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托起太阳的事业 黄先禄  
 

——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纪实

“天之神,日为尊”,太阳是神圣的。

在古代,太阳的原始图腾都被认为是崇高与光明的象征。就在这神圣的太阳之下,驻守着一群21世纪的创业者和光明的使者,他们是新时代的“精卫”,新世纪的“大禹”。

他们向上托护着太阳,向下呵护着黄河。他们在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地球最高处——青藏高原上以磅礴气势,展现雄伟、搏击长河。他们是一群敬畏自然、奉献自然、和谐自然的地球之子,他们恪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科学务实,争创一流”的黄河水电精神,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的高原精神,在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上,以博大的胸襟、无畏的精神、创新的勇气从事着治理黄河、改造黄河、保卫黄河、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的伟大而神圣的事业。

一汪碧水写春秋,满腔热血铸辉煌。他们就是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建设者们!

天降大任 受命于时

“黄河清,天下宁”,这是中华民族的千年美梦。“万山不隔中秋月,百年复见黄河清”。千百年来,人们祭祀、祈盼,在黄河的源头铸起巨大的铜牛,幻想锁住黄河,渴望海晏河清。但是黄河依然是黄河。

在“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口号指引下, 1957年4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1958年10月胜利截流。1960年,一座高106米、长875米的大坝横空出世,截断了滔滔黄河水。

1994年9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胜利截流,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遂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

昔日桀骜不驯的黄河终于在黄河建设者的气势之下改变了频繁决口的恶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黄河清流奔涌,一泻千里,曾激起中华民族无数赤子的万丈豪情和盎然诗意。然而1997年,黄河还是发生了惊天的大事:大河断流了。而且从黄河三角洲一路断到古城开封,一向汪洋恣肆的黄龙就地趴下,沿河700多公里长、几十公里宽的河床被裸露着。黄河的源头出现了断流,黄河正面临着成为无源之水的窘境。

黄河“河竭”,“水干见底”,世间奇闻。

1998年1月,“两院”163位院士联名疾呼“拯救黄河!”

1999年3月,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呼吁“保卫黄河”!

黄河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黄河的问题决不是一个“拯救”与“保卫”问题!黄河问题又再次震动中央高层。

1997年,江泽民同志提出再造西北秀美山川。

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启动。

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和西北四省(区)电力投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河水电)于1999年10月挂牌成立,2000年1月正式运作。

黄河水电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其初始条件得天独厚,地利人和。

黄河水电具有规范的现代企业体制。公司初建时注册资本金虽只有10亿元人民币,但公司注册地却是西部战略要冲和桥头堡西安市。2002年10月,公司以龙羊峡和李家峡两座母体电站为主体,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明晰了公司的产权结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持股87.1%,青海省投资集团公司持股4.0%,陕西省投资集团公司持股3.9%,甘肃省电力建设投资开发公司持股3.9%,宁夏电力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1%。公司下设8个分公司、5个控股子公司、5个辅业公司,职工4286人。

黄河水电具有明确的开发要求。据守流域。公司主要负责黄河流域的水电开发建设,负责现有电站的生产、经营和资产的保值增值。梯级补偿。黄河上游在青海境内龙羊峡以上河段规划了13座梯级电站,在龙羊峡——青铜峡峡河段也规划了25座梯级电站。雄踞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库库容达247亿立方米,具有巨大的调节作用,既能使其下游各梯级电站的保证电量占多年平均发电量的80%,又能做到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及缓解下游断流问题。滚动开发。按照建设一批、筹建一批、规划一批的优化开发原则。目前已建成龙羊峡、李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8座水电站,共装机383万千瓦。正在建设的有公伯峡、拉西瓦、苏只水电站,总装机容量592.5万千瓦。综合发展。公司除进行水电开发外,还进行火电、气电和风电等多种能源并举开发,兼营水电工程咨询、监理、建筑安装以及电力上下游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经营等。

黄河水电具有独到的资源优势。黄河是一条资源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黄河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 4480 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其中花园口断面559亿立方米,约占全河的96%。黄河干流水力资源总装机容量3421.6万千瓦,年发电量1253亿千瓦时。黄河上游鄂陵湖出口至宁夏青铜峡水电站,全长2383千米,地跨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五省(区),河道落差3135千米,其水力资源集中分布于宁夏青铜峡水利枢纽以上的干流河段上。在该河段共规划布置37—38座梯级水电站,装机容量2493.3万千瓦。其中龙羊峡以上河段全长1670千米,总装机容量791.6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46.2亿千瓦时。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水能资源是全国著名水电“富矿”和国家重点开发的水电基地之一,河段全长918千米,落差1324米,规划大中型水电站24—25座,总装机容量1701万千瓦,年发电量602亿千瓦时。

