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资源与市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 邹广文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是滞后的。但是,滞后不等于没有优势。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就在于厚重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

资源优势:延绵千年的文化传承

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人们生活中的长期累积。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这些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特有文化和文明底蕴,不但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屹立于当今世界文化之林中,而且在今天为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价值资源。

第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意向型思维定式,这种开放性的思维定式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开阔的空间。众所周知,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甚至东方人注重的是意向型思维,而西方人注重的是逻辑思维。相对于逻辑思维,中国人的意向型思维方式似乎是一种非理性思维。恰恰这种看似非理性的意向型思维方式,长期以来为中国文化特别是文学作品开拓出超乎寻常的想象空间。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可以不受任何理性思维方式限制地借天说事、借物说理、借神灵平衡现世。这些中国文化的特色成了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创造的独特资源。

第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和谐的生存理念,使中国人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了各色各样的娱乐方式,这些娱乐方式一直延续到现代,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化的广阔市场。由于受儒家“天人合一”思想长期影响,中国历史上,人们特别注重和谐相处,讲究天与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睦。因此,尽管在二千余年的中国文明史中也曾发生过各种战乱,但是,和平相处仍然是中国文明史的主题。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富有情趣。以汉代为例,汉代乐舞大量采集民歌充实到宫廷音乐之中。原来不登大雅之堂的俗乐——“郑卫之声”被宫廷人们接纳,特别是“楚声”更是随着刘邦开国而名声大起。汉武帝时更是扩大乐府管理机构,汲取异域乐舞的形式。汉代“大曲”有许多有名的曲目妇孺皆知,如《江南》、《妇病行》、《白头吟》、《陌上桑》、《广陵散》等;而国内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戏曲、社火、武术、民间体育等文化娱乐更是多的不胜枚举。

第三,中华民族二千余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大量的典籍及人物事迹,可以作为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素材。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久远而辽阔的时空进程中创造了极为丰厚的文化财富。如中国古典小说,不仅在当代由许多出版社相继出版、再版,而且成了影视作品改编的主要素材。一部《三国演义》,可以在传统京剧中分解成《桃园结义》、《捉放曹》、《空城计》等独场戏,还排成了电视连续剧。一部《聊斋志异》,出版了许多连环画,也排成了许多集独立的电视剧,甚至美国大学学会出版公司出版的《少男少女》中,也将《聊斋志异》里的诸多故事收录到该书中。中国历史上曾经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他们以非凡的才智树立了中国历史的卓越丰碑。这其中包括深邃的思想以及道德境界,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品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反抗斗争精神,学、问、思、辩、行结合的教育思想,等等;也包括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等惊动世界的科学发明。这些文明的印迹构成了当代文化产业的最好素材之一。

第四,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传统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与开放性,这为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吸引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和将本民族文化特色推向世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中华民族是以华夏为中心成长壮大起来的,自古以来,华夏各民族相互交融,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多民族的交互冲突和往来中,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吸收和借鉴,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开放品格,形成了一个诸多民族的生活方式共同生存的状况。中华民族这种开放融合的文化特色对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条件。一方面,由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使民族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拒斥变得越来越小,会通融合外来文化也非常容易,还使本民族的文化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自觉地融入到世界文明当中,不断与其他文化相互冲撞、交融,于是,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也就成为可能。而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文化在包容与开放中间,始终保持着民族文化的特色,使本民族的文化以民族特色立足于世界多元文化之林,成为多元文化世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市场优势:文化消费的增长与空间

如果说,资源优势是中国二千年来的文明累积的话,那么市场优势则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发展的直接结果。虽然市场经济的实施在时间上仅仅十几年,但它对社会的改变却是非常巨大的。

自1978年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不间断地进行了20多年,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在9%以上。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80元。从居民消费来看,1978年,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是184元,到1998年上升到2972元,增长了近4倍,每年的平均增幅达到7%。引人注目的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5年前三个季度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收支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增长11.6%,其中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52%,在所有消费支出项目中居于首位。

在这样一种状况下,中国文化产业市场迅速发展。但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市场的发掘远远不够,文化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许多文化资源并没有转化为市场,甚至许多文化资源还处于没有开发的状态。根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中国实际消费的文化产品只有近千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不足三分之一。预计到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7000亿元。如果文化产业的产品能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就能不断激发购买的欲望,实现有效需求,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将是相当大的。正因为如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如韩国、日本、美国的文化部门都把未来的文化发展方向转向中国市场。这同时也提醒我们,中国的文化产品只要创意新、制作好、营销得当,在国际市场上大有销路,也必然能占据国际市场的重要份额。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