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民生·民安·民治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和谐朝阳”建设

朝阳区是吉林省长春市的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中心。朝阳区委、区政府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社会事业建设,及时解决各种矛盾和突出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解决住房、就医、子女上学、就业、社区建设等民生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

朝阳区在民生、民安、民治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和谐城区建设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时下,老百姓最关心的是莫过于有好的生计、公平的就业环境、暖心的社会保障与亲民的政府服务。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儒林同志强调:“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以人为本,着眼于协调可持续发展来谋划城区工作。”朝阳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的文明城区。

民生:

就业的本质

失业与再就业,是老百姓的一块心病,关乎到社会民生。坦然面对失业,热情高昂再就业,是政府传达给老百姓的承诺,也就是经济学上常说的,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老百姓提供公共产品。老百姓有了工作,有了就业的信心,心里就有了盼头,社会和谐也就有了保障。

朝阳区委、区政府把就业再就业作为党和政府工作职责的重要一环,作为实现和谐朝阳的关键一步。

下岗不可怕,怕的是没有技术、没有谋生手段、没有生活信心。朝阳区委、区政府为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强化责任,制定了详细、稳健的措施。

2003年以来,朝阳区已开发就业岗位23793个,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16963人,劳务输出17230人,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考核发证人数达175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朝阳区政府连续多年被市政府评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三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综合评价加列榜首;2005年被吉林省命名为“全省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位列吉林省52个先进单位之首。

2004年5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朝阳区南湖街道湖东社区,对他们的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国家劳动保障部张小健副部长率中央再就业工作督察组对朝阳区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调研和督查后,也给予高度评价。

朝阳区委、区政府的理念:领导是责任,也是服务。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组建由区长任组长,主管副书记、副区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就业联席会议制度,设立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办公室,建立健全了工作目标责任管理考评督导体系。

围绕发展,开发岗位。坚持以创业为动力,以创业促就业为主线,结合项目开发、招商引资、社区建设、“四圈十街”打造、工业开发区建设、社区服务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等,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以创办小企业、小店铺、社区服务网点为载体,增加新岗位。出台《鼓励全民创业、建设特色街路工作实施方案》,使创新想法制度化、具体化,激发市民的创业热情。到2005年6月末,朝阳区形成创业街路26条,总长度为26960延长米,新增商家1500多户,新开发就业岗位6500多个,安置各类失业人员10000余人。

开展活动,树典型。朝阳区委、区政府组织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摸清下岗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一帮一、面对面”服务;开展“就业四助”(自我救助、邻亲相助、社会援助、政府帮助),“再就业援助月”、“创业培训年”等活动;树立不同类型创业、就业、再就业工作典型,通过就业人员的创业就业经历,激励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信心与勇气,其中有10人的典型经历分别被《长春日报》宣传报道,有3人参加了长春市再就业事迹报告团、1人获得“全省创业标兵”、1人获得省“再就业优秀个人”称号。

严格执法,营造公平环境。营造公平的再就业环境,严格执法,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是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朝阳区率先在吉林省建立法律维权服务网站,在基层选聘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形成上下衔接沟通的监督举报投诉受理服务一条龙。对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获得的侵害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案件及时立案查处。近3年来,朝阳区劳动保障监察累计监察企业2232户,涉及劳动者5.8万人,受理投诉案件611件,涉及劳动者1168人,为劳动者追讨工资13.2万元,返还抵押金2.1万元,补签劳动合同近3万份。同时开展“劳动用工诚信企业”评定工作,建立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实现用工诚信、就业诚信、服务诚信。

就业再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显示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服务水平。朝阳区“4050”人员再就业的工作程序与具体做法——培训、开发岗位、信息沟通、辅助贷款、延伸就业面,形成完善的就业体系:

技能,是就业再就业的必备条件。免费为下岗职工提供培训服务是朝阳区工作流程的第一步。对“4050”下岗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设计算机、家政服务、保健按摩、美容美发等培训班,使其有一技之长。举办创业培训班,提高其创业能力,加大创业促就业的力度,使“4050”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促就业产生“倍增效能”。今年计划办20期培训班,免费培训下岗职工2000人,其中技能培训1500人、创业培训500人。

