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叠翠环抱的上海后花园  
 

——上海市松江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纪实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地处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上游,是上海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又是上海地区历史文化的发祥地和市郊重要旅游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地理景观。同时,又是上海市“十五”发展计划中市郊发展的重要示范新城。近年来,在松江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海市绿化委员会以及市绿化局的关心指导下,松江区的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获得“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卫生区”、“全国生态水利风景区”及“上海市园林城区”等荣誉称号。2005年,松江区正式申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按照全国绿化委员会提出的创建要求,倾全区之力,动员各方力量,全力推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努力把松江建成上海最美丽的后花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该区业已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光荣称号。

创建工作概况

以规划为先导,大力发展城市各类绿地

松江于1998年2月撤县建区,是松江绿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于1998年下半年开始以建设国家园林城区为出发点,以建设绿树掩映、环翠拥抱、蓝天碧水、绿地青山为特色,编制区绿地系统规划,实现城乡空间的融合发展,力争2020年建成生态、文化、旅游型园林城区。近年来,随着松江成为上海市“十五”计划建设的重点“新城”,松江城区面积由30平方公里扩至60平方公里,原有的绿地系统规划已无法适应建设发展的需求。2005年根据城乡结合部、乡镇、村屯的绿化建设实际,该区制定新的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一镇一园”,扩大乡镇公共绿地,加强镇区的道路绿化建设,优化了乡镇及村屯环境质量,为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构建绿化框架,解决绿化发展不平衡

松江区为实现“城区内500米服务半径有一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目标,注重绿化建设,增加老城区绿地面积。2002年,建成5处10000平方米左右的公共绿地,2003年新建3处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基本解决了新、老城区绿地发展不平衡问题。近年来,松江每年投入近2亿元,每年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被上海市绿化局誉为“松江速度”。同时,该区正以“古韵、海派、环保、自然”为发展目标,加快“环、带、片、园”绿化框架和黄浦江上游等景观生态走廊建设。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通过建成月湖绿地、世纪休闲绿地等一系列风景小区,已逐步形成上海唯一的“山、水、林相辉映,人、景、物相交融”的休闲度假新景观。漫步松江,从古典园林醉白池到拥有84株古树的佘山风景区;从居住区内500平方米的集中绿地到全市单体面积最大的占地66万平方米的中央公园;从老城区袜子弄的枫杨行道树到新城区宽广马路两侧双排行道树杜英和中山杉,处处都是绿阴浓浓、诗情画意的绿色景观。该区正在逐步实现“点上成景、线上成阴、面上成林、环上成带”,居民走出家门,就能走进公园。

郊区森林面广,形成林业生态系统

林业生态系统具有改善环境质量、美化景观等多种功能,是自然生态系统中调节生态平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松江近几年陆续建成方松公路生态林带、泖港黄浦江上游生态涵养林,在五厍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了千亩特色树种基地,特别是花桥3600亩台商投资的青青旅游世界和各私营苗圃遍及乡村,种植了新优特树种、乡土树种。根据截止2004年年底的统计数字,松江区特用林为9698亩,经济林19473.6亩,用材林2265.55亩,苗木林59340亩,竹林3603亩,各类有林面积达136456.49亩。目前,该区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已达16.6%。另外,针对林业投资多元化、经济成分多样化的特殊情况,该区积极探索区镇林业执法管理一体化体制和区域管理、综合执法机制,进一步加强林政、森检、野保等执法管理。

巩固绿化成果,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历史悠久的松江,区内保存了大量的古树名木。据统计,目前区内现有注册的古树名木196株,占全市古树名木的13.7%,分属29个品种,分布在全区3个街道、9个镇以及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其中300年以上的有42株)。作为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196株古树早已被划定为“重点保护对象”,对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同时,该区积极挖掘了204株80年树龄以上的大树作为后续资源,并做好养护工作。对于有条件的古树,结合周边环境,增设景点,充分体现其观赏价值。根据上级要求,该区制定松江区古树名木保护与发展计划,科学管理,做好古树名木的正常养护和抢救复壮工作。

注重科技兴绿,丰富植物种类和储备

在绿化建设与管理中,松江区注重科技兴绿,根据绿地系统规划要求,不断引进新的植物种类,先后引进140余种植物,种植在松江的行道旁、街头绿地和公园内。该区积极培育乡土树种,加快新品种的研究和引种驯化进程。

