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四有工程”的载体力量 吕红娟  
 

——贵州安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编者按: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实施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开放的不断扩大,农村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各种利益冲突不断增加,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成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是安顺的一个基本市情。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基层领导能力,安顺市大力实施“四有工程”(即实现“基层干部有报酬、支部活动有阵地、业务运转有经费、素质提升有远教”),并以此为载体,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扎实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安顺市“四有工程”的做法得到了贵州省委的肯定,并作为加强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四有工程”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过程中,安顺市进行了专题调研。针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他们始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着眼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通过大力实施“四有”工程,几年来累计投入2.53亿元用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出一条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推进、常抓不懈的有效途径,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物质基础。

活动有阵地 增强凝聚力

“公章腰间挂,开会露天坝,晴天大树下,雨天支书家”,一度曾是一部分农村党支部无奈的现状。

安顺也不例外。2003年之前,安顺市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条件差,无房缺房少房现象严重。全市1033个村无办公用房,占村总数的56%。

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安顺市委始终把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加强农村党支部“有型化”建设。

2003年6月,安顺市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三年内彻底解决部分农村党支部没有办公用房的问题,要求分期分批帮助没有办公用房的村党支部解决办公用房问题,到2005年,基本实现村村有50平方米以上的以村党支部为主的多功能办公用房,并对村党支部活动室的设施配置、制度建设及管理等统一做出了规范。同时,将村党支部“有型化”建设作为对各级党组织年度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几年来,安顺市委在抓村党支部“有型化”建设过程中,做到了经费投入多元化、制度建设规范化、督促检查经常化、活动开展正常化、发挥作用最大化。

资金投入多元化:在资金投入方面,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方筹资为辅,安顺市上下形成了帮扶部门出资、基层干部投工投劳、项目帮扶等全社会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有型化”建设的局面。

截至2005年底,安顺市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新建、改建和扩建了1767个村党支部办公用房,实现了全市1837个村每村都有党支部办公用房。在安顺市8个县(区)中,70%以上的村党支部实现了有50平方米以上办公用房,其中有100平方米以上办公用房的村党支部398个,占村党支部总数的21.7%。

制度建设规范化:安顺市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为了落实市委提出的目标要求,对村党支部制度建设及上墙内容进行了规范,并统一标准,制作模本下发。目前,安顺市农村党支部活动室都实现了“十有五本三册一划”。十有:有房子、有村党支部牌子、有专门的村党支部办公室、有党旗、有入党誓词、有“三个代表”内容、有党员权利和义务、有党支部建设目标及村的发展规划、有村党支部职责和党员及村民议事制度,村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及村务公开制度、有村规民约。五本:村支委会议记录本、村支两委联席会议记录本、党员大会记录本、村委会记录本、党员及村民议事会议记录本。三册:党员花名册、入党积极分子花名册、村支两委成员花名册。一划:村三年或五年的经济发展规划。

督促检查经常化:为保证“有型化”建设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安顺市各级党组织经常深入到村,对“有型化”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并建立了“有型化”建设进展情况季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县(区)有型化建设进展情况,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强统筹调度。

发挥作用最大化:各地根据党组织开展活动和“三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整合资源,一室多用,将党组织办公场所建成党支部会议室、党员活动室、村档案室、书报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为农村培训提供场所。仅2005年上半年,全市利用农村党组织活动室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群众5.5万人次。

工作有报酬 增强吸引力

村干部工作报酬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培养后备干部难度大。这绝不是安顺独有的现象。但对于地处西部的不发达地区来说这一问题更为严重。据了解,2002年以前,安顺市村干部每月人均报酬30元以上不足100元的就占70%,30元以下的占17%。

报酬少、事务多、岗位无吸引力等问题给安顺的农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当时安顺流传着“基层干一届,不如下海干一年”的说法。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如何才能调动起来?

从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活力,调动抓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性的需要出发,2002年11月,安顺市委研究决定,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全市统一解决村干部报酬、村公用经费等问题,大幅度提高村干部工作报酬,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

从不定到固定,增强责任感:过去,村干部报酬不仅较低,而且还不固定,村干部报酬解决以后,“按每个行政村4名干部定员,每人每月平均200元计发工作报酬。”同时,“村干部工作报酬实行下要保底(每月每村合计不低于800元)、上不封顶,具体标准与岗位工作职责结合。”一些县(区)在落实市委规定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村干部的报酬。2002年以来,各级财政每年都拿出4500余万元用于解决村干部报酬,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1.35亿元。

从相同到不同,增强紧迫感:计划经济体制下“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在安顺市农村再也找寻不到了。安顺市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了考核激励机制,加强了对村干部的管理。如平坝县天龙镇天龙村对村部进行述职述廉,严格考评,民主监督、优胜劣汰;普定县白岩镇把末位淘汰制引村干部的管理机制;镇宁自治县马厂乡则根据各村完成工作和任职年限等情况,制定了村干部报酬的相关规定。