岗位,是再就业的中心环节。以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为中心。加强对用工单位的职业指导,积极开发适合“4050”人员的就业岗位。积极开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公益型岗位。如重庆街道新华社区为“4050”人员开发的治安联防员岗位,仅一次就推荐21人。成立社区保洁、社区保安、城市协管、接送孩子等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安置“4050”人员,整合机关事业单位公益型岗位,为“4050”人员就业开辟途径。

在21世纪,信息就是竞争力。实行空岗信息报告制度。建立起与用工单位联系走访机制。区职介中心与街道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失业人员和“4050”人员的岗位开发与安置。

汇聚人才,定期召开“4050”人员专场招聘洽谈会,免费推荐再就业工作岗位,实行朝阳职介中心与各街道社区互动。认真宣传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针对“4050”人员文化水平低、职业素质低,积极开辟社区弹性就业绿色通道,量体裁衣,选择家政服务、小时工等适合街道社区“4050”人员的工作岗位,并与用工单位、家庭签订劳动协议,使街道社区“4050”人员享受到优惠政策。

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向社区延伸,为“4050”人员提供“一条龙”式的就业跟踪服务。区、街、社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正式建立,失业人员由帐本管理转变为名副其实的动态管理,具体落实对失业人员的服务。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由过去“4050”失业人员找职介、找社保,变为职介、社保追踪“4050”人员送政策、送指导、送岗位、送服务,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办实事的“利民工程”。

辅助加速,积极为下岗职工提供小额贷款服务。帮助从事个体经营的“4050”下岗失业人员申办不超过3万元的小额贷款;适度加大合伙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的贷款额度。

民安:

社会保障的本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古人追求的社会理想。国泰民安,社会才能和谐。和谐社会应寻求社会公正,关注弱势群体,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城乡百姓。

朝阳区委、区政府打造“平安朝阳”,着力完善城乡救助体系。

朝阳区经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GDP年均以37.8%的速度增长。如何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社会各阶层,实现党中央的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系要靠制度框架支撑,制度是救助的基础。朝阳区整合救助资源、确立救助责任主体、规范救助行为,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已初步形成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和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供热、农民工等专项救助为配套和辅助,广覆盖、全方位,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朝阳特色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制度体系,实现对城乡救助对象的“广覆盖”。2002年出台《长春市朝阳区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工作方案》,2005年4月实施《长春市朝阳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通过城乡低保主体制度的建立实施,转变了以往救助方式的随机性和临时性,建立了长效救助机制。

完善配套政策,实现城乡救助对象的“全方位”救助。在救助对象住房、医疗、子女就学、司法援助等方面制定实施优惠配套政策,基本涉及生老病死的全过程和各环节。

整合集中资源,实现对救助对象的“多渠道”集中性救助。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民政协调,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成立以区民政局、教育局、劳动局、卫生局和财政局为主导,以区机关党工委、司法局、残联、老龄委、工商局、农业局、“三农”服务中心、城建局、红十字会为辅助机关的联动机构。

实行规范管理,实现对救助对象的“全过程”阳光救助。全区55个社区、25个村统一安装公示板,公示城乡低保、教育助学、卫生医疗等敏感话题。建立低保台帐和农村低保户电子档案,设置包括低保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本人自然情况、低保发放金额、发放起止时间等内容的明细表,并全部输入微机,使询查者一目了然;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履行职责情况,每半年在全区20%的机制对象中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考核情况纳入政府机关千分制考核内容。

修建免费住宅,使荣誉军人老有所居。

2003年初,朝阳区委、区政府领导深入到三镇农村调研时发现,一些抗战时期的老兵和农村特困户住房条件十分艰苦,有的还住在危房里,区委、区政府领导感触颇深,当即决定为其修建新房,把原定于维修政府办公楼的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该项工程建设。为了保证住宅分配公平、公正、公开,区里还制定出台了《退伍老兵、特困户建房实施方案》,通过采取集中领导、分级评议、实地公布、逐级审核等办法,最终确定落实了100户老兵和特困户。2003年7月1日朝阳区三镇100户退伍老兵和农村特困户喜迁新居,搬进政府免费为其新建砖瓦结构、面积为60平方米的标准三间房。

