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美国“民主输出”战略为何到处碰壁  
 

□中组部党建研究所世界政党研究室

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利益出发,把中东和中亚地区当作推行民主的战略重点加以经营,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但是到处碰壁。

“民主战略”遭遇困境

“大中东计划”步履维艰

2004年2月,“大中东计划”正式出台。其实质是按照美国模式改造中东国家,将其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但是,美国提出中东民主化的目标在实施过程却困难重重,难以实现。

1、伊拉克政局持续动荡,发展前景不明朗。战后伊拉克举行首次大选曾被美国当作样板来吹嘘,但大选结果却令美国大失所望,与伊朗有着密切联系的什叶派获得议会的多数,将在伊拉克未来政府占据主导地位。什叶派的崛起将进一步增强伊朗对伊拉克乃至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这有悖于美国围堵伊朗的战略,也预示着美国在中东地区将长期陷入战略困境。在伊拉克安全问题上,针对美军的袭击事件不断。美国通过军事手段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也激化了伊拉克内部民族和教派矛盾,造成社会秩序混乱、人心浮动,各种政治势力间的冲突一触即发,处于内战边缘。

2、伊朗核问题陷入僵局,发展前景扑朔迷离。从表面上看,伊朗核危机或核问题似乎是一个防扩散问题,但实质上是美国推行中东战略受到伊朗强烈的抵制。如今,美伊之间没有互信的基础,双方有可能因误判而发生冲突。当然,从短期看,由于美国难以从伊拉克脱身,寻求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仍将是美国的首选方案。现在,美国已经把伊朗核问题提交给安理会,美国企图迫使安理会通过制裁伊朗的决议案,为政治或军事解决伊朗核问题铺平道路。

3、哈马斯胜选出乎意料,美国民主遭遇尴尬。2006年1月26日举行的巴勒斯坦选举中,哈马斯赢得了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这一结果将重塑巴勒斯坦国内的政治格局,为巴以和平进程投下变数,也在某种意义上打乱美国大中东民主进程。巴勒斯坦的大选令美国颇为尴尬:一个被美国极力排斥的、诋毁的“恐怖组织”竟获得了2/3的席位,而且是以民选的方式上台。促使哈马斯“意外”地当选的有两个原因,一是以色列对巴强硬的路线,而美国一直偏袒以色列;另一个是美国对民主选举过于自信,结果是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颜色革命”的光环逐渐消退

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颜色革命”两年后,人们的心理也经历由狂热到希望,从希望到等待,从等待到忍耐,从忍耐到失望的过程。“颜色革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民众弥漫着失望、不满的情绪,显然,“民主化”只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并不能改善民众的生活,也不能促使政府更加清廉。

在乌克兰,“颜色革命”胜利不久,各政治派别就为权利分配发生争吵,直至暂时的联盟破裂。。刚刚举行的乌克兰大选,所谓“民主派”的势力进一步削弱,表明人民对“颜色革命”的失望。在格鲁吉亚,人们同样感到失望和泄气。

拉美一些国家与美国渐行渐远

2006年是拉美国家的大选年,不管是总统候选人还是新上任的领导人,都积极地与美国“划清界限”,批评伊拉克战争,反对美国对拉美资源的掠夺、推出符合国情的经济政策。但美国难以阻止拉美向左转的趋势。玻利维亚选举在美国的百般阻挠下,左翼政党执政莫拉雷斯仍顺利当选。莫拉雷斯上台后,积极加强与古巴、委内瑞拉的关系,迫使美国将古巴——委内瑞拉——玻利维亚三国视为新的“邪恶轴心”。

由于拉美国家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加大,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和控制力下降。在美洲国家组织秘书长选举中,美国支持的候选人第一次没有选上。在制裁古巴、孤立委内瑞拉的问题上,美国很难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美国扶植的海地傀儡政府至今得不到加勒比国家的承认。美国与南共市场在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也处于停滞状态。

到处碰壁的深层次原因

美国民主战略虽然目标宏大,但并不切合实际,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在世界许多地方遭到抵制。美国很难完全实现民主战略所设定的目标,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美国借助“民主输出”战略来谋取霸权,丧失道义与法理的合法性

“民主”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中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从目的讲,美国鼓吹美国的价值观不仅具有优越性,而且有普世意义,极力在全世界推广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美国打着“新干涉主义”或“人道主义干涉”的旗号。通过几次重大的军事行动,逐渐渗入或占据了全球重大的战略要地。在过去的几次战争中,美军都使用了贫铀弹、集束炸弹等违反战争法原则的武器,造成了平民百姓巨大的伤亡。战争还造成经济倒退、社会秩序混乱、难民流离失所、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美国的“民主输出”战略触及其他大国战略利益,引起大国的不满和抵制

“颜色革命”直接危害了俄国的战略利益。独联体关系到俄重大战略利益,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紧逼下,俄罗斯被迫进行反击。在经济上,俄罗斯不再以优惠的价格向倒向西方的国家提供能源及其他商品,同时加大对与俄关系密切独联体国家的经济支持;在政治上,俄罗斯总统办公厅特地成立了一个特殊机构,专门负责同独联体内的“颜色革命”开展斗争;在军事上,独联体集体安全组织在演习方案中增加了武力对抗“颜色革命”的内容。“颜色革命”还给美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如2005年5月,美国在乌兹别克斯坦策划了安集延骚乱事件,使美乌战略伙伴关系发生逆转,美军被迫撤出驻乌军事基地。

美国的“大中东计划”加深了美欧矛盾。欧美在中东问题上的矛盾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伊拉克问题上,双方在关于伊拉克战争性质问题上的分歧如故;在伊朗核问题上,欧美双方也存在分歧;在巴以和平进程问题上,欧盟认为巴以冲突是中东地区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应将其放在中东战略的首要位置。美国则认为打赢反恐战争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推动中东地区实现“民主化”;在中东改革问题上,欧盟优先考虑经济改革,而美国则企图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尽快完成对中东的改造。

各大国围绕着中东、中亚等问题上的分歧和博弈,是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一个表现,其实质是单极与多极,一超与多强、控制与反控制的继续和发展,这种矛盾带有结构性和根本性。而这种矛盾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的“民主输出”战略形成牵制,并且这种牵制作用在今后的国际局势中将继续得到强化。

美国“民主输出”战略无视当地的历史、传统,引发不同文明间冲突

美国的一些右翼决策者想当然地认为在中东进行民主化改造是为了彻底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但是,由于中东的政治文化、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与西方所谓的民主价值观相差甚远,美国要想在这个地区推行西方民主绝非易事。中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发展滞后,宗教影响深远,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有其自身的发展道路和路径,决不能单一地用西方化的模式加以改造。在许多阿拉伯人看来,美国推行民主化战略不是维护当地人的福祉,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美国在中东的利益,美国的真实意图是分裂阿拉伯——伊斯兰世界。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