2005年,黄河水电完成发电量168.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完成售电量166.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提前54天完成全年发电任务;实现销售收入25.04亿元,同比增长46.8%;实现利润3.93亿元,同期增长1416%;全年完成基建投资26.9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5%;新增装机容量67.5万千瓦;资产总额达到252亿元,已投产的装机容量为498.9万千瓦,在建设项目495万千瓦,筹建及前期项目512万千瓦。在全国发电企业整体效益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实现利润在集团公司17个考核单位中排名第4位,利润涨幅居中电投集团公司首位。从1999年到2005年累计发电681.1亿千瓦,上缴国家税收16.5亿元,连续6年荣膺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今年又喜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黄河水电公司始终坚持以开发绿色能源为先导,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切实把“建设电站、带动经济、改善环境、造福移民”的方针落到实处,注重移民、环保、水电开发的综合效益,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造福当地人民群众。

正如一位新华网民所言:“我是龙羊峡水电厂附近的村民,在龙羊峡水库周边居住已有二十多年来,目睹了龙羊峡电站建成后的变化。龙羊峡电站有力地带动了家乡的变化,电厂自筹资金出资500多万元,将黄河水从海拔2600米提灌到3700米,建了10多级泵站,村民喝上了黄河水,解决了几万村民、牲畜的饮水问题。电厂还向当地学校捐资建校,扶持学校发展。电厂为当地村民修路几十公里。为当地移民提供劳务输出,解决当地移民的就业。电厂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关系融洽、和谐。假如没有电站的建设,我们的生活依然会贫困,这是恶劣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我们从内心感谢电站的建设者!”

矢志大河 玉汝于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吸天地之雨露,融雪山之精华,集万物之灵气,汇千溪百川为巨流,开山辟路一泻千里,历经沧桑奔流不息。她孕育了中华文明,也哺育了黄河水电人。

喝着黄河水、沐着黄河浴的黄河水电人,“植根峡谷托光明,矢志大河终不悔”。他们扎根高原,献身高原,迎着黄河的风浪,踏着黄河的足迹,舍小家顾大家,献了青春献子孙,默默耕耘,

默默奉献,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他们的心声激扬了发电的隆隆马达声,他们的汗水化作了细流的涓涓黄河水。

工作是美丽的,劳动是光荣的,创造是幸福的。这是黄河水电人的真实写照!

“一个企业的诞生,仅仅是犹如一粒种子的存在,而管理则是土地、阳光和水。”

黄河水电纵横商海,捭阖市场。既独占黄河资源的先天优势,又独具和谐管理的后发优势。公司理顺了管理关系,界定了管理界面,确定了管理职责,取得了管理实效。

人才管理精锐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公司按照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讲政治、有本事、肯实干、能自律、业绩好”的要求,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有目标、有计划地实施年轻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评价和交流制度。公司积极推行“人才强企”战略,创新和建立人才学习培训、评价考核、选拔使用、激励约束等机制,大力引进公司紧缺的风电、火电、气电等方面的人才,加强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公司严格按照《劳动合同制管理制度》和《短期用工管理制度》要求,积极推进岗位分析、岗位评价和岗位动态管理,逐步形成了多重通道、竞相发展的人才开发体系。用市场化的手段,广纳群贤,积极推行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制度,完善和规范公司薪酬和福利政策,合理设计薪酬水平。公司对系统内的人力资源实现跨区域配置,对火电、气电人才实行合理有序梯次开发,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

工程管理精品化。加强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是水电建设发展的永恒主题。水电资源开发是黄河水电核心业务,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效益、开发进程甚至公司形象。因此,公司不断追求均衡生产,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地实施精品化管理,积极打造精品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公司严格按照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水电建设工程安全文明生产管理规定》和《水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的要求,坚持以实现整体经济效益为宗旨,坚持以现代生产方式为标准,坚持以项目法人负责制为核心,坚持“四二二”工程建设目标和包括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本金制、合同管理制在内的“五制”管理。在进度计划控制上,坚持以总体计划为依据,科学、细致、合理的制定跨年度计划、年计划、月计划、日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对计划及时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切实做到小计划服从大计划,局部计划服从整体计划,并加强进度计划的执行监督和联系协调。在管理过程中,不断使投资、造价控制渗透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优化设计开始,在招标、监理、施工、管理各个环节均树立效益和效率的观念,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控制投资,并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真正提高效率、降低造价,真正使工程建设达到速度快、质量好、成本低、效益高的目的。公司还坚持以合同为依据,严格遵守合同,自觉强化业主意识,履行业主职责,珍惜业主权力,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讲求效益的项目法人负责制。在公伯峡水电站工程建设中,始终恪守“开挖就是雕刻、浇筑就是雕塑”的诺言,把“建精品工程,创鲁班奖,单位工程创全优,保证工程内外质量优良,达标投产创一流”作为工程建设的目标,通过加强事先控制、过程控制,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质量管理等手段,取得了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优良品率达到85%以上的好成绩,大大提升了公司市场化运行的核心竞争力。

