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军队建设 孙科佳  
 

国防和军队建设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重要而特殊的时期,面对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矛盾。正确认识和分析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矛盾之一:军队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与国家财力有限

军队现代化建设是需要大量投入的,搞信息化建设更需要高投入。近些年来,世界主要国家推进新军事变革,发展信息化军事力量,国防投入都增长较快。美国年度军费比欧盟、日本、俄罗斯的总和还要多。早在1996至2003年之间,美国共投入军费近23600亿美元(不包括发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所追加的1千多亿),其中40%,即1万亿美元直接用于军事变革。目前,美国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军费投入仍在不断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防投入会有相应的提高。但也要看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很低,财力也很有限,我们在前进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与经费供应相对不足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因此,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能与西方拼投入。破解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与投入不足的矛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科学管理。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切实把有限的军费管好用好,用在刀刃上,用出效益来。

矛盾之二:武器装备发展与军队建设其他要素发展不协调

军队建设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武器装备、军事人员、体制编制、军事理论。这四大要素是必须全面协调发展的,否则就会出现军事系统的失调。

当前,一提军事变革,有些同志就会自然想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然而,即使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而军队建设的其他要素滞后会怎样?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为后人留下了最好的回答。两次鸦片战争惨败后,中国朝野震惊。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清王朝大量引进先进武器装备,组建了新式陆军,组建了亚洲第一大的北洋舰队。然而,甲午战争粉碎了清王朝的强军梦想。从陆战方面看,日军从编制到战术都与武器装备发展相适应,实行散兵队形,而清军还是沿用古老的湘军营制,打仗时拿着近代武器装备却排着古代的密集队形,结果在日军进行炮火准备时就已溃不成军。从海战方面看,中日海军武器装备水平不相上下,在个别舰船的性能上,中国甚至超过日本。战前,日本曾拟定作战失利的应对计划。然而,由于大清水师观念守旧、作战理论陈腐,体制编制落后,用祖上传下来的“八旗”体制和西方早已过时的“木帆船”作战理论,来指挥近代化的铁甲舰海军,最终含着千古遗恨沉没于黄海波涛之中。历史昭示后人:武器装备不落后但其他落后,照样挨打!

近年来,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尽管存在许多问题,尽管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毕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装备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相比之下,我军官兵政治素质好科技素质偏低,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不足,特别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影响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军组织体制与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建设和作战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和保障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政策制度还不够完善,领导管理体制和治军方式仍需进一步发展创新;我军总体规模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力量结构尤其是军兵种内部结构不够合理。这些问题说明,军队建设四大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如果我们过于重视武器装备建设,只顾在武器装备建设领域加大投入,而放松其他方面的建设,我军在未来作战中很可能重演历史悲剧。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军队建设四大要素全面协调发展,显得极其重要。

矛盾之三:军队政策制度改革与社会深刻变革不相适应

社会“母体”是军队建设的基础环境,“母体”的深刻变革必然对军队建设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我军建设与改革是在国家社会总体变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军队建设与改革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也应看到,军队内部的各种政策制度改革与市场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同时,军人主体地位、军人的价值观念、军队的荣誉感等也面对着许多新问题。

比如,我军武器装备采购制度和机制、医疗保障、住房制度、社会化服务保障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变革的大趋势,军地待遇的反差日趋增大。这种情况,是我军吸引人才难和保留人才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人才紧缺又是制约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问题。再比如,我军成分发生重大变化,尤其年轻官兵,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但由于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在价值观等方面也存在着某些问题,等等。从问题的根源看,固然有一个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但有很多属于政策、制度、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革命化、现代化与正规化建设有机结合,军队改革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矛盾之四:有计划军事变革与应急性军事斗争准备交织

我军正处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特殊时期。一方面,要有计划、按步骤地推进军事变革,另一方面,要随时为祖国统一大业提供必要的军事支持。这种情况,使我军面对着两大难题。难题之一:临战状态下的军事变革是军事变革之大忌。应急性的作战准备,对部队的最根本要求是“静”,不能出现大的动荡,以保持战斗力的平稳,确保能随时执行作战任务。而军事变革是一种高强度的“动”,是一种旧系统向新系统的转型,按军事变革的规律,这种转型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个风险期和动荡期,或者说是矛盾凸显期。这个时期,大批新装备不断进入部队,军人的知识结构处于更新状态,军队的体制编制结构发生较大的变更,各种新旧矛盾交织,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浮出水面,各种配套改革任务十分繁重。这种“静”与“动”的矛盾,是军队建设面对的重要挑战之一。难题之二:军事变革背景下的临战准备是战争准备之大难。我们今天的应急作战准备,与以往战争准备最大的不同,是面对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背景。我们的作战对象已不是工业时代的对象,而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对手,我们面对的战争样式也不是工业时代的战争样式,而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种情况,使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难度空前增大。

这两大难题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军事变革为军事斗争准备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基本坐标,军事斗争准备为军事变革的成功不断打下坚实的阶段性基础。要实现这种对立与统一的有机结合,就必须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统筹军事斗争准备与军事变革,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做到既能有计划、按步骤地推进军队转型,又能扎实做好应急性临战准备。

上述四大矛盾,是我军发展中的矛盾,也是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矛盾群。破解这些矛盾,不能头痛治头,脚痛医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的发展思路、科学的发展模式、科学的发展方法,来统筹兼顾、协调解决。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