开辟“阳光超市”,让特困人口倍感温暖。

长期以来,朝阳区始终坚持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帮困扶贫送温暖活动”,救助、帮扶和慰问贫困户,或利用春耕、救灾等特殊时期临时开展扶贫、救助活动。为使弱势群体生活得到基本保障,朝阳区委、区政府经过充分酝酿、分析、论证,决定在区内开辟一个扶贫救助中心,并以此为载体,在全区开展日常捐助、帮困活动。并于2003年7月开始筹建,投资200万元租用长春市大通物业公司1053平方米的房屋,经过3个月内部装修、购进设备、捐赠物品的整理、消毒以及采购货物、员工培训等,吉林省第一家“扶贫超市”于2003年10月10日正式开业。通过扶贫超市,不但为广大弱势群体提供了必需的日用品,也为社会各界人士及城区生活条件较好的市民提供了捐资捐物,“献爱心”的固定场所。

2005年,扶贫超市搬入朝阳区社区服务大厦。为使救助对象更方便,更快捷领取和购买商品,扩大救助覆盖面,朝阳区委、区政府在全区8个街道和3个镇设立“阳光超市”,形成以区扶贫超市为中心,以11个街镇“阳光超市”为辐射的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扶持救助力度。超市以面向全区4000低保户、11200低保人口为主的弱势群体(优抚对象、孤老、孤儿、残疾人、军烈属)帮扶为主,兼顾社区居民服务。除区委、区政府选派一名正处级领导干部担任超市负责人外,其他人员都从本区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户子女中招聘,工资由区财政统一划拔,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每年从区财政划拨200万元用于采购超市扶贫物品,由原来的定期补助、临时补助、零散补助,转变为经常性救助。

设置“慈善医院”有情又有爱;建设“社区卫生站”便民又利民。

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是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朝阳区于两年前就完成了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我们要在每一个村建一个卫生所,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才上医院”的任务。2004年在长春市率先投资150万元,为全区25个村每村兴建一处集看病、医疗、预防和用药一体化,硬件设施较为完善的标准化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使农村医疗告别靠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计“老三样”的年代。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104平方米、彩色透视墙、地热供暖,设置15平方米两用药房和30平方米保健服务室,把保健、药品销售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使之具备综合服务功能。朝阳区卫生系统还开展了物资援助、技术指导、经营管理“三位一体”的城市支援农村活动,共为25个站捐助款项及设备价值21万元。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镇医院派出机构属非独立法人机构并实行镇村联办一体化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制,保证一名女医生主要从事计划免疫和计划生育工作;政府投入的房屋设备和村医技术分别占60%和40%的股份,采取基本医疗服务面向市场、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贴的扶助政策,纯收入的5%用于水电、采暖、房屋维修等必须支出,另外95%按6:4投资比例分别作为医务人员基本工资和效益工资;药品统一采购或按药店药品配送渠道获取。每年可为全区农村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一次;为慢性病患者建立档案并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对特殊人群根据疾病情况,及时提供治疗方案,送医送药上门服务;为孕产妇提供围产期保健服务;为农村儿童提供计划免疫以及儿童发育咨询服务。农民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免收挂号费、出诊费。初步建立以区镇两级政府为投资主体、以社区医疗服务指导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指导中心为技术依托、以镇医院为管理中心、以镇村联办一体化管理为基本模式的集医疗卫生、生殖保健、药品销售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2005年,朝阳区政府与区卫生局共同投资150多万元,将桂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成全省首家慈善医院,对城乡弱势群体实施医疗救助。慈善医院主要服务对象是家住朝阳区的城市低收入家庭、优抚对象以及一切生活困难而需要医疗关照的人群。为提高慈善医院的诊疗水平,增添100多万元的检查、检测、治疗等医疗仪器设备,改善了医院环境。慈善医院服务内容涉及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并为救助对象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使救助对象无论是在诊断、治疗、购药方面都能享受全方位的优惠服务。慈善医院自开诊以来,以突出慈善医疗卫生服务为宗旨,在保证诊疗数量的同时,提高诊疗水平,开展健康教育,使救助对象在医疗、预防和保健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服务。据统计,截止到今年3月18日,救助贫困患者829人,减免费用12163元。

