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综合性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王孝伟 古朝霞 吕红娟  
 

——吉林省白山市经济转型探索与实践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在国内外的探索与实践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训。日本的“九州模式”和美国的“休斯顿模式”为世人所称道,而阿塞拜疆的“巴库模式”则成为失败的典型。

我国共有矿业城镇426座。其中矿业城市178座,这些城镇(市)为国家提供了90%的石油、93%的煤炭、80%的铁矿石和70%以上的天然气,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然而,近年来,矿业城市在发展中却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全国有54座城市陷入“矿竭城衰”的困境。这不仅是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明了方向。

峰峦叠嶂,林海苍莽,沟谷交错,江河纵横……睹此浩瀚壮观的长白山美景,1983年9月,伟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深深感慨:“不登长白山,是人生一大憾事!”

吉林省白山市,就座落在令人神往的长白山脚下。

白山,是一块丰厚的土地。这里曾是满清王朝的发祥地、朝圣地,这里沉淀着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白山,是一方英雄的土地。这里流淌过民族英雄杨靖宇和他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的抗日热血,这里留下过陈云同志指挥“四保临江”战役时的飒爽英姿。

白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拥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60%的面积,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动植物和矿藏资源。

白山,是一座综合性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建的城市,注定了要重复兴起、鼎盛、衰落、振兴(或消亡)的规律。经历了转型的阵痛,经历了凤凰涅槃式的浴火洗礼,白山这座资源型魅力城市已经踏上了振兴的新起点。

煤、林等主导产业接续失调

实施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白山市因煤、林等资源而建,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国家陆续在白山投资建设了通化矿务局、省属六个森工局、通钢集团板石铁矿等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依托这些骨干企业,白山形成了以煤炭、林业、矿产冶金为主的资源型产业体系,实现增加值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白山煤炭开采和森林采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累计生产原煤2.34亿吨、木材8450万立方米、铁矿石7000多万吨,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多年的开发,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日渐枯竭,通化矿务局原煤产量已由最高年份的585万吨,下降到目前的200万吨,近年来已有6个矿陆续破产或关闭;木材采伐量锐减,省属六个森工局采伐量由最高年份的300多万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70万立方米左右,部分森工局已无林可采。通钢板石铁矿也已进入资源中度危机阶段。

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集中凸现:

——煤、林等主导产业逐渐萎缩,接续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导致经济总量小、经济发展缓慢,全市经济一度徘徊不前。

——产业层次低,“原”字号产品多,产业链条短,效益流失严重,资源禀赋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林、矿职工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职工群众生活困难。

—— 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投入不足,矿区沉陷问题突出,林、矿区群众生活环境较差。

—— 环境趋向恶化,稳定问题增多。

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战略选择,早转型早主动,晚转型就被动。面对资源危困和重重困难,白山人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经济转型之路,自力以新生。

实施经济转型战略

着力发展六大接续产业

转型意味着城市重新定位,这是一次新身份的寻找和新角色的确定。2003年,白山市委新一届领导班子经过深入调研论证提出:白山优势在资源,所长在特色,出路在工业。确立了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明确目标: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立足资源、优化结构、做大产业、协调发展;拓宽资源开发领域,延伸资源转换链条,打造重点产业竞争力。到2010年初步建成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建成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三城两地”:中国·白山国际矿泉城、中国绿色食品城、中国优秀旅游城、中国北药生产基地和吉林省乃至东北重要能源基地。

六大接续产业建设全面展开。

——依托煤炭和水能资源,做大能源产业。

发展能源产业白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市委明确提出,要“增加煤炭,扩大火电,发展水电,抢上核电,打造重要的能源基地。”

尽管已探明煤炭可采储量递减,但远景储量十分可观。在整合现有煤炭资源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重点加大靖抚、长白煤田勘探力度,保证大接续、不失调。去年底,长白煤田开发项目已完成物理探测点1084个,钻探进尺2950米。规划到2010年,使全市煤炭产量由目前的700万吨增加到1000万吨以上。

白山市境内有鸭绿江、松花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5条,全市水资源总量80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9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25万千瓦,约占吉林省水能资源的44.5%。依托丰沛的水能资源,全市已建成和在建水电站53座。目前,正在加紧建设松江河梯级电站和一批地方水电站。到2010年,全市水电装机容量将由现在的29万千瓦,扩大到130万千瓦。扶持浑江发电公司做大做强,加快60万千瓦新建机组工程,届时其发电能力将由现在的65万千瓦,扩大到125万千瓦。同时,加紧总装机400万千瓦核电站项目前期工作。从而,构建火电、水电、核电并举的能源产业体系。

