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加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研究 周淑真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政党制度中独树一帜,已经被历史和现实证明为政治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制度保障,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中国政党制度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从深层次上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概括并总结出能涵盖当代中国现实状况的政党制度理论,构建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要总结概括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第一,要明确关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与世界各国政党制度的相互关系以及同中国近现代政党制度相互关系问题。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建设上,我们既不能离开中国政治现实来谈世界各国的政党制度,也不能脱离世界各国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普遍性和规律性来谈中国的政党制度。因为人类的知识有两个特点:从纵向讲是知识的延续性;从横向讲是知识的借鉴性。人类社会知识的发展,纵向靠继承,横向靠借鉴。中国政党制度理论建设,首先要处理好继承和借鉴的关系。中国政党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到现在有100年的历史,总结这一百年来中国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发展脉络和各政党之所以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从学理上说明所以形成这样的政党制度。在继承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对自己成功的经验要有深刻的总结,中国的其他政党成败之鉴其实也是一份丰富的历史遗产,也有一个继承的问题。比如在民主党派的历史上,有民主党派领导人在亲眼看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局部执政的蒸蒸日上和朝气蓬勃,对于共产党在夺取全国政权后如何避免周期律的问题的提醒;也有民盟等民主党派领导人在抗战胜利后对于十足道地的中国式的民主发展道路的设计。同时应该研究借鉴世界各国政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它们的利弊得失中某些关键的成分。没有比较,关起门来,只谈自己如何好如何优越是自说自话,无视中国的历史和具体国情,以西方政党制度评判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研究也绝不可取。只能在比较研究中、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充实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理论。

第二,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运作机制上要加强关于协商式民主和多党合作方式和程序的研究。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群众的普遍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研究,应该以如何更好地发扬民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为目标。在政治学上对于民主形式的研究,无怪乎两种形式,多数民主和协商式民主。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架构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机构,它是多党合作的重要场所和载体,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式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之一。2006年3月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从政党制度和民主理论的高度去认识人民政协,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此要从制度安排上充分肯定政治协商会议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定位,从实践中认真研究政协的构成、政协委员条件和产生程序。在多党合作和相互协商的关系中,中共处于主导和主动的地位,所以也要研究执政党如何利用协商式民主执政兴国,要让全社会的人们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高层领导人之间、在国家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上是如何协商的,人们才能理解多党合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才能激发人们政治参与的热情。有新闻媒体关于高层协商的报道,只报道中共领导人讲什么而不报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讲什么,这不利于民主精神的培养,也不利于政党的政治教化功能的发挥。

第三,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后,我国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阶层变化和多样化,必然要求政党制度在制度安排上有所调整,要保障社会各阶层各方面都有利益表达的渠道和政治参与的平台,所以在政党制度研究问题上也要坚持“三个代表”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对政治资源如何配置,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和联系界别的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论述,参政党概念的内涵,党际之间的相互监督特别是如何从制度上保障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这些问题都摆在了我们的前面,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设中要进一步研究的。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