医疗救助贫困人口,使其获得政策享受“八免七减”。

2006年朝阳区在原有的慈善医院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出台《长春市朝阳区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将医疗救助标准扩展到“八免七减”。即患者在朝阳区所属指定医院就医免收挂号费、家庭病床往诊费、注射手续费、常规免疫费用、免收儿童保健费用、免收围产期保健费用、体检费(仅限于体检表上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三对、胸透五项检查项目)和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另外,放射线检查费用减收20%、检验费用减收20%、电诊费用减收20%、观察床费减收20%、住院床位费减收20%、药品按进价减收30%、非常规免疫费用减收30%。医疗救助资金按平均每人每年50—100元标准由区政府通过财政预算解决,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同时,将慈善医院的救助功能向全区37个医疗机构延伸,其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点33个,镇医院3所,区人民医院作为医疗救助住院定点医疗机构,覆盖全区城乡低保户,医疗救助内容涉及医疗、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等。

扶植希望中学播种希望,保证低保家庭适龄儿童享受义务教育。

朝阳区委、区政府为了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问题,经过多方协调,于2001年从长春市政府请专款1650万元,将原86中改建成现在的希望中学,并且每年为在校生生活和学习补贴拨专款86万元。2006年,又与市教育局联系,投入550万元兴建学校公寓楼,目前已投入使用。同时,朝阳区委、区政府在每年为希望中学投入大量资金的基础上增拨150万元,为学校修建操场和添置、更新教学设备,并配备一辆班车。

希望学校针对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建立“塑造学生自主人格”的育人模式。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利群。希望教育强调的是不耻家贫,视志向如生命,是爱的教育。所招学生都来自特困家庭且品学兼优,享受“四免一补”待遇,即免交学杂费、书本费、校服费、住宿费,每月获50—100元伙食补助。同时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开源节流抓创收,增强造血功能。首先针对学校封闭住宿的现状,建立养殖基地;同时,针对全区中小学校需用情况,建立学生课桌椅加工、服务一条龙生产系统,年生上万套学生课桌椅,仅此两项每年创收数万元。希望学校的建立不仅避免了贫困家庭子女辍学问题,而且使其获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设立“三农”服务中心,关爱农民,反哺农业,支持农村。

为全面落实2004中央一号、省政府一号文件精神,朝阳区创建“三农”服务中心,为农民致富增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开辟有效途径。朝阳区投资200万元,于2004年7月1日在永春镇建成全省首家“三农”服务中心。为了真正发挥“三农”中心的作用,对农民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最终把“三农”服务中心定位为:农民科技培训的平台。聘请十名农业专家成立专家顾问团,实施百课培训工程,免费向农民传授种植、养殖方面的知识;农民致富技能培训平台。对外出打工农民进行定岗、定向培训;农村劳务输出的平台。劳动部门定期组织召开用工招聘会,为农民提供进城就业岗位,提供赴外地劳务信息等,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务工难、赚钱难的问题;农业信息平台。以长春市农科院信息指导中心为技术依托,为5.6万农民提供学习技术、掌握信息的资源;种植、养殖业示范平台。通过成立种植养殖业协会,示范推广新品种,引领农民走上致富道路;文体娱乐活动平台。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农资超市、农机超市、扶贫超市、图书超市,在生产生活上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三农”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共为农民举办专家讲座178场,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输出劳动力3000多人次,使大批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随着中心各项职能的不断完善,必将推动农村发展,为农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

民治:

和谐社区的本质

社区是城市生活的基点,是老百姓学会自我管理、培养民主的摇篮。朝阳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长春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要求,以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打造和谐社区目标。

让老百姓管好自己的事,“小政府、大社会”是党和国家政治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和谐社区建设就是一个突破口。社区建设是城市和谐文明的基础性工程。朝阳区社区建设起步较早,1999年被定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2000年10月完成居委会的社区整合,2002年9月,被评为全国首批社区建设示范区。为加快社区发展,近年来,在加强社区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以“六位一体”(即居民自治参与、为民服务、就业救助、道德传承、健康娱乐、党建工作)平台建设为主线,全方位、多层次构建和谐社区。