—— 依托矿藏资源,做强矿产冶金产业。

目前,白山市已发现矿产100种,探明储量36种,占吉林省储量30%以上的矿种12种,金属镁、硅藻土、钴矿储量居全国之首,煤炭、铁储量居吉林省首位,其它金属、非金属矿藏储量也十分可观,具有品种多、品位高、易开发等特点。遵循抓勘探、精开发、规模化、多保护的思路,白山市组建了地质勘查开发院,成立了金易矿业有限公司,推进地质勘查专项规划,加快优势矿产勘查、开发和储备,全面摸清矿产资源底数,搞清分布、储量、品位、开发利用价值,对市场需求、潜在效益、拉动作用大的资源优先进行勘探开发。

拉长产业链条,向下游乃至终端产品延伸。目前,初步形成铁矿石—铁精粉、白云石—金属镁—镁合金压铸件、硅藻土—助滤剂—基体无毒杀虫剂、硅石—工业硅—硅铝合金、页岩土—硫璃瓦—黑陶等系列产业链条,钴矿开发也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目标已经明确:早日建成东北稀有金属基地和亚洲硅藻土开发中心。

——依托林木资源,巩固发展林产业。

尽管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木材采伐量逐年减少,但白山仍然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83%,活立木蓄积量达1.8亿立方米,占吉林省21%。目前,木材采运、造纸、木制品加工等产业初具规模。2005年,全市复合地板产量、人造板产量突破400万平方米、28万立方米。白山市将着力实施林木开发,搞好深加工,延伸林产业链条,加快推进林纸一体化,扩充地板和人造板规模,带动造纸、建材、家具、装潢等产业发展,实现由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转变,由初级产品向高级产品转变。规划到2010年,全市地板和人造板产能分别达到2000万平方米、60万立方米,力争建成国内有影响的“三板”基地和吉林省林浆纸生产基地。

——依托中药材资源,培育医药产业。

白山有野生动物350种,野生植物2400种,其中经济植物1500多种,药用植物900多种,药用动物120多种,药用矿产20余种,是东北最大的天然药材库。全市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14.7万亩,占吉林省20%;6个国家级和省级无公害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已建成5个,其中3个通过GAP认证;16家医药工业企业中有15户通过GMP认证,天风制药等重点企业快速发展。目前,白山正在加快建设园参野化、北五味子等8大道地名贵中药材保护基地和人参、西洋参等8大人工中药材生产基地,打响“天然、纯正、独特”的长白山医药品牌,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新品种,构建集种植、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医药产业体系。

—— 依托绿色资源,壮大绿色食品产业。

长白山绿色资源得天独厚,域内抚松县、靖宇县、长白县、临江市、八道江区分别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人参之乡”、“中国西洋参之乡”、“中国北五味子之乡”、“中国红景天之乡”和“中国林蛙之乡”。白山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前景远大,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做大矿泉饮品、人参(西洋参、林蛙油)保健品和山珍食品三大产业板块。

矿泉水产业快速崛起。目前白山已发现矿泉水源地130处,日流量23万多立方米。不仅水质好、流量稳、无污染,而且类型齐全,有偏硅酸型、碳酸型、锶型、锂型等,经国际饮水资源保护组织对200余项指标化验、检测、评估,认为完全可以同阿尔卑斯山和北高加索天然矿泉水相媲美,2004年白山被该国际组织命名为“中国·白山国际矿泉城”。农夫山泉、娃哈哈、康师傅等知名企业已落户白山,地方品牌“泉阳泉”已被评为中国名牌,全市现已具备年产近百万吨的能力。目前,白山正在加强矿泉水资源保护和规模开发,规划到2010年形成300万吨生产能力,初步形成矿泉水支柱产业。

人参产业独具优势。白山是全国著名的人参主产区,人参年产量分别占吉林省65%及全国50%,出口量占全国80%,已被列入WTO原产地域保护范围。目前,全市低农残人参生产面积达总面积的85%以上,靖宇县、长白县人参GAP生产基地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参隆集团、西洋参集团等涉参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长白山人参市场全面提档升级;开发出“GE510免疫人参多糖体”、“三参胶囊”等系列人参精加工产品,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产业链条。白山市倾力打造长白山人参品牌,实施资源整合,推行标准种植,强化科研攻关,在发展人参保健品的同时,向药品、食品、饮品、化妆品和人参皂甙单体及多糖体产品延伸,努力建设长白山人参产品贸易集散地和出口基地。

