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乡镇改革应立足于新农村进行职能定位 刘修起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建制,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线。新农村建设对乡镇机构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需要我们尽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乡镇政府要突出三项职能

由于乡镇的地位和特点,乡镇职能在配置上存在着非完整性,特别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必须科学定位乡镇政府职能。

第一,强化社会管理,健全乡村治理机制。乡镇作为基层的政府机关,具有执行国家意志的义务,负有对农村社会进行管理的主要职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强化社会管理;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职能由侧重经济建设,需要向强化社会管理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加迫切需要乡镇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坚持政社分开,理顺乡镇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从“全能政府”走向“小政府大社会”,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治理机制。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能力。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包括各种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还权于社会”,健全社会自律体系。

第二,强化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往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放在经济发展上,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数字,对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乡镇政府必须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大力加强农民饮水、行路、用电、燃料等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可以因地制宜地通过“民营化”等形式,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各方面力量,从而将高质量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提供给社会。

第三,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表现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上更是短中之短。乡镇政府必须进一步强化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职能,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二、 乡镇机构改革的几个重点

乡镇机构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既具有紧迫性,又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乡镇机构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乡镇机构职能转型这个核心,妥善处理下述几个问题:

一是理顺乡镇与上级关系,为乡镇职能转型奠定基础。首先是要理顺好条块结合的关系。现在乡镇许多职能权限都上收为县以上条条管理,乡镇职能愈加不够完整,形成“有限的权力、无限的责任”。应当明确,能由乡镇管理的事情,尽可能下放到乡镇。其次是要坚决控制上级搞各种考核、评比、达标活动。如果上级过分强调经济增长等指标,特别是过多地实行“一票否决”,乡镇职能势必难以转变。有些上级对乡镇的评价指标往往强调必须有机构、有人员,这是造成乡镇机构减而复胀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当变革现行的评价机制,将乡镇机构工作人员的切实利益同乡镇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使上级部门对乡镇的考核,还原为对增进农民福祉等工作实绩的考核。

二是合理设置乡镇机构编制,形成职能转型的有效载体。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是机构改革的重点难点,也是人们的特别关注点。各地乡镇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机构设置不应搞一种模式,应根据职能要求、当地情况、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设置机构。也可以岗位设置代替机构设置。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习惯和要求,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编制核定应当依据职责任务和工作量大小进行科学量化,依据区域的面积、人口、区位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该精简的必须精简。精简人员编制不能简单使用精简比例的方法,应充分考虑各地编制的基数不同,特别是事业单位编制是各地自行核定的,原有编制基数差距较大。因此,人员编制核定以绝对数额的办法比较合理。机构编制核定要有利于整合人力资源,有利于工作协调配合。防止机构设置过细、过多,分散人员力量。

三是改善人员素质结构和工作方式,促进职能转型的落实。目前,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文化和知识素质普遍较低,不少乡镇干部不具备市场经济知识和新形势下的管理服务能力。群众形象地比喻: 一些乡镇只有20%的人能干事、在干事,其他人员无所事事,甚至于“跑闲片”。 一些乡镇干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仍习惯于“工作靠指挥、上班靠派活”,习惯于分片包村、工作 “大呼隆”方法,使得乡镇职能转型困难。为此,必须从提高乡镇工作人员素质入手,调整人员结构,转变工作方式和方法,促进乡镇职能转型。

四是进行配套改革,形成乡镇改革的合力。乡镇机构改革是项系统工程,需要组织、人事、劳动、民政、财政等诸多部门配套改革,形成强大合力。乡镇机构屡减屡胀,出现乡镇机关 “卡”紧了就进事业单位、财政供养“卡”紧了就进经费自理单位的现象。乡镇工作人员所独有的福利待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因而,在机构改革中如果能够注意维护被精简分流人员的利益,能够为被精简分流人员统一办理养老、失业等保险,人员分流工作就会比较顺利。事业单位转制改革的一个制约因素,也是事业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不衔接问题。这些都需要配套进行改革。

此外,加快机构编制法定化,为乡镇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