1987年12月4日,黄河龙羊峡水电站2号机组的投产发电,使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突破1亿千瓦。时隔17年,2004年9月26日,公伯峡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实现了我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跨越两个历史阶段,标志我国不同时期电力建设成就的两座丰碑都在黄河上游竖起,这充分说明国家对开发黄河水电资源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黄河水电人的骄傲,更是献身于国家电力事业的老领导、老专家、老前辈以及广大电力建设者辛勤耕耘的结晶,这必将以光辉灿烂的篇章载入我国水电建设发展的史册。

几十年来,水电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建一座电站,树一座丰碑,开拓一片市场,改善一片环境,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水电人犹如金庸笔下的“大侠”,于荒山野岭之中,历十年之功打磨一剑,剑成之日,便可施泽于天下。

水电管理精细化。公司本着“策划、程序、修正、卓越”的企业理念,围绕精细化管理,不断挖掘企业潜力。通过把管理做精做细做实,逐步实现了由粗放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成功转型,建立和完善了精细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了水电管理的调控力。西北本身是一个缺水的地方。一旦水库到了偏枯“死水位”,黄河水电人就千方百计地做好水电调度,控制出库流量,加大各省电网互供,在省际间的配合下度过缺水难关。在丰水期间,面对省际间均有富余的电力电量和复杂的利益关系,公司就想方设法做好沟通协调,切实保证水电大发,消纳水电,决不“弃”水。公司的具体做法是:牢固树立水电优先、全网消纳水电的意识,按照《西北电网省际间电力电量交易管理办法》,努力将水电消纳问题列入省际互供电管理范围。公司按照“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积极落实各省(区)水电消纳计划。2005年,是西北电网由电力紧张到电力富余的转折之年。全网2004年用电量增长率为20.33%,2005年用电量增长率仅为9.21%。而当年西北新增火电装机538万千瓦,加上黄河上游来水增加,水电进入大发期,西北电网的电力电量出现富余。特别是2006年,西北各省(区)电力电量全网过剩,全网总富余电量达350亿千瓦时,区域内消纳富余水电的难度加大。为了确保公司电量能够消纳,公司采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办法、积极灵活的营销策略,一方面确保不弃水,另一方面力争最好的经营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主业管理精干化。2003年,黄河水电在中电投集团公司系统乃至全国电力系统率先进行了主辅分离、运管分离、运检分离的企业内部改革,对公司系统内的生产要素实行了优化整合,形成了具有流域滚动开发特点的管理机制,加强了公司的管理控制力、决策执行力。在“主业精干化、检修专业化、辅业社会化”的模式下,公司积极推进流域专业化管理,积极开拓专业市场,积极加快辅业社会化进程。公司通过解决辅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增强了各专业公司、辅业公司的生存发展能力。一方面在巩固内部市场的同时,各专业公司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在承接小浪底、万家寨的机组检修工程时,就将业务范围拓展到了广西长洲水电站以及大通河、洮河流域。其它专业公司和辅业公司的外营业务也相应逐步扩大,主业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优势进一步得到凸现。在辅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强的同时,主业精干化格局相继形成。

安全管理人本化。人的安全可以说是企业人文精神的核心。关心人就是要关注人的生命和生存安全。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现了安全生产中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的科学发展观。在理念层面,将“安全第一”的方针与“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安全理念融会于安全管理之中,实现从“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的思想转变,将个人安全同社会安全联系在一起。在制度层面,公司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放在突出位置,做到安全与生产同步规划、协调发展,建立了安全生产的“四个保证体系”。在执行层面,公司遵循安全生产规律,层层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行“不符合项”管理,做到安全可控、在控、必控。在施工层面,切实加强危险点和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避免违章操作,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完善应急手段,加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落实应急预案,切实保障施工单位安全施工。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和防预有力的安全措施,强化了公司安全生产的执行力。

开“源”截“流” 成效斐然

黄河上游水电滚动开发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北电力发展的龙头工程和跨区联网的重要支撑,事关沿黄九省区,尤其是西部五省区的国计民生,是“西电东送”工程中的重点工程。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注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开发工作。现任中央领导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曾庆红、黄菊、吴官正等都曾到黄河上游视察工作,对黄河上游水电滚动开发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