山珍食品产业初具规模。以山野菜、食用菌为主的山珍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较快,各类天然、营养、无公害的山珍食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目前,全市山珍食品年产量达12.9万吨。白山正在扩大绿色产品认证,带动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的山珍食品加工企业。2010年,全市山珍食品和保健品生产能力将达30万吨,长白山生态食品生产能力达260万吨。

——依托旅游资源,打造优秀旅游城市。

巍巍长白山,绵亘千余里。长白山海拔2691米,自然风光独特,神奇壮观的长白山天池,色彩缤纷的高山花园,气势雄浑的锦江大峡谷,浩翰无垠的长白山林海,美丽迷人的鸭绿江风光,令人心驰神往,留连忘返。

莽莽林海,抗日英豪。白山市是国家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是中央确定的以松花江、鸭绿江流域和长白山区为重点、以“抗联英雄、林海雪原”为主题形象的东北红色旅游核心区域。

跨国旅游,异国风情。白山与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交接边境线长达460.5公里,已开展了对朝跨国游,一览异国风采。

作为全国首家全幅员森林旅游区,白山现已初步形成了“春观山花、夏登天池、秋赏红叶、冬游冰雪”和“环山、沿江、跨国”的旅游格局。2005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149.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32%。白山正在加快建设长白山机场、高速公路和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推进四季旅游产品开发,积极申报长白山世界自然遗产和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加快长白山旅游与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一体化发展,向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迈进。

在壮大资源型产业的同时,白山还立足基础优势,积极发展建材、轻纺、汽车配套等加工制造业,努力构建资源型产业为主导、加工制造业为配套的产业格局。

实施重点突破

加快转型振兴步伐

“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云”。实施经济转型,必须选准突破口。白山围绕项目、改制、招商、环境等发力,经济转型捷报频传。

加快项目建设,挺起工业脊梁。

白山市决策者强调:项目就是规模,就是效益,就是新的增长点,就是发展后劲。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接续产业的重中之重,立足资源上项目,依托骨干企业上项目,把握政策导向上项目,实行外引内培上项目。规划“十一五”期间,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468项,总投资1250亿元;“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77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在去年实施“项目促进年”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为全市“项目落实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0%以上,其中工业投资所占比重不低于45%。

把大项目作为经济转型的引擎和支撑。一个大项目就是经济的增长点,一批大项目就是经济的增长极。白山坚持抓大项目带动中小项目建设,形成整体突破格局。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25个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联系责任制。热电公司60万千瓦新建机组、60万吨焦化、长青铁矿铁精粉、钴矿开发、新宇煤矿扩能改造等5个大项目快速推进,达产后可新增税收5亿元。长白山机场、林浆纸一体化一期、棚户区改造一期、1000万平方米复合地板等一批大项目近期陆续启动建设。总投资571亿元的长白山高速、靖宇核电站等4个项目前期工作也有了较大突破。

搭建项目建设要素平台。白山抓住东北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债、中央补助和预算内资金支持。强化金融支撑作用,充分利用开行的软贷款,加快发展地方商业银行,扩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奖励办法,全力破解资金瓶颈。注重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坚持引进、消化和吸收相结合,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搭建技术要素的平台。加快人才资源整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吸引机制,设置项目人才库,为各类人才在项目建设中提供施展平台。

深化企业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白山着力破除思想障碍、冗员障碍、利益障碍、债务障碍,打响国企改革攻坚战。坚持以有利于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利益和调动改革者积极性为原则,坚持改制范围、改革形式、出让对象放开,坚持以保持稳定为前提,以搞活企业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股份制、民营化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产权出售、股权转让、“一个置换、两个转变”和净资产量化等多形式改革,努力实现股权的多元化。去年,全市选调184名精干人员组成92个改革工作组,指导推进企业改制。敢于坚持负债改制,多方筹措改制成本。去年全市完成企业改制124户,为年初计划的135%,3.1万名在册职工依法解除了劳动关系,共支付改制成本4.7亿元。产权招商也取得阶段性成效。上海中产经投资有限公司整体收购新宇煤矿,辽宁海诺集团收购市滑石矿,辽宁海芳公司收购市纺织公司主厂区产权后,企业整体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全面完成剩余75户企业改制任务。截止目前,全市已有33户企业完成了改制,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开始启动。企业整体改制带动了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已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55%。

