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用开发性金融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陈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作为国家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重要作用,通过融资推动,以有形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等项目建设,带动无形的市场建设和信用建设,在农村地区推动建立起平等的融资体系,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深刻的现代革命,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必将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从来都是同工业和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19世纪爆发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带动了3亿人口的城市化,不仅造就了新的产业工人队伍,还彻底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加速了欧洲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初的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1917年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2%,十月革命及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使苏联基本解决了2亿人口城市化问题。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耕地务农是广大人民赖以生存的基本途径。直到今天,农业人口仍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越来越多的农民和日益短缺的农业生产资源之间的矛盾。因此,转移日益增加的农业人口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日益下降,仅仅通过工业化解决“三农”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推进城市化,使更多的农民转为市民;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彻底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惠及8亿农民的历史性工程,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其作用是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无法比拟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有了资金,新农村建设的很多工作都可以开展起来。但又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关键要建设健康的金融体系。健康的金融体系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本要素配置,建立起支持农村建设资金循环的长效机制,同时解决市场空白、缺损和体制落后等深层次问题,使农村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开发性金融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开行不是像其他商业银行那样具体去做零售业务,而是作为连接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打通融资瓶颈,弥补市场缺损的作用,构建融资平台,消除融资风险,创建良好的农村融资环境、健康的农村金融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开行要与其他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组织广泛合作,在农村地区率先推动建立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确保农村金融机构有一个安全的发展框架,能够有效地发挥支农的作用。

二、国家开发银行迈入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阶段,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如果说国家开发银行先后重点支持了“两基一支”和城市化的发展,那么现在开行要进入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阶段。这可以看成是开行发展的“三部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党的政策的要求和公众的需要,也是开发性金融成功实践的拓展。

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以融资推进市场建设,打通瓶颈制约,在继续支持国家“两基一支”等重要领域的同时,也不断探索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微贷款等富民领域的发展。在2006年初国家开发银行年度工作会议上,开行提出要高举建设新农村的旗帜,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大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并对具体工作进行了布置。目前开行在覆盖县域经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好的效果,一些支持新农村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也在制定完善之中。其中,为支持农民工培训,开行与有关部门共同起草了《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工程通知》,并在7个省市开展试点,发放农民工培训助学贷款300万元。今年一季度,开行发放新农村建设贷款65.77亿元,贷款余额510.54亿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县域入手,全面延伸到农村。县域是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县域经济具有城乡兼容的特点,是连接大中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纽带,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抓住县域,就抓住了城镇化的实质,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这两年开行通过平台覆盖到县,重点推进机制建设、市场建设和平台建设,涵盖重大项目规划,得到了农业部门和广大基层政府部门的欢迎。继去年对湖南、海南县域全覆盖之后,一季度又实现了对北京、山西、大连、湖北、深圳、宁夏县域的全覆盖。今年还要进一步对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融资力度,扩大覆盖面,到今年底,开行融资推动新农村建设要覆盖到全国所有的2000多个县。同时,通过与地方金融机构的合作,放大平台的功能和效力,确保小额农户贷款能够延伸下去,使每个乡村都能从中受益,实现协议、平台、机构、资金100%和信用评审100%覆盖到县的目标。机构覆盖到县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以机构建设来推动各地工作,将极大地提升开行对各地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使我们支持新农村建设、加速城市化进程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把整合支农资金作为覆盖县域工作的出发点。今年中央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以后还会逐年提高。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把财政和金融资源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提高融资效率。财政和金融两者相互补充、支持、促进,形成合力,就可以产生明显的放大作用,极大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通过财政直拨或其他渠道下拨的支农资金千头万绪,开行要通过市场建设和融资推动的方法加以整合,改变长期以来支农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低下的局面,确保资金安全运行。资金一旦整合,就能发挥集合效应,提高支农效果,产生“一个平台、一个信用、一个账户”多种功能的贷款模式。即通过融资平台账户管理、整合各级政府的支农资金、发放贷款、回收本息,形成统一高效的信用支持和管理模式。目前大部分县域,特别是贫困县机动财力很少,自身活力相当脆弱,开行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尽快打开工作局面。

三、开发性金融致力于推动在农村建立人人享有平等机会的融资体系

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出发点。这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通过推动建立融资体系,使每一位农民都能获得和城市居民平等的融资机会,获得平等的社会发展权,解决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这就是开发性方法。开发性方法是用市场建设推动建立平等融资体系的方法,是开发性金融致力于富国富民相结合,体现公众受益的方法。开行要总结实践经验和发挥优势,在市场空白严重的农村,逐步建立起支撑发展的信用链和融资链,使之成为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和增强发展的自身活力和市场发展度。

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融资孵化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农村融资体系的建设,难点在于观念的转变。要通过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实践,扭转完全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财政补贴的思维惯性,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这也是确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功的关键。针对农村地区信用建设滞后的状况,小额农户贷款的评审要引入信息披露、项目公示、监督检查等机制,在加上相应的担保平台,就可以有效地防范贷款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农民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机会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样,通过开发性金融与地方合作的方法,就可以把社会主义农民逐步孵化成为兼具劳动者、生产者、消费者、投资者、管理者等多种社会角色特点的新型农民,使其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融资机会,在新农村建设乃至城市发展和就业中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开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支持重点。总体方向:一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村公路、电网、通讯、水利、小城镇、生态环境、再生资源等基础设施;二是支持农业资源开发,包括农村产业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金融等;三是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流通、农民工培训等。但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贷款投向。比如,在海南,要积极配合“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要积极支持农业“产学研”结合,探索评审中“省部共建”的增信方式;在湖南要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化为突破口;在湖北重点支持城乡道路、水利设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等;在中西部等落后地区,要保证实现“一村一市”,着力支持成系统地建设信息、网点、储运等体系。针对县乡政府债务问题,要积极探索帮助化解的有效方式,促进财政金融良性互动、健康发展。

要完善开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管理办法,重点推进项目的开发评审,提出信用建设的具体要求。要把支持乡村规划编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结合各省规划和各地实际,提出开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目标和方案,制定实施办法。要不断探索创新更多适合农村建设需要的新模式。重点在东中西部选择典型地区、典型项目试点,完善运作模式,逐步推广。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建的优势、力量结合起来,通过市场建设,从根本上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下一步,国家开发银行要继续通过开发性金融市场建设、体制建设的支撑点,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总之,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全力以赴,加快推进,不断用开发性金融开创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作者为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