2002年8月温家宝总理视察黄河水电时指出,“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电站对黄河的调水、防洪、防凌发挥了最大作用,保证了黄河不断流”。

2005年8月曾庆红副主席视察黄河水电时指出,“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建设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4年9月,黄河水电公伯峡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之际,中国水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黄菊副总理还专门作了重要批示,“希望电力部门和有关省区团结协作,把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滚动开发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

国家也把建设黄河上游大型水电基地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

黄河水电遵照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在中电投集团公司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扣资源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主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增收节支,提高效益;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全面开创了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滚动开发的新局面,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了头,起好了步,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变“生态保守”为“生态保护”,实现了生态效益。人类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这是人类的生存法则。从哲学的角度看,人类干预自然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过程。自然生态系统对人而言不一定是最理想的,但人类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按照生态规律,建设比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合理、更加美好、更加适应、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关系,但绝不是妥协关系。人类只有调整大自然的旧有的失衡,才能建立起有益于人类的全新的平衡,这就是人与自然的辩证法。水电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开发黄河上游水电资源,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符合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水电开发本身对流域生态环境不利影响较小,有利影响较大。从已建成的电站看,不仅增加了水域面积,加大蒸发量,水库周边地区小气候、小环境已经开始向有利于生物生长的方向变化,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一道道亮丽的黄河风景线正展现在中国人面前。

变“河流治理”为“河流管理”,实现了社会效益。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和人烟稀少的无人区,任河流自由流淌,任洪水自由泛滥,这是可行的。但是,对于现代人类社活动密集的社会来说,那完全就是一种灾难、一种极大的生态失衡。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摸索并付出生命代价之后,逐步积累了经验,即采用堤防、水坝等方法抵御洪水,保护生命,造福社会。这是一种真正的生态保护和社会进步。通过黄河上游水库的有效调节,特别是居于“龙头”位置的龙羊峡水库(其水库库容达247亿立方米)的有效调控,黄河下游不断流的保证率从54%提高到80%,凌汛破坏率从86.08%~100%降低到11.77%~18.23%,宁蒙灌区灌溉保证率由31.25%提高到86.25%,下游省区年保证率由56.25%提高到80%。同时,黄河上游水电站多年平均为宁蒙灌区增加有效供水17.08亿立方米,为下游省市增加有效供水7.1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为上游径流式电站增加电量8.93亿千瓦时,为三门峡、小浪底水电站增加电量9.1亿千瓦时。随着黄河上游调节性能好的大型水电站群的建成,更好地满足了下游发电、灌溉、供水、生态等综合利用的要求,有效地改变了黄河水量的时空分配,真正缓解了黄河的断流现象,使中下游流域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事实证明,自1997年以来,到2006年5月,黄河入海流量达到约960立方米/秒,创历史最高值,黄河连续7年没有出现断流。从黄河全流域总体而言,整体综合效益的增加非常可观,基本实现了“堤防不缺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河流管理的终极目标,维护了黄河“自由奔腾”的“健康生命”。

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实现了经济效益。黄河上游尤其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的水电站,与国内同等规模的水电站相比,具有工程量小、淹没耕地及迁移人口少、单位千瓦投资低、技术经济指标优越等特点。已建成的龙羊峡多年调节水库雄踞河段之首,为下游电站的建设和水库运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得龙羊峡以下电站的建设开发比国内其他河流的水电开发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一是自然条件好。河段的各梯级水电站水位基本衔接,落差集中,水量丰沛、径流稳定,洪水流量小,泥沙量小,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二是征地移民少,土地淹没损失小。征地移民和土地淹没是所有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中设计面广、影响大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黄河上游特别是龙羊峡以上河段的公伯峡、拉西瓦和积石峡3座大型水电站平均每万千瓦淹没土地仅17.6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8,平均每万千瓦迁移人口15.2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0。三是工程量小。如公伯峡、拉西瓦和积石峡3座大型水电站,其平均单位千瓦混凝土量为0.93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指标的1/3。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的资源优势,使水电承建工程投资相对较低,电价具有竞争力,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公伯峡水电站动态投资为62.57亿元,单位千瓦投资为4100元;拉西瓦水电站动态投资为145亿元,单位千瓦造价仅3500元。上网电价仅为0.227元/千瓦时,均低于全国平均单位千瓦造价和上网电价。无论是西北电网,还是“西电东送”的华北电网、山东电网,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以送电代替送煤,既可缓解华北电网、山东电网的供需矛盾和煤炭运输给交通带来的沉重压力,也可减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环保压力,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目前配合公伯峡水电站送出的750千伏交流送变电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为西北向外区送电打下了基础。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后,黄河上游水电的发电量将与调水量成比例增加。