在松江新桥镇农业园区和叶榭镇华东花卉流通中心都建有大规模的花卉基地和苗木基地,港台及国内花卉苗木商云集于此,为美化、绿化松江提供了良好的植物资源。目前,松江绿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足以满足各类绿地建设的需要。

主要做法

在创建实践中,松江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实践,积累有益经验。

整体推进,贯彻“五个结合”

该区把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作为全区整体发展链上的一环,与其他工作广泛联系,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按照“大市容、大环境、大绿化”与“全社会、全行业、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在创建过程中,注重“五个结合”。

与松江新城建设紧密结合。“十五”开局年,松江被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沪郊“一城九镇”重点发展示范城,为松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该区正致力于把松江建设成上海特大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个集中”的重要示范区,建成体现上海综合实力和水平,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卫星城市。随着松江城市定位的不断提升,对环境建设必然提出更高要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恰好是加快新城建设的“助推器”。由于该区牢牢把握住了发展机遇,开展绿化创建时期成为松江实施环境工程最集中、绿化投入最多、环境质量改善最明显、环境面貌变化最大的三年。松江的优美环境远近闻名,招商引资步伐也越来越快,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

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紧密结合。松江区将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与创建“上海市文明城区”紧密结合,把创建花园式小区、花园式单位作为文明镇、文明村、文明小区、文明单位的必备条件、有效载体和重要突破口,文明镇、村、小区、单位检查考核时,同步检查绿化建设和管理状况。区文明办、区绿办多次联合召开现场会,共同推进创建工作。

与促进城市管理紧密结合。松江区通过绿化模范城市的创建,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促进城市管理水平上新台阶。一方面通过分级管理、以块为主,强化属地化管理,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另一方面,整合资源,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随机抽取与定点检查相结合、专项整治与综合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全区域监督,提高了条块结合的城市管理水平。

与实施市容环境综合试点区规划和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紧密结合。环境建设是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重要指标和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松江区环保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与建设健康城区紧密结合。建设健康城区是松江区正在积极开展中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的补充和延伸。将两个创建结合起来同步要求,有助于以更高的标准衡量绿化创建工作,也有助于实现该区城市建设与管理良性、持续、协调发展。

统一思想

做到“四个到位”

在创建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松江区各级干部对创建工作的内容和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既是一项形象工程,也是推动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良性互动的有力抓手,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形象品位、优化投资环境的有效手段,还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民排忧解难的实事工程。该区各级干部增强环境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及创新意识,由“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在创建过程中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大创建”格局,做到了“四个到位”:

组织到位:松江区委、区政府重视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在2005年年初的松江区人代会上,向全区人民正式提出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同时,精心构筑自上而下“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管理体系。成立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领导小组,18个委、办、局、街道(园区)的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的创建工作,承担起日常组织指挥和协调职能。各镇、街道(园区)也相应建立起创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人员、装备、经费都落实到位。各村、居委会、单位也纷纷成立领导小组或工作小组,形成区、镇(街道、园区)、村(居委、单位)三级创建管理网络。该区绿化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机构健全,并配备有适应工作需要的专职技术人员和专项经费。创建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小结。区、镇两级定期召开动员会、推进会,主要领导亲自部署、现场指导,已成为一个习惯,为做好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年初,该区政府就专门召开动员会,之后,通过义务植树活动,掀起了争创工作的帷幕。去年4月15日,该区政府又召开了创建工作推进会,对推进全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责任到位:在具体操作中,松江区坚持“一把手”工程,正职挂帅,分管领导负责,有关部门具体操作。该区创建领导小组制订了创建任务分解表和进度表,各镇(街道、园区)按照区政府的总体部署,把创建任务逐项、逐条分解下去,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时间节点、质量要求,层层严格管理、完善量化考评标准。

资金到位:绿化创建工作投资巨大,各镇(街道、园区)、委、办、局都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特别是在老城区道路综合整治、辟建公共绿地等工作上服从大局、克服困难,确保绿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措施到位:按照松江区政府的总体要求,各镇(街道、园区)、委、办、局分别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具体实施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同时区创建办、区绿办制定周密的整改计划和进度表,各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园区)也相应制定整改方案,做到目标明确、突出重点、有序推进。

