励发展利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近几年,我国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法规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保持我国石油行业稳定发展和安全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应着手考虑理顺能源管理体制,加强对煤、电、油气的统一规划和领导,并制订相关产业政策,保证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完善能源产业政策,按照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进一步理顺能源价格体系;加快石油立法运用法律手段确保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体制改革、法制建设和机制完善等手段,培育成熟的节约型油气生产与消费市场。

未来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有资源供给、市场价格、运输通道及地缘政治诸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作者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