任重道远 前景灿烂

196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艾伯特·斯韦兹认为“敬畏生命”就是要“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价值”。黄河是有自然生命的河流,黄河的自然生命的最高价值在于是否能够通过以开发促保护的有效途径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2004年,《北京宣言》郑重确立水电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地位和水电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人类利用建坝挡水、建造水利工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中国的都江堰引水灌溉工程到古罗马的城市供水系统,通过修渠建坝成功的控制洪水和利用水利资源已经成为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特别是发明电以后,利用水力发电造福人类,更是一度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

我国现有水坝8万多座,其中已建坝高30米以上的水坝4600多座,坝高60米以上的水坝约400余座,水库总水量约5000多亿立方米。虽然我国大坝的数量不少,号称拥有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水坝,但实际上多为不规则的小型土坝,真正能够发挥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作用的大坝、大库并不多,水库蓄水总量不足世界的2%,比美国小20多倍,人均水库蓄水量还没有美国的100分之一。

从水电的理论开发来看,全世界水电发电理论蕴藏量约为40万亿千瓦时(度)、技术可开发约为15万亿度、经济可开发约为8.8万亿度。我国大陆部分水电的理论蕴藏装机容量为6.944亿千瓦(按8760运行小时计),年电量6.0829万亿度,其中技术可开发容量为5.416亿千瓦,年发电量为2.474万亿度, “经济可开发量”(容量为4.48亿千瓦,电量为1.753万亿度),列世界之冠。

从水电开发的情况来看,至20世纪末,世界上有24个国家的90%电力来自水电,有三分之一的国家的水电比重超过一半。有些国家(如瑞士、德国等)的水电开发程度甚至超过了90%。

从水电开发的经验来看,水能资源越早开发、开发程度越高,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越有利。一些国家由于水电开发比较早,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超过了100%,国家经济和生态环境不仅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后果,而且还实现了双赢。如挪威、瑞士、加拿大这样水电开发比重大的国家一直都是生态环境良好。相反,倒是那些水电资源匮乏的发达国家(如英国、日本)无一例外地都经历过惨痛的环境污染阶段。

美国是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在漫长的西部开发中,美国仍然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重中之重。从1902年开始,美国联邦政府经过近100年的努力,在西部建成了水库348座、泵站267座、渠道21.6万公里、输水干管2300公里、水电站58座。

据联合国专家研究,水电开发还具有重要的扶贫作用。在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水电开发既是摆脱贫困的明智选择,也是实现人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水电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技术支撑,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直接影响水电开发的程度。我国也因资金匮乏与技术水平问题,前50年的水电开发程度还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10%。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古代文明的摇篮、现代文明的重心、未来文明的基地,一直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也一直是中华民族优先开发、争相开发的重点区域。按照国际水电开发经验和我国水电开发现状,特别是在长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取得辉煌成果、三峡工程投产发电并开始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之时,黄河的水电资源开发建设方兴未艾。

从电力需求来看,对青海省用电量需电量是:2010年达296亿千瓦时,2015年达398亿千瓦时,2020年达520亿千瓦时。“十五”期间年递增16.34%,“十一五”期间年递增6.51%,“十二五”期间年递增6.1%,“十三五”期间年递增5.49%。

从电力供应来看,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及2015年西北电网规划要求,黄河水电公司确定了到2010年在青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的目标,年设计发电量360亿千瓦时;将在“十二五”末达到装机容量1247.5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459亿千瓦时;将在“十三五”末达到装机容量1537.5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591亿千瓦时,到2020年,黄河水电公司完全可以实现装机容量及发电量翻两番的目标。

黄河水电开发意义深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加快黄河的水电资源开发,是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是水电开发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认真学习国内外水电建设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汲取营养,开阔视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电投集团公司“三三二三”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的进程,把黄河雕琢成一条由一颗颗电力明珠串起的翡翠珠链,呈献给祖国和人民!

为实现黄河上游水电滚动开发的总体目标,黄河水电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科学务实、争创一流”的精神,突出抓观念的更新、抓发展的速度、抓管理的规范、抓效益的提高、抓队伍的建设、抓工作的落实,在体制上改革,在制度上创新,在方法上完善,在流程上再造,不断提高公司的决策力、执行力和控制力,不断推进水电开发的持续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水电开发与滚动发展的能力,全力确保西电东送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真正实现“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战略构想。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