夯实基础,加强“三个建设”

抓公园建设,突出植物景观。公园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是美化环境、创造城市风貌特色、扩大城市影响和提高城市地位的重要措施。松江区的国家旅游度假区、醉白池、方塔公园闻名上海乃至江南各省。近年来,该区先后修建了面积达千亩的中央公园、具有“英式风貌区”特点的英格兰休闲公园、3600亩的青青旅游世界及500多亩的佘山月湖等一大批以大型绿化为主的休闲场所。

抓园林式小区和花园单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为提高新建住宅整体质量水平,松江区根据《上海市新建住宅环境绿化建设导则》,本着科学引导环境绿化建设、推进生态及景观居住区战略的实施,按新城建成最适宜居住的城市要求,合理布局、完善功能,达到生态环境美、居住环境优、交通畅、信息智能化程度高的标准。目前该区境内的居住区都在争创绿化合格小区以及园林式小区。绿化办、房土局、住宅发展局及绿化局,从行业管理要求各开发商及物业管理部门,为广大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60%以上的居住区达到市合格小区、园林小区标准。

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目前单位附属绿化面积共217,2277平方米,占城区内绿地面积的22%。松江区绿办、区绿化局加强行业管理,促使其争创花园式单位,已有百余家被评为绿化合格单位,24家被评为花园式单位,81%的街道、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地率达到上海市标准。松江大学城注重校园绿化建设,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六所大学中,绿地面积占校园面积的50%以上,由专业人员养护管理,重视质量要求。

抓道路绿化建设,行道树变换多样。行道树是街道绿地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树种均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不同地区的城市风光。松江区在道路绿化中运用新树种多、种植形式变化多样,如思贤路种植双排行道树,后排是高大挺拔的中山杉,前排是中等的常绿乔木杜英;江学路种植乡土树种榉树;人民北路种植原产澳大利亚的银荆树;荣乐西路种植乐昌含笑,文诚路种植马褂木……一条条新建的道路纵横交错,绿意盎然。

重点突破,狠抓“两个机制”

创建过程中,松江区抓住主要焦点问题,在体制和机制上寻找突破口。一方面,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近年来,该区园林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大绿化管理和执法力度,扩大绿化管理的覆盖面,强化对绿化养护企业的行业管理,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健全对绿地养护考核制度,实施长效管理。同时,结合区情,制订有关养护考核标准,对绿地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评,通过检查促动,提高管理水平。此外,实行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公开招投标,2002年起,松江城区内公共绿地的养护逐步走向市场,实行100%招投标,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造就了一批优秀绿化企业,整体提升了绿化行业水平。该区区内三级以上绿化施工资质的企业已有十四家。

另一方面,建立“多渠道的集资机制”。绿化建设是一项大投入的公用福利事业,按照计划预算,仅绿化一项每年松江区就需要投入资金2亿多元。对此,松江区委、区府采用多元化、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方式,弥补城市绿化经费投入的不足,通过招商引资种植绿化,旧城改造推进绿化建设,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绿化建设。主要公共绿地建设及养护经费由三方出资(区政府补助、开发商、所在地街道或镇政府)。其他绿地建设经费按“谁开发建设,谁负责绿化配套”的原则,在建设项目总投资中列支;区绿化委员会收缴全区无条件履行植树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的植树绿化费,用于绿化建设。倡导认养、认建绿地,扩大绿化建设、养护管理资金的筹措渠道,同时引入竞争机制,降低投资成本,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城市绿地在现有条件下快速发展。

以人为本,形成长效管理

绿化创建,关键是做到长效管理,建立一套持续、有效的运转机制。在创建的具体操作中,松江区注重营造全民创建氛围,提高市民的创建参与意识、绿化意识、健康法治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该区电视台、松江报发挥优势,广为宣传,开辟专栏定期报道。绿化部门以植树节为契机,动员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以演讲、知识竞赛、黑板报、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集中宣传绿化法规和条例,提高市民的绿化意识。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上半年,该区共制作各类户外广告、横幅300多条,宣传雨伞、笔记本、圆珠笔等2万多份。每年义务植树节,该区四套班子成员共同参与,形成惯例,目前,该区中央公园及思贤公园已成为松江区委书记和区长的绿化示范点。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工作宣传,增强了绿化意识,营造出全区共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良好氛围。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