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陈书华  
 

——记温州市委党校的改革与发展

中共温州市委党校坐落于秀丽的瓯江之滨。近几年,我校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以后勤为保障,不断深化改革,视改革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活水”“源头”,在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各级各类学员的肯定和好评,充分发挥了党校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

2000年,温州市委党校发扬 “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首开全省党校之先河,率先在校内启动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2001年实行人事分配新体制并试行一年,2002年在全面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并不断完善具体方案。几年来,前后进行了四轮改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渠道不断拓宽,培训人数从2000年的8000多人次跃升至2005年的37611多人次,2005年末函授直属在校生5500人,成人教育学生2200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全员聘任制”焕发出党校的活力

干部升迁习惯“论资排辈”、干部任用推崇“平衡照顾”,这是传统人事制度多年来存在的“潜规则”,其副作用是人所共知的。2000年开始实行的全员聘任制,工作上的低效率等状况得到了改变。我校的“全员聘任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平等竞争。我校的全员聘任实行“一碗水端平”,不管是中层干部,还是一般工作人员;不管是公务员编制,还是事业编制;不管是干部身份,还是职工身份;不管是教师岗位,还是行政岗位,皆一视同仁。所有的党校教职工,平等地参与全员竞聘。而且一轮聘期结束后,全部“推倒重来”,所有中层干部自动免职,和全校教职工一样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线,参与下一轮全员竞聘。

二是两级聘任。两级聘任即校委聘中层干部,中层干部聘处室工作人员。在中层干部的聘任上,唯才是举,唯才是用,在全校范围内,经过自荐、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校委研究、公示等程序,做到好中选优。对那些能力强、作风正、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大胆提拔,因才施用。同时,我校将聘任处室工作人员的权力下放给中层干部,让他们挑选自己认为最适合本处室的工作人员。每一轮改革都将一些年轻干部推到工作的前沿,以处室为单元的“组阁制”,更激发了中层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催生出一个个具有良好合作精神的精英团队。

三是双向选择。双向选择即中层干部在行使自己的权力,选择适合本处室工作人员的同时,教职工同样也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原行政人员,只要教学、科研水平过硬,同样可以选择教研岗位;而教研人员,想换到行政岗位,只要成功竞聘,同样可以如愿以偿。全员聘任制坚持“双向选择”,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的意志趋同,从而在工作中实现了“自己愿意干、群众拥护干、组织决定干”的统一。

四是限期聘任。我校采取“小步快跑”和“跳跃前进”的方式,适时地纵向或横向调整人员,让干部多换位子、多岗锻炼,使人才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地体现。《中共温州市委党校关于实行全员聘任制的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中层干部的聘期为两年,行政处室工作人员的聘期为两年,专(兼)职教师的聘期为一年。实行两年一聘,对于任何一个在位的中层干部来说,时时刻刻都会有一种危机感;而对其他同志来说,则是一种动力。限期聘任使人事制度保持了“常变常新”。

五是“出口”畅通。四轮改革中,我校已基本解决了干部职工的“退路”的问题,成功地营造了干部“能下”的氛围,“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升能降”。据统计,2002年的“竞聘上岗”,我校有24位教职工进行了换岗,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36.4%;有7位中层干部进行了变岗,占全校中层干部总数的35%。今年年初,启动了第四轮全员聘任,有27位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人才结构更加合理。每轮改革,都以最“真”的态度,最“实”的作风,最“强”的措施,疏通改革的“出口”,做到了把政绩平平者从干部队伍中“改”出去,把相形见绌者从党校队伍中“放”出去,把能力突出者从其他地方“引”进来。对于在全员聘任中落聘的人员,我校鼓励其主动调出;对于连续两次落聘者,则将其关系迁往人才中心。四轮改革中,我校先后有6位落聘者关系被迁往人才中心;许多中层干部落聘,全校教职工亦都能以平常心视之,当事人亦能正确对待,以积极的心态争取在下一轮竞聘中再拔头筹。

二、“教师六级岗制”激发出党校的潜力

温州市委党校制定了《关于实行专兼职教师六级岗制度的实施方案》,实行教师六级岗制度,事实上否定了“一评定终身”的职称终身制。所谓教师六级岗制度,是指在教学科研中,不以职称为依据,而是以专题设置、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作为衡量教师业务素质,确定其受聘岗位和工资待遇的唯一标准。“教师六级岗制”的实施,调动了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激发出党校的无限潜力。

一是教学方式与时俱进。 “教师六级岗制”的实施,激发了教研人员的工作热情,使我校的教学模式有了大的变化和新的起色。在主体班次的教学方式上,以互动性、研究性、开放性为方向,运用了案例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创造性地采取了“2+1” 授课方式,即教师授课2小时,学员讨论1小时。同时,教师的专题讲座与学员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很好地体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性”,有效调动了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围绕社会普遍反映和关注的亮点、热点、难点问题,我校教师还指导学员进行专题调研,定期举办“学员讲坛”,刊印《学习简报》,并利用实地考察、赴高校学习、军训等多种形式展开对学员的综合培训,开阔了学员的眼界与思路,深得学员欢迎。