大力招商引资,提升开放层次。

白山地处偏远,一个时期干部群众的思想偏于保守,开放氛围不浓,经济的外向度不高。市委、市政府认识到:白山的落后在于封闭,白山的出路在于开放。他们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金钥匙,向世界敞开胸怀,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

搭建招商引资新平台。2004年,借助国际水资源保护组织给白山国际矿泉城挂牌之机,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中心举办新闻发布会,集中宣传推介白山,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白山国际矿泉节,吸引国内外来宾480多人,其中来自30个国家(地区)的外宾近百人,签订了一大批投资合作项目。2005年,以首届中国吉林·东北亚博览会为契机,举办第二届中国·白山国际矿泉节。目前,第三届国际矿泉节正紧锣密鼓筹备之中。

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坚持走出去,突出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和网络招商,赴发达地区和国外开展系列招商活动。建立白山招商网,集中宣传推介优势项目,靠资源的魅力吸引投资者。相继引进了娃哈哈、农夫山泉、同仁堂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同时引进了中国电力投资公司、中产经投资有限公司、首都机场集团、中信国安、顶新国际集团、通化钢铁公司等一批战略投资者。2005年,全市实际引进域外资金比上年增长1倍。

做活对朝边贸大文章。白山中朝边境线较长,有两个贸易口岸、六个过货通道,发展边贸的优势不言而喻。他们变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不断改善大通关环境,发展“大边贸”,建设“大市场”,边贸进出口品种达50多个。一些域内企业已不满足易货贸易形式,向合资合作投资办厂方向发展。目前,域内长白县已有14户企业到朝鲜合作、合资、合营,涉及矿产、林木和土特产加工等多个产业。近几年,对朝边贸额每年都保持20%的增幅。

优化服务环境,搭建发展平台。

栽得梧桐树,招引凤凰来。城市间的竞争越来越倾向环境的竞争,环境就是竞争力、吸引力。白山市明确提出,所有政府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公务员都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服务”这个词正以从未有过的频率出现在政府的各项工作中。并列出了这样的服务清单:

清理行政审批项目。从最难处入手,重拳出击治理乱收费、乱罚款,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对市级52个行政部门576个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审查和界定,取消6个部门行政审批权,取消行政审批项目218项,暂缓执行13项,合并10项,清理废止规范性文件147件。

健全各项制度规定。近两年,白山先后制定《整治发展软环境“一票否决”制度》、《整治发展软环境七条禁令》、《实行企业“宁静日”暂行办法》等10余项制度规定,并严格执行。

开展“双评”活动。2004年起,全市启动评定发展软环境最优单位、最优个人和最差单位、最差个人活动,建立健全一整套考核、评议、奖惩办法。提高机关危机意识,增强创先争优的氛围。

建立项目服务体系。实行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实施“无偿委托代理”、“一条龙全程服务”,所有施工审批手续都由牵头服务部门负责办理,直至建成投产。

白山逐步成为创业者的乐园。

通过经济转型,白山硕果累累。2005年,全市实现GDP比上年增长17.8%,增幅创白山历史新高;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6.4%;实现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4.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9.4%、8.9%。

白山转型发展的启示

启示之一:欠发达城市必须抓住加快发展的主题。目前,欠发达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如果不加快发展,欠发达地区将没有出路,就谈不上落实科学发展观,更不符合中央统筹发展的要求。白山紧紧抓住发展主题,以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速度,高于以往的速度向前发展,能搞多快就搞多快,不受发展速度限制,推动了经济“快跑”,加快了经济转型的步伐。

启示之二:必须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白山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但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近几年,他们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拓宽开发领域,拉长产业链条,不断地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入了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

启示之三: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经济决不能有短期行为,不能“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白山市在转型发展中,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断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目标。

启示之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经济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让人民群众不断地从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白山市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加快经济转型,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坚持一切工作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认真解决事关民生的基本问题,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辛勤付出圆好梦,资源论剑独争锋。”白山大地处处唱响转型的主旋律,转型战略正统领和指引着全市工作,一路高歌!

(学习时报综合部地方发展调研组 王孝伟 古朝霞 吕红娟)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