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应学会低头创新抬头保护 张国云  
 

□张国云

前些日子,一家国际权威机构发布了年度“全球研发创新投入1000强”的名单,竟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吃惊之余,令人醒悟:为什么在市场上卖得火的东西都是国际品牌,即便有些国际品牌是一具“躯壳”,实际是中国制造的贴牌产品,一旦贴上中国自己的牌子,马上也无人问津。这给我们一个警示,其实我们已具备了相当的生产制造的能力,明里缺失的是品牌,骨子里缺失的是自主创新以及如何保护的问题。

四种不利于创新的观念

当前我国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应该说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首先,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观念上认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应是科研院所,与企业不搭界;其次,市场机制不完善,如竞争不充分、市场分割、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造成的投资者的过度投机偏好;再次,创新活动具有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研发能力,而在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很多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望而却步。但归根结蒂,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对知识产权保护不足,难以保证创新企业的超额收益,企业创新缺乏制度激励。所以,在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中,当务之急,有以下四种倾向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自主创新”过早论,感到我们现在还没到达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自主创新受到多方制约。但应看到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诸多有利因素。我国现有的科技人才已达3200万,具有研发能力的科技人才就有105万。研发投入总额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并有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对创新的需求无可比拟,在这种需求的拉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形成市场导向的自主创新机制。这一切都为我们着力自主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

过去一个时期,我国科技跟踪仿制比较多,自主创新比较少。我们引进的花费是研发投入的十倍以上(日本是1/8,韩国是1/5)。但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买不来,创新的能力更不可能买来。从国际经验看,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的某个阶段,通过创新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技术,主导了国内市场,还支撑起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拉动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反观拉美一些国家,因为没有形成创新的产业与技术,高端产品和市场均被人家占领,失去了宏观经济控制的主动权,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是“原始创新”取消论,认为搞自主创新就是依赖引进、模仿去创新。经济全球化,科学无国界,什么都可以从国外引进。而自主创新引进,则是获取技术最便捷、最省力的方式,跟踪模仿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但发达国家的关键核心技术,不会轻易放手,我们也很难引进来。要加快发展,壮大实力,关键还要靠我们自己。

没有原始创新,就难以突破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壁垒,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自身发展和国家安全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一味依赖引进和模仿,会弱化自主创新的动力,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创新活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永远仅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三是“自我创新”封闭论,以为自主创新就是百分之百从头来、自己干。不错,原始创新需要从源头抓起,靠自己来干,但这只是自主创新的一个方面。站在人类优秀文明的基石上,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积极整合现有技术,推进集成创新;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充分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些都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

由于国力所限,我们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基础研究投入仅占研发总投入的5.7%,基础研究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就我们目前自主创新的基础来说,也不可能事事从头来,样样自己干。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行,关起门来自主创新更不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封闭起来搞发展,画地为牢求创新。

抓住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国际大科学工程深入开展的时机,抓住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转让高新技术中一些非关键部分的时机,抓住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时机,抓住大量外资涌入的时机,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选择引进先进技术,这些都有利于我们的自主创新。

四是“败者为寇”无用论,把创新视同满足社会需要,全部实现转化率。要求所有研究都要满足社会需要,都能实现转化率,表面上似乎很积极,实际上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因为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是向尚未有完全把握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肯定不能保证万无一失,而是存在着一定风险。要提倡敢冒风险,形成“奖励成功,宽容失败”的体制。笔者在美国硅谷考察时,发现在美国硅谷久盛不衰的奥秘“为创新而失败,和因创新而成功”,一样值得珍惜。

有人说硅谷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是拿全世界的钱在“赌”,所以不怕失败。他们忘了早期的硅谷公司几乎都是车库生意,硅谷先驱惠普公司(HP)在1939年创立时的全部资金只有538个美元,还是两位创办人的老师、斯坦福大学的特曼教授借给他们的。

知识产权保护要突出重点着力攻坚

综上所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应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重、牵涉面广,必须把知识产权保护贯穿于原始创新、系统集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之中,突出重点,着力攻坚。