二是教学内容常讲常新。近年来,我校 “教师六级岗制度”将专题设置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加强了对专题申请和专题研究的指导,力求选题独到、新颖,紧扣时代脉搏。2005年重点开设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专题。根据温州市委关于“三个温州”建设的战略决策,开设了一系列研究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最新问题的专题。同时,组织学员学习当代政治、经济、科技和法律,不断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对全局和重大问题的思考能力。为满足公务员的实际需求,我校开设了演讲与沟通、公文写作、营养保健、电子商务、普通话训练、英语和计算机7门选修课,配齐配强教师,对公务员进行有效的“充电”,共有近6000名公务员参加了学习培训,成效显著,掀起了公务员到党校学习的高潮。

三是科研意识明显增强。教师六级岗制度将科研成果作为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按照《关于实行专兼职教师六级岗制度的实施方案》及配套的《六级岗设置有关科研要求的说明》和《科研成果级别认定标准》,即便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在我校任教,只要他科研能力强,成果多,同样可以与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竞争,甚至达到比后者更高的岗级、更优的待遇。该制度的实施,彻底打破了教师的职称终身制,促成党校教师学而不已,笔耕不辍,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每年暑期,全校教研人员都要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深入乡镇、农村、企业,获取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撰写报告、论文,为党委、政府提供各种决策依据。

四是教学质量精益求精。教师六级岗制度,转变了大家的观念,促进了各项工作,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2004年我校开始实行主体班次专题公开试讲、逐一点评、择优选用的机制,进一步强化主体班次专题的“精品意识”。去年,教师在“教学课件化”的基础上,普遍实行“教学科研化”,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所讲专题的背景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的理论观点、参考文献等,一一作出详细说明,并制作成“活页教材”供学员参考,让学员接触最权威的观点,获取最丰富、最前沿的信息。我校还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聘请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据统计,近年来,我校重要的主体班次,有近1/3的课程由全国各地聘请来的专家主讲,2005年就聘请全国知名学者60多人次,邀请本地领导和专家487人次。外聘专家的支持较好地满足了党校学员的知识需求。

三、职能完善提升了党校的实力

温州市委党校在四轮改革中从明确处室职能出发,调整了内部机构,强化了拓展能力,实行了多渠道办学。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干部培训“质”、“量”和“制”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是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在第一轮改革中,我校从有利于学科发展的目的出发,经过审慎研究,对多年形成的学科布局进行了战略性的重组,把原有的哲学教研室、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党史党建教研室合并成立基础理论教研室,主要承担马哲、党建等学科的教研任务;其余两个教研室(行政管理教研室和经济学教研室)仍单独设置。教研部门的重组,实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互补,促进了新学科的形成和发育。在科研方面,我校从本校科研力量布局以及学校的职能要求出发,确定了以温州现实问题为核心,以教研室为载体,以经济学、政治学和党建为主攻方向的科研定位。为整合科研力量,提高科研攻关能力,健全和完善了《中共温州市委党校科研管理工作条例》,加强了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和激励力度。机制的健全激发了教研人员的科研热情,优秀成果不断涌现。近年来我校科研硕果累累,仅2005年,二十几位专兼职教师就荣获科研奖项17项,发表论文68篇(其中省级以上刊物20篇),参编著作3部,有10项课题立项(其中省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6项),并完成各级各类课题13项。

二是开拓能力不断提升。改革前,我校只有教务处和函授处2个处室负责党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务处要负责主体班次、部门班次、国民教育系列班次、研究生班次和异地班次等教学管理任务,工作繁杂,常常顾此失彼。因此,我校在第一轮改革中将教务处职能专门化,让其只负责主体班次的教学管理任务,全力以赴办好主体班次。同时,设立培训部,具体负责主体班次以外的其他类培训工作。成立后的培训部在我校的对外业务开拓上成绩显著,使我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渠道有了明显的“量”的增长。到第三轮改革时,我校再次强化对外业务开拓职能,将原先设置的培训部一分为二,成立“培训处”和“成教处”,并增设“对外培训中心”,处室之间的职能不断细化和明确。与此同时,我校还将职能相近的处室进行合并,如,将政工处并入办公室,将学员工作处并入教务处,将原来的科研处和图书馆职能合并为科研信息处,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能。

三是“四大体系”不断完善。2003年我校提出了“全力以赴办好主体班次 千方百计拓宽发展渠道”的办学方针,主动积极地开辟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副战场,彻底改变党校社会化程度低、自我封闭、业务单一的状态。

