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把握党校教育规律 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薛引娥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遵循胡锦涛同志总结的“九条办学经验”和在陕西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指出的“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以及曾庆红同志提出的“十六个字、四个方面”的办学新要求,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党校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高点起步。

一、强化大局意识,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提升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水平

我们始终坚持把党校工作放到全省工作的大局和党的建设的全局中去认识、去把握、去部署,不断强化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自觉维护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任务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牢牢把握党校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针对新形势下党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深化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改革,不断提高现代化办学水平,使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一主多翼”办学模式得到有效实现,干部培训正在由素质培训逐步向素质和能力相结合的培训转变,教学新布局不断完善,新一轮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有了新的探索和改进,教学改革和建设呈现出六大亮点。即学科建设系统化。努力拓展传统学科新的课程和研究领域,在学位教育、专题教学、理论研究、课题申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立和完善了法学、政治学等新学科,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的优质学科群。成功举办了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活动,对新设课程实行了公开竞标。教学专题科学化。教学内容的改革,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完善“一个中心、五个方面”的教学布局为基础,以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目的,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以及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重点,推出了一批新的教学专题,增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好地解决了教学内容“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问题。教学形式多样化。树立研究式教学理论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教师怎样教和学员怎样学的问题。主体班次普遍采取了“2+1”教学法,积极推进菜单式、体验式、模拟式以及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课堂研讨、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现场教学、拓展训练等研究式教学的具体实现形式,举办了学员论坛和高层论坛,进行现场教学等。教学管理制度化。先后出台了《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管理规定》、《教材管理规定》等近10个文件,规范了教学环节,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分批分层培训。教学手段现代化。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和远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络,积极促进多媒体课件教学、远程教学等信息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给全体教师配备了IBM笔记本电脑。教学科研一体化。出台了《关于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实施意见》,按照“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模式,定期拟定符合学员需求、具有实际价值的重要课题,交由科研管理部门审定立项,予以经费支持,结项的研究成果列入主体班次教学计划,被学员评为精品的给予奖励。同时,还注意抓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将高层次科研成果直接或间接地纳入各班次教学计划,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研含量。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正确处理主体班次和学历班次的关系,突出抓好主体班次培训,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培训轮训班次和人次创历史新高,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充分发挥了“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计划外培训势头强劲。学历教育结构实现了由本科向研究生的转变,在校研究生人数居全国省级党校首位。

二是实施“精品”工程,科研工作保持良好势头。课题申报保持良好势头,2005年共获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1项;承办和参与学术研讨活动保持良好势头。与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三区政治学院联合举办了“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中越两党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会、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应用哲学第十一次理论研讨会”,与陕西省经济学会等联合召开了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研讨会等。全校有32人次撰文参加了全国及省上召开的各种理论研讨会;保持了在高层次报刊发表文章、出版学术著作(含教材)的良好势头。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共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出版学术著作(含教材)300篇(项)。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7项。

三是进一步深化了后勤改革,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注重开源节流,提高后勤管理效益。细化后勤职能分工,成立了产业开发办公室、基建办公室,根据需要设立了干部培训服务中心,选配人员,按全成本核算单位运营,实行自负盈亏。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将学苑宾馆、学员学生食堂及浴池实行由社会企业、个人承包经营。行管处、产业办、培训中心等挖掘市场潜力,狠抓内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超额完成了创收指标任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加大了校产开发力度,引资开发修建后勤服务综合大楼、陕西干部国际培训大厦等重点工程,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管理的方案及办法,开源成效显著。同时,大力开展了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节流取得明显成效。建立健全了各项节约制度,出台了会议管理办法,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不断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仅去年办公用品开支一项就比往年下降20%,全年节约经费开支100多万元。

二、调动积极因素,实施“带动”战略,促进党校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党校要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更离不开党校自身的努力和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近年来,围绕“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发展目标,积极实施“六个带动”(即用“校园规划带动改革发展步伐、教学质量带动干部培训轮训工作、精品成果带动理论研究工作、人才强校带动职工素质全面提高、建设项目带动后勤保障工作、从严治校带动校风建设”),寻求新的增长点和拉动手段,不断谋取新的更大发展。2004年以来,我们在谋求全面发展的同时,重点抓了70周年校庆活动、与西安工业学院合作办学、承办全国党校系统远程教学暨信息化建设应用经验交流会等几件大事,以此拉动、带动了全校建设发展,扩大了党校的影响,提升了党校的地位,凝聚了广大教职工的力量,形成了“敬业、求实、奉献、拼搏、奋斗”的校庆和合作办学精神,这五种精神是我们盼发展、思发展、谋发展的共鸣,是我们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精神动力,是党校建设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支持,帮助解决了校园基本建设、经费、校园规划立项等许多重大问题。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到党校讲课,指导工作,听取校委工作汇报,视察校园改造,进行现场办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全党办党校和社会各界支持办党校,是搞好党校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我校70周年校庆、职工住宅楼建设、基础设施的改造等,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许多党政机关、企业、高校都站在培养人才、提高干部执政能力的高度,给予巨大的关注和很多的具体帮助,为党校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始终坚持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教职工的利益摆在重要位置,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起来,心里想着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积极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明确工作思路,夯实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高点起步

我们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教职工及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理清了我校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任务和措施要求,描绘出我校“十一五”发展的美好蓝图。“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围绕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这一主题,以完善教学布局,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继续坚持“政治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从严治校、勤俭办校”和“讲团结、谋发展、创一流、多贡献”的工作方针,坚持“一主多翼”和超常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办学思路,经过五年的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办学格局优化合理,教学科研成效显著,管理体制高效协调,硬件设施实用优良的一流省级党校。

