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陈中浙  
 

王羲之(约321-379)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对真、草、行诸体书法都有很深造诣。他的真书势形巧密,草书浓纤折衷,行书遒媚劲健,因此,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等美誉。王羲之的书法在历史上影响最深、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唐太宗以后,《兰亭序》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模板。《兰亭序》的摹本、刻本之多,为古今之冠,更有不少人写文章专门讨论,有史以来,从没有第二件书法作品受到如此重视。从文学的角度看,《兰亭序》文字优美,情感旷达闲逸,是千古绝妙的好文章。作为书法艺术,《兰亭序》更是被作为书法艺术体现“自然”之美的最高典范,影响了人们两千年来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趋向与创作实践。具体地说,《兰亭序》所蕴含的“自然”之美,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情境,充满了“自然”之美。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三十三岁的会稽(绍兴一带)内史王羲之与亲朋好友,在乡间的兰亭举行野外盛会,饮酒作诗。行将结束时,大家公推王羲之作一兰亭序雅集的序文。王羲之带着醉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面,即席挥毫,写成《兰亭序》。阳春三月,兰蕙送香,玩赏景物,饮酒作诗,临流聚会,即兴挥毫。这样一种情景,岂不是孔子所追慕的那种相约五六个成年六七个童子,结队出游,吟风披凉,戏水河边,歌咏一番的人生最高的自然境界吗?

从这段情景看,王羲之是在没有经过焚香默坐、“心斋”“坐忘”,或者精笔佳纸等等这些准备行为,且是在醉意朦胧、毫无人为这样一种“就地”“当下”的情景之中写出《兰亭序》的。可见王羲之当时完全是把写字当作与朋友相乐以及自己的遣兴之为。据说,他在几天后再将《兰亭序》重写近百次,但水平始终比不上当天即兴完成的作品。这说明要想写出真正有神韵的艺术作品,信手而写、自然而然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上取得“自然”之美的书法作品也有很多。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就是他在痛失侄儿,心情悲痛的情况下书写的。全篇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起始,但黑灰浓枯,多有变化,生动地反映了作者书写时激切的情绪。通篇一气呵成,因为无意于书,故能感情流露,“自然”天成,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其次,《兰亭序》本身来也蕴含着极丰富的“自然”之美。据现在流行的唐代摹本《神龙本》来看,《兰亭序》不过是长69.9公分、宽24.5公分大小的袖珍式尺幅。整幅作品共三百二十四字,分为二十八行,字字“天马行空,游行自在”。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都依类赋形,千变万化。其中“之”字多达二十字,有的如楷书工整,有的似草书流转,但都大小参差,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各具独特风韵。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王羲之传论》),黄庭坚称赞说:“《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八)。但是,《兰亭序》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它东涂西改、不拘小节的章法。例如,从开始到最后,书写速度由慢加快,笔锋由凝重逐渐飘逸,这正显出作者书写的自然心态。第四行右侧补小字“崇山”二字,第八行“和”字的“口”部多一横,这大概是写错了补上的。第十三行“因”字、第十七行“向之”二字、第二十一行“痛”字、第二十五行“夫”字、第二十八行“文”字,都是涂改后再写上去的,第二十五行甚至被浓墨涂抹了两个字。

这种现象正反映出作品毫无雕琢之态,自然天成。与王羲之在心清气爽下书写《兰亭序》相反,颜真卿在悲痛之下完成的《祭侄文稿》,也充满了涂改的笔迹,但是它越是潦草,越是零乱,就越能使人感受到他当时那份悲愤的情感,这是真情自然的流露,毫无半点人为痕迹。难怪近代书法大师沈尹默赞美《兰亭序》 “当时逸少本天全”(《兰亭序题赞》)。

再次,更为重要的是王羲之内心深处充满了一种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怀。王羲之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以“玄学”为主的时代。“玄学”用道家的“无为”来取代儒家的“有为”,“有为”就是“名教”,“无为”就是“自然”。王羲之信仰老庄,崇尚自然,向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早在年轻时就已显露出这种自然的情性。而与亲朋好友的兰亭雅集之类的游山玩水,则是王羲之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欲广异闻”,他在晚年游遍浙东后,对巴蜀的名山大川发生了浓厚兴趣,还与朋友相约以期。但最为有趣的是,他以游观民间为乐,而且非常喜欢鹅,要是听到哪里有好的鹅,会亲自登门观赏,还会千方百计想办法得到。就是这么一个喜欢自然、童真雅趣的王羲之,在完成《兰亭序》的两年之后,为了保持人格独立、不同流合污,毅然辞官。可见王羲之并不是一个追慕荣利的人。

因而,王羲之心怀“自然”,使之贯注毫端而天趣自在,笔法精湛,使之行云流水而形神兼具。再加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流觞曲水”,使王羲之感悟山水之美、宇宙之玄和人生之真谛,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一气呵成千古杰作《兰亭序》。

相对于王羲之《兰亭序》处处透露出的“自然”,现代人对待书法艺术的态度真是背道而驰。书法在古代,被作为一种必备的修身养性的素养。书法就是生活,生活中蕴含着书法。一封书信、一张便条,甚至抄写文章,都是书法艺术。真正的艺术作品,应该是毫无雕琢、远离人为,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反映,是书写者自身学识才情、书写心态以及情境的“自然”流露。王羲之的《兰亭序》之所以不朽,其“自然”之美大概就是根本原因吧。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