打造社区自治参与平台,实现行政管理型向自治参与型的转变。

摒弃行政化管理模式,落实法定的社区权利。多年来,社区行政化管理的“惯力”,使社区居委会成为政府工作的“腿”,极大地弱化了社区应有的功能。朝阳区委、区政府提出变管理为指导、变管理为服务、变管理为扶持的要求,还权于社区与居民。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宣传,以文件形式明确了社区在公共事务方面的民主决策权、对政府行政性事务的协助管理权、对政府公共事务决策和执行的监督权、对不合理的行政事务摊派的拒绝权。

建立社区自治常态机制,扩大民主实践形式。各社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法律为准绳遵循社区自治章程开展工作。南湖街道湖东社区制定了社区自治的9个办法,完善了社区自治制度和操作程序;重庆街道新化社区在“楼宇自治”方面探索了以服务促自治的方法。朝阳区委、区政府及时召开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推广其做法。

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团组织,形成居民参与的组织形式,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配合居民兴趣爱好组建自娱自乐社团,如社区晨练队、秧歌队、轮滑队、乒乓球队、篮球队、花卉组、摄影组、社区合唱团与艺术团等;维护居民基本权益成立监督评议性社团,如最低生活保障评议会、居民合法权益保护协会、社区居民评议会等。为反映居民公益愿望建立各类志愿性组织,如社区慈善募捐会、社区居民互助会、法律服务协会等;为激发居民参与意识成立自我管理性协会,如社区治安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社区科普协会、社区老年人协会、青少年教育协会等。如今朝阳区民间组织已发展到424个,南湖街道东社区花卉协会和重庆街道崇智社区和心俱乐部荣获了“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单位”称号。

打造社区为民服务平台,建设三级服务网络。

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三级服务网络。朝阳区委、区政府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总面积为5626平方米的社区服务大厦,作为朝阳区建设的指导、服务、研究中心,并与全区8个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55个社区服务站形成“阳光、月光、星光”三级网络服务体系。

增强服务功能,丰富社区为民服务大厅的内容。将符合政府职能转变、直接面向社区居民及有利于社区组织活动的公共服务项目,如低保、计划生育、卫生、老龄、残疾人、法律、再就业等方面的服务,全部纳入社区为民服务大厅。把供电、供暖、供水、煤气、电信、物业等与居民利益息息相关的行业服务引入社区,设立服务窗口。

发动社区志愿者,开展社区自我服务。发展“红马甲”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驻街志愿者服务队等。志愿组织活跃在社区,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义务服务。

打造社区就业救助平台,实现由临时性救助向经常性救助转变。

开辟绿色通道,落实创业优惠政策。朝阳区55个社区都与市就业信息网站相连,确保第一时间为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提供信息。大力开发社区服务型、公益型岗位,完善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多层面组织开展就业对接会、见面会,建立就业培训基地。

启动阳光送暖工程,实现日常救助。做好对定期慈善捐助活动和日常捐助款、物的管理,开展各种捐助活动:捐资助学活动、法律援助活动、包保责任制。

打造道德传承平台,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利用市民学校、居民论坛、社区小报、文艺节目等形式,组织居民参与“学习型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市民”、“文明街道“的创建活动。以《社区公共生活行为公约》、《邻里关系行为公约》为主体内容,开展居民共谋共创、内容翔实的专题讨论、邻里趣味运动会、百家宴、家庭才艺大赛等。同时发动道德银行储蓄特色主题活动,加强了社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

打造社区党建工作平台,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密切党和政府同广大居民的关系。以党员与党组织为媒介,为社区打开一片新天地,凝聚社区力量。重庆街道新华社区的全体党员和社区干部开展以贴近居民、贴近心灵为核心的“一、二、三”活动。即社区党员、干部每人每月“一”为居民做一件好事;“二”结交两名居民朋友。“三”走访三户居民。至今社区累计为居民作好事48件,结交居民朋友76位,家访居民104户。此活动开发了社区资源,群策群力,获得了大量居民需求信息和居民对社区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朝阳区打造社区健康娱乐平台,满足社区居民求知、求乐、求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2003—2004年间,成功举办了两届朝阳区社区艺术节,组织“激情广场大家唱”、“社区卡拉OK家庭大赛”等,培育琴、棋、书、画、拳、剑、舞等特色项目,开展社区认养绿地活动等,大大丰富了市民业余文化生活。

(学习时报综合部和谐社会构建调研组 闫东)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