2005年初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浙江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浙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要继续走在前列。为此,我校进一步强化“走在前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力争前列的决心,跳出温州走向全国,努力打造“大党校 大培训”的格局,扎扎实实地开创党校工作的新局面。当前,我校已经形成了以干部教育培训为主、函授教育、国民教育、社会培训并重,“四管齐下”的培训体系,构筑了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办学新格局。一是干部教育系列。主要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类主体班次和市内外有关部门委托举办的干部培训班次,具体包括县(局)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在内的各类主体班次、部门委托培训班次和异地委托干部培训班次。二是党校函授教育系列。主要承办中央党校、浙江省委党校的大专、本科、研究生函授学历教育。三是国民教育系列。主要与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等高校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设有大专、本科、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四是社会培训系列。从2000年起开展的社会培训发展迅速,如今在培训处内设立了计算机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共开办了电脑培训、公务员招录考试培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企业培训、英语培训、会计培训等六类培训项目。

四是培训规模不断攀升。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我校培训基础夯实,招生规模日趋扩大。2002年,我校共培训干部16000多人次;2003年,培训干部达25000多人次;2004年,共培训干部30000多人次。2005年培训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共计37611人次,比上年增长25%,其中举办主体班次88期,培训干部9592人次;部门班次34期,培训干部2591人;异地班次和企业培训165期,培训学员9500人次;社会培训164期,培训学员8228人次。这样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势头充分发挥了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扩大了党校的影响,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去年10月,全国工商联第三家培训基地——温州教育培训基地在温州市委党校挂牌成立,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办学渠道,使我校在全力打造全国性干部培训基地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四、“岗位结构工资制”体现了党校的魄力

温州市委党校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中,与“行政九级岗”和“教师六级岗”相匹配,在分配机制上实行了岗位结构工资制。《中共温州市委党校关于岗位结构工资制的实行办法》,彻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吃大锅饭”的条条框框,充分体现了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原则和精神,成功破解了分配制度的难题。

所谓岗位结构工资制,是指在核定编制内根据全员聘任程序上岗的全体教职工,在聘任期内享受与该岗位相对应的结构工资。岗位结构工资=档案工资(部分)+校内福利+岗位浮动工资+年终效益工资,其中岗位浮动工资是岗位结构工资制的核心,是“多劳多酬、优质优酬”内部分配制度的最大体现。实行岗位浮动工资制,完善了对教职员工工作业绩考核的“量化”,强化了大家的“主体意识”。岗位浮动工资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行政工作人员的岗位浮动工资。根据《关于行政工作人员履行岗位职责考核办法》,对行政工作人员的考核,考核内容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内含10项考核指标;考核程序为三道,即由全校教职员工互评,由处室内部互评,处室领导进行考评。考核结果作为行政岗位的“行政质量系数”,直接决定行政工作人员岗位浮动工资。二是专兼职教师的岗位浮动工资。根据《关于实行专兼职教师六级岗制度的实施方案》,对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考核内容为课前准备、课堂面授、课后服务、师德师风、总体印象等五个方面,内含10项考核指标;考核程序为四道,即学员对教师的考评,全校教职员工互评,教研室内部互评,教研室领导进行考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岗位的“教学质量系数”,直接决定教师的岗位浮动工资。

与岗位结构工资制相配套,我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了系列考核制度,强化科学管理,做到激励与约束并举。一是对行政工作人员实行台账制度,即行政工作人员要将自己每天所做的事情列一个“账目明细表”,处室领导对本处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随时进行督促检查。二是对行政管理处室实行每月工作计划报表制度,即行政管理处室每月25日前要将本处室下月的工作计划报到学校,由学校办公室统一编排,随后又反馈给各个部门,从而促使行政部门之间及时沟通与协调,节约资源。三是对教师实行集体备课、定期听课制度。无论是主体班次还是函授班次的授课,都要做到:课前,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严格把关;课中,教务处会同校学术委员会、函授部、培训部等部门和教师代表定期前往听课,加强监督;课后,由学员进行综合评价,对优秀教师给予奖励,对学员反映较大、授课效果差的教师则予以警示督促,所授之课则给予取消,从而促使任课教师狠练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实行岗位结构工资制及配套规章后,全校教职工在工资上“以责定岗”、“以岗定酬”,极大地激发了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党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改善了教职工的物质生活待遇,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动力。

总之,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我校长期积累的一些问题,成效明显:一是理顺了内部分配机制,整个党校生机盎然。二是提高了党校工作效能。各处室分工明确,职责明晰,办事效率有了进一步提高。三是建立了科学用人机制,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四是提升了党校教学质量。教研人员不断狠练“内功”,自强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行政人员不断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五是树立了党校服务品牌。我校主动积极地开辟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副战场,不遗余力地做好了温州的对外宣传工作和全国各地干部的培训工作,全力打造了全国性干部培训基地。六是促进了党校事业的大发展。不断深化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了党校的工作效能,确保了党校培训轮训党政领导干部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作者系温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