(作者系陕西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遵循胡锦涛同志总结的“九条办学经验”和在陕西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指出的“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以及曾庆红同志提出的“十六个字、四个方面”的办学新要求,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党校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高点起步。

一、强化大局意识,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提升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水平

我们始终坚持把党校工作放到全省工作的大局和党的建设的全局中去认识、去把握、去部署,不断强化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自觉维护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任务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牢牢把握党校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针对新形势下党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深化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改革,不断提高现代化办学水平,使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一主多翼”办学模式得到有效实现,干部培训正在由素质培训逐步向素质和能力相结合的培训转变,教学新布局不断完善,新一轮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有了新的探索和改进,教学改革和建设呈现出六大亮点。即学科建设系统化。努力拓展传统学科新的课程和研究领域,在学位教育、专题教学、理论研究、课题申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立和完善了法学、政治学等新学科,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的优质学科群。成功举办了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活动,对新设课程实行了公开竞标。教学专题科学化。教学内容的改革,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完善“一个中心、五个方面”的教学布局为基础,以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目的,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以及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重点,推出了一批新的教学专题,增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好地解决了教学内容“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问题。教学形式多样化。树立研究式教学理论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教师怎样教和学员怎样学的问题。主体班次普遍采取了“2+1”教学法,积极推进菜单式、体验式、模拟式以及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课堂研讨、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现场教学、拓展训练等研究式教学的具体实现形式,举办了学员论坛和高层论坛,进行现场教学等。教学管理制度化。先后出台了《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管理规定》、《教材管理规定》等近10个文件,规范了教学环节,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分批分层培训。教学手段现代化。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和远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络,积极促进多媒体课件教学、远程教学等信息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给全体教师配备了IBM笔记本电脑。教学科研一体化。出台了《关于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实施意见》,按照“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模式,定期拟定符合学员需求、具有实际价值的重要课题,交由科研管理部门审定立项,予以经费支持,结项的研究成果列入主体班次教学计划,被学员评为精品的给予奖励。同时,还注意抓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将高层次科研成果直接或间接地纳入各班次教学计划,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研含量。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正确处理主体班次和学历班次的关系,突出抓好主体班次培训,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培训轮训班次和人次创历史新高,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充分发挥了“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计划外培训势头强劲。学历教育结构实现了由本科向研究生的转变,在校研究生人数居全国省级党校首位。

二是实施“精品”工程,科研工作保持良好势头。课题申报保持良好势头,2005年共获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1项;承办和参与学术研讨活动保持良好势头。与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三区政治学院联合举办了“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中越两党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会、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应用哲学第十一次理论研讨会”,与陕西省经济学会等联合召开了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研讨会等。全校有32人次撰文参加了全国及省上召开的各种理论研讨会;保持了在高层次报刊发表文章、出版学术著作(含教材)的良好势头。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共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出版学术著作(含教材)300篇(项)。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7项。

三是进一步深化了后勤改革,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注重开源节流,提高后勤管理效益。细化后勤职能分工,成立了产业开发办公室、基建办公室,根据需要设立了干部培训服务中心,选配人员,按全成本核算单位运营,实行自负盈亏。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将学苑宾馆、学员学生食堂及浴池实行由社会企业、个人承包经营。行管处、产业办、培训中心等挖掘市场潜力,狠抓内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超额完成了创收指标任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加大了校产开发力度,引资开发修建后勤服务综合大楼、陕西干部国际培训大厦等重点工程,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管理的方案及办法,开源成效显著。同时,大力开展了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节流取得明显成效。建立健全了各项节约制度,出台了会议管理办法,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不断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仅去年办公用品开支一项就比往年下降20%,全年节约经费开支100多万元。

二、调动积极因素,实施“带动”战略,促进党校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党校要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更离不开党校自身的努力和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近年来,围绕“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发展目标,积极实施“六个带动”(即用“校园规划带动改革发展步伐、教学质量带动干部培训轮训工作、精品成果带动理论研究工作、人才强校带动职工素质全面提高、建设项目带动后勤保障工作、从严治校带动校风建设”),寻求新的增长点和拉动手段,不断谋取新的更大发展。2004年以来,我们在谋求全面发展的同时,重点抓了70周年校庆活动、与西安工业学院合作办学、承办全国党校系统远程教学暨信息化建设应用经验交流会等几件大事,以此拉动、带动了全校建设发展,扩大了党校的影响,提升了党校的地位,凝聚了广大教职工的力量,形成了“敬业、求实、奉献、拼搏、奋斗”的校庆和合作办学精神,这五种精神是我们盼发展、思发展、谋发展的共鸣,是我们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精神动力,是党校建设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支持,帮助解决了校园基本建设、经费、校园规划立项等许多重大问题。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到党校讲课,指导工作,听取校委工作汇报,视察校园改造,进行现场办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全党办党校和社会各界支持办党校,是搞好党校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我校70周年校庆、职工住宅楼建设、基础设施的改造等,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许多党政机关、企业、高校都站在培养人才、提高干部执政能力的高度,给予巨大的关注和很多的具体帮助,为党校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始终坚持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教职工的利益摆在重要位置,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起来,心里想着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积极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明确工作思路,夯实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高点起步

我们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教职工及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理清了我校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任务和措施要求,描绘出我校“十一五”发展的美好蓝图。“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围绕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这一主题,以完善教学布局,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继续坚持“政治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从严治校、勤俭办校”和“讲团结、谋发展、创一流、多贡献”的工作方针,坚持“一主多翼”和超常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办学思路,经过五年的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办学格局优化合理,教学科研成效显著,管理体制高效协调,硬件设施实用优良的一流省级党校。

(作者系陕西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