从怕当到争当,增强荣誉感:针对过去要求党员干部尽义务多、解决他们实际困难少的情况,安顺市注重运用党的政治组织优势,广泛推行农村党员干部“三优先”制度(即:党的方针、政策优先在党员中传达,科技示范项目、扶贫项目优先由党员领办,优先在党员中扶持和发展重点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为强化“三优先”制度的实施力度,普定县马官镇还协作县农行注资120万元,开展农贷致富快车活动,对农村党员实行贷款、项目、技术服务“三优先”。

工作报酬的落实和提高,不仅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把精力集中到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而且还有力地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及村级组织岗位的吸引力。村干部从落实报酬前的不愿当、消极干,转变为争着当、积极干。一些地方甚至出现竞争上岗争当村干部的局面。

组织运转有经费 增强战斗力

农村党组织工作经费不足一度是安顺农村的老大难问题。没有村级运转经费,主要靠挤占“三提五统”,有的村干部甚至还将微薄报酬补贴公用。这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安顺市基层组织运转的真实情况。而农业税减免后,村办公经费基本没有来源。

在着力解决村干部报酬的同时,安顺市委将解决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作为转移支付资金重点之一来安排,切实保证了基层党组织的正常运转。

办公经费由无到有。2002年11月,安顺市委就专门出台了文件,规定“每个行政村根据规模大小,按每年每村2000-3000元安排公用经费支出”。2002年以来,利用中央转移支付政策,安顺市每年拿出500多万元用来解决村级党组织的公用经费,2003年以来,全市已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解决村党支部办公经费。

集体经济由弱到强。为了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由“有经费办事”向“有经济实力办事”,安顺市委结合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形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村级组织发展集体创造条件。同时,实行了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制度、机关部门帮乡包村等制度,工作队员驻村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全市上下形成了各级各部门群策群力,积极帮助、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局面。

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硐口村党支部抓住退耕还林机遇,带领群众建立优质茶叶基地1000余亩,引进资金建立茶叶加工厂,年内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的“零突破”。目前安顺市有集体经济的村已达693个。有了集体经济,村级组织举办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有了实力,威信提高。

€牬寮栋嘧右灿伞叭怼钡健坝病薄9ィ捎诖寮蹲橹旃讶狈Γ寰帽∪酰蘖ξ褐诎焓凳拢沤系汀I偈Р咳匀淮嬖谌砣趸辽⒌那榭觥Mü┐竺裰鳎葱卵∠腿文艿姆绞剑菜呈写罅ν菩小澳苋酥未濉保寮栋嘧拥恼蕉妨γ飨栽銮俊?

如平坝县天龙镇天龙村党总支参与开发屯堡文化旅游,走上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子,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3年时间村集体收入达100万元。有了办公经费、集体经济,村级组织举办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有了实力,村级班子由“软”到“硬”,威信得到极大提高。

€犓刂侍嵘性督? 增强创造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时期的新农民。而要培养新农民必须首先应加强村级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针对农村党员队伍、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接受教育培训的渠道非常有限,缺乏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等等诸多问题,安顺市委结合农村远程教育,狠抓村干部教育培训。

从2004年起,安顺市连续2年把远程教育工作列为市委、市政府十八件实事之一,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全市、县(区)党委都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机构、编制和人员。

迄今为止,安顺市已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组建了站点操作管理、政治理论学习和实用技术培训三支队伍,人数达4458名。同时,落实站点管理操作人员报酬,并明确各乡(镇)学校和村小学校长是党员的进同级党委或支部任委员,确保建在学校的远程教育站点充分发挥作用。

站点建设注重因地制宜。在站点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和客观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建站类型。在已经建成的1038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党校系统:已建设B级站2个,C级站7个;教育系统:信息站10个,接收站211个,播放点345个;组织系统:基本型330个,卫星收视点124个,播放点9个。

开展培训注重五个结合。围绕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双带”能力和群众的致富本领,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培训,做到“五个结合”,即远程教育和宣传政策法规、先进文化、转变传统观念相结合;远程教育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远程教育和计划生育等农村中心工作相结合;远程教育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远程教育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

开发课件注重地方特色。为使站点开展教学培训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安顺市、县两级远教办都加强了乡土课件的制作。目前,安顺市级各部门已收集和下载了300余种教学课件,内容涉及思想道德、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疾病防治和农业实用技术等各个方面。按照贵州省远教办的要求,还将完成《水稻钻心虫病防治》、《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走入旅游市场》、《生姜种植技术》、《肉牛养殖技术》、《农村妇幼卫生保健》等适合安顺市农村的课件制作任务。从今年3月起,在安顺有线电视台开辟了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试播,目前已经播出近200个课件,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地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培训难的问题。

发挥作用注重创新载体。目前,安顺市已建成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2082个,覆盖了100%的乡镇和99.19%的行政村,基本实现有党员活动室的地方就有远程教育设备。

远程教育已经成为安顺市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更新观念、拓展视野,掌握致富技术和市场信息的重要途径,成为安顺市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并探索出了“支部+远教+协会”的发展模式。

如关岭自治县花江镇文山村、断桥镇断桥村等通过远程教育开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了支部的龙头作用、远教的载体作用和协会的纽带作用,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农户人均收入大幅增加。

平坝县天龙镇芦车坝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50余次,培训党员干部和群众11375人次,使每个村民至少掌握了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全村仅蔬菜种植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 (吕红娟)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