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当前全球经济走势 邹新 马素红 赵幼力  
 

2006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美国经济增长平稳有力,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形势明显改善,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将延续较高的增长速度。

美国经济数据喜忧参半,总体增长态势平稳。今年第一季度,温和的通胀水平和较低的失业率构成美国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首先,美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由1月的0.7%降至2月的0.1%,说明美联储加息的措施有效地抑制了通胀;其次,美国的失业率自今年1月份降至2001年7月以来最低的4.7%之后,2月和3月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良好的就业形势也表明美国经济在持续增长;再次,尽管1月份美国贸易逆差达到685.9亿美元,创下新的月度最高纪录,但资本项目顺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国际收支平衡,缓解了对高额贸易逆差的恐慌,如美国2月资本净流入为869亿美元,填补了当月高达657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一季度美国经济也有不利因素:首先,美国零售销售继1月份增长1.2%后,在2月大幅下降0.6%,创3年以来最大月度降幅,零售数据的不稳定反映了作为美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消费需求有所减弱;另外,美国房市也出现了降温信号,美国新屋销售继1月份下跌5.3%后,2月份再次大跌10.5%,创下了9年来的最大跌幅。

欧元区经济数据明显改善,增长前景有利。今年初,多项经济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增长势头正在增强。首先,欧元区今年前两个月的零售销售同比增长分别为0.9%和1.0%,说明消费需求的增长较强劲。另外,欧元区2月的失业率由1月的8.3%下降至8.2%,达到近4年来最低。受多项经济数据改善的鼓舞,欧元区3月份经济信心指数升至103.5,创4年多来新高。但同时,由于受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冲击,今年前两个月欧元区的年通货膨胀率分别达2.4%和2.3%,超出了预定2%的目标,表明了新一轮通胀压力开始显现。与去年疲弱的经济增长相比,预计今年欧元区有望出现经济反弹的利好局面,经济前景也相对乐观。

日本走出通缩阴影,经济复苏形势乐观。一季度多项经济指标有力支持了日本经济稳定复苏的判断。首先,日本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已连续4个月保持上升,并在今年1月创下8年来的最大升幅0.5%,日本经济已彻底走出通缩阴影。其次,日本的失业率由1月份的4.5%降至2月的4.1%,达到1998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表明经济复苏使日本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明显增加。受利好经济数据的提升,今年3月份日本消费者信心创下1991年6月以来的最高点,进一步坚定了日本经济的复苏步伐。由于日本总体复苏趋势乐观,尽管2月日本工业生产已连续第二个月下跌,但并未对经济走势的判断形成不利影响。预计日本经济有望在今年迎来具有可持续性的经济复苏。

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在《2006年亚洲经济展望》中的预测,2006年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速将小幅放缓至7.2%,中国、印度和韩国三个主要经济体的表现将决定今年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前景,同时,日本经济的稳步复苏也有望带动亚洲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仍面临许多风险,特别是全球贸易无序和不平衡的加剧、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人数的增多、油价的居高不下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这些风险较以前更为突出。尽管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亚洲地区今年的经济增长的总体形势依然乐观。

对于全球利率市场走势的总体判断是: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欧日货币政策趋紧。近一年多时间来,国际油价的上涨使各国通胀压力普遍增大,以美联储为首的加息风潮席卷全球主要经济体。自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15次以每次25个基点的相同幅度提息,其中2005年共计加息8次,2006年1月和3月各加息1次,3月28日的加息亦为伯南克上任美联储主席后的首次加息。目前,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达到4.75%,是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根据美国经济增长态势及面临的通胀压力,预计美联储有可能在今年5月再度加息至5%,但之后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欧元区为抑制通胀小幅升息。欧洲央行今年3月2日宣布,将欧元区主导利率提高25个基点,达到2.5%。这是欧洲央行自去年12月1日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的第二次行动。由于近期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今年2月份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为2.3%,略低于1月份的2.4%,但仍明显高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上限。在此背景下,欧洲央行决定加息在预料之中。预计欧洲央行今后有可能继续迈出加息步伐,并有望在今年年底将欧元区主导利率提高到3%,但每次加息的幅度、时机甚至加不加息,仍主要视未来的经济数据而定。

日本央行今年3月9日宣布结束已实施五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重回传统的利率机制,但短期利率将暂时保持接近零水准。这是日本央行自2001年3月开始推行所谓定量放松政策以来所作出的第一次重大政策调整。日本央行作出结束现行货币政策决定的背景是,日本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在经历七年的持续下跌之后,自去年11月开始已连续四个月上涨。在CPI保持升势的前提下,日本央行最早有望在今年7月份加息。

对于全球外汇市场走势的总体判断是:美元兑其它主要货币回软。美元经历了2005年的强劲反弹之后,在2006年第一季度兑欧元及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均出现下跌。截至2006年3月31日,美元指数收于85.19点,较上季末下跌了0.99%;欧元汇率收于1.2139美元/欧元,较上季末上升了2.51%;日元汇率收于117.48日元/美元,较上季末上升了0.34%,英镑汇率收于1.7393美元/英镑,较上季末上升了1.19%。

曾支撑美元在2005年走强的动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美联储持续升息加大了美国和欧元区及日本的利差,二是美国经济保持了强劲有力的增长态势。2006年初,随着美联储的加息周期逐渐进入尾声,欧元区和日本纷纷宣布采取更积极的货币政策,美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利差呈缩小的趋势;同时,今年初美国零售销售下滑、住房销售下降等不利数据也使美元的周期性支持因素减少。另外,近期公布的美国去年全年贸易逆差创下历史新高7258亿美元,今年1月贸易逆差再创月度新高,贸易逆差高居不下意味着将有更多美元需要转换为其它货币支付进口费用,美元贬值的压力因此进一步增大。从近几个月来看,美联储再次加息的预期仍有可能给美元提供上扬的动力;但从长期来看,美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利差趋于缩小会降低投资者对美元收益率的预期,从而使美元面临走软的压力。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