一是尽快确立知识产权保护理念。要提高行业或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必须使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协同推进,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目前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尽管对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本单位发明与兼职发明等问题,立法上已经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工作中,科技成果权属争议仍然大量存在。从国有企业来看,由于不能恰当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加上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存在问题,许多国有企业往往存在技术人员无心开发,许多研究成果可能都在技术人员脑子里,但不愿意拿出来,因为一拿出来就归单位公有了,人人都可以无偿利用。真正开发出成果的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没有技术没有成果的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得到更多的资源。从非国有企业来看,形成“买技术不如偷技术,偷技术不如挖人才,只要人才挖到手,技术跟着人才走”,导致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和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的大量流失。

这就要求我们应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度,从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广度,全面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大力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动员和引导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引导企业提高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只有全社会都能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才能全面推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二是紧扣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要围绕原始创新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当前我国在装备制造、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等关系未来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中,许多核心技术,仍依赖追踪、模仿和引进国外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围绕学科发展、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重点基础科学研究;加快关键领域高技术研究,在信息、生物、海洋、空天、纳米、新材料等战略领域超前部署,抢占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前沿高技术制高点,实现重大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重点跨越。

要围绕集成创新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进入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时期,产业关联度日益提高,技术的相互依存度增强,单项技术的突破需要相关配套技术的创新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集成创新能力。要采取有效措施,集中优势力量,整合科技资源,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在信息、能源、资源、环境、农业等关键领域,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突破,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要围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把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从体制机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一方面,继续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点建设项目,加强重大技术创新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加快国产化步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大装备和技术支撑。

三是以制度创新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和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工具,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最终目的是促进自主创新。但是,知识产权制度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而要体现在各种配套政策和市场环境中,落实在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有关部门的工作之中。要通过管理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与激励机制,包括市场快速反应机制、科学决策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等,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必须把技术创新纳入政策体系,协同配套地贯彻执行。要根据科技创新活动的不同特点,按照公开公正、科学规范、精简高效的原则,完善科研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改变评价过多过繁的现象,避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与此同时,要建立起科技自主创新战略和政策制定与其论证、评价和监督的制衡关系。比如,对于各类科技自主创新战略、政策和项目出台前,对其可行性、财力可能、战略布局等等,风险、成本、预算、时间等等,应当由专家论证甚至听证,还要接受社会舆论、公民的质询和监督;如果从长期利益看,引进大于自主创新,我们就走引进的战略,并选择引进技术先进、成本较低、后续服务较好、能消化吸收的技术;如果引进的长期利益小于自主创新,我们就应当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从民族产业等方面进行权衡,避免外商邀请考察和游说的干扰,也避免由某一个部门不民主和封闭的决策给国家形成重大的风险和损失。

四是发挥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作用。从组织层面看,要建立健全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组织机构,是企业实施科技自主创新的可靠组织保障。我国的大型企业都应建立健全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也要设置精干的研发机构,一时不具条件的小企业也要有专人负责创新工作。

从工作层面看,要形成激励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专利申请、合理分配研发成果收益等创新机制,使企业技术中心真正成为开展科技自主创新活动的指挥部,让投机取巧者、抄袭仿冒者无利可图。

从公共服务看,积极建立科技公共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平台,整合和提高科技基础设施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适当集中与适度分布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格局,运用共享机制推动科技资源社会化。

五是加速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知识产权是促进技术创新,加速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在科技进步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增强,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企业实践看,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相当一部分企业对知识产权缺乏足够重视,“重成果、轻专利”的现象仍然存在,从项目立项、成果开发,到成果奖励、成果管理等工作中还缺少知识产权内涵。

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从来没有申请过专利,70%—80%的大型企业同样从不申请专利。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管理知识产权的机构,这与国外企业相比,完全是背道而驰。可见,企业应当建立一种机制,即在进行科研开发、产业化、市场开拓立项之前,进行知识产权调查,到市场上寻找知识产权受到保护的创新成果。因此,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有关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通过立法促使企业形成具有原创性的自主知识产权,指导高新技术产业及产品的结构调整,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中国企业要想不被世界水平越拉越远,要想充分参与到世界贸易的竞争中去,挤进世界“研发创新1000强”,必须以“无创新,不保护,毋宁死”的志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拚出一条血路,我想无论哪家企业,都